因为疫情的关系,这两年出门别的你可以不带,但是口罩肯定是要备着的。

没有手机,不能刷健康码,去不了公共场所;同样的道理,没有口罩,也会被挡在公共场所门外。

你是怎么看待同理心(你也许真的做错了)(1)

大概是在6月底样子,我们一家三口在天津的家里,周末去附近的商场吃饭。就快走到商场门口,一个妈妈有点不太好意思对我们说,有多余的口罩吗?

原来是她家娃在下车的时候把口罩丢了,又没有备用的,商场不让进,因为前面进商场的都没有带小孩的缘故,这个妈妈想必已经在门口窘迫有好一会了。

你是怎么看待同理心(你也许真的做错了)(2)

刚好娃妈包里带着,就好不好犹豫地拿给对方了一个;那个妈妈接过口罩后,也很不好意思地在自己包里翻了一会,然后拿出了一颗糖,作为感谢递到了娃的手里,并说谢谢你们!

要是以前,我可能会让娃说谢谢,或者说别那么客气,但是那天我却没有那么做。

大概是最近几年学习心理学的缘故,我要“活学活用”,那天我就带着微笑的看着娃,看她怎么处理这事。

只见娃这时迟那时快,她迟疑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阿姨的糖,并说谢谢,就这样,我们两家各自走了。

进了商场,小娃问她妈,妈妈阿姨给的零食,你会要吗?

你是怎么看待同理心(你也许真的做错了)(3)

我接过娃的话,也故作无心地问到:我看你平时是不喜欢吃糖的,怎么今天接过来了呢?

娃说,嗯,本来也没打算要的,但是觉得以后跟阿姨也不会见面了,收了阿姨的零食,阿姨在心里就不会觉得亏欠别人。

娃‬的‬举动和‬思考‬‬让‬我‬感觉‬有点‬吃惊‬,也‬很‬很欣慰。

这很重要的是体现了娃的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不在从“我”出发,“我”要怎样,而是从互动的对方,尝试思考对方会怎样怎样,我怎样才会才让对方更舒服一些?

我们平时发生的许多人际矛盾,细想是不是因为“我执”太多了呢?

比如,

你要对我好,

你不在乎我

你不听我的,

你不爱我,

你小气,

……

就是没有想过“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这个问题。

而当我们遇到问题总是计较自己的“利害得失”,是建立不了同理心的。

你是怎么看待同理心(你也许真的做错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