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与智慧,就是在画中留下一部分的空白。如果画过满过实,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而有了留白,就让画生出气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增强了画的感染力,会把人带到线条和颜色无法达到的境界。

南宋画家马远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整个画面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钓鱼,小舟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画面看起来很空,并没有给人很空的感觉。就是这片空白,有极强的空间感,表现出了江水烟波浩渺,更衬托出渔翁的“独”,给人的一种渺远的意境。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1)

据说,毕加索有次看到齐白石先生的画,感叹说,齐白石先生画水不着一点色,只用一根线,却让人看到了江水的涌流,闻到了水的清香。

这就是留白的效果,画画人留的余地,看画人看到的是美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02

留白,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橐龠,就是风箱。风箱中间是空的,鼓动时,风就从箱中涌出。

因为风箱是虚空的,才会出风,越鼓动风就越多,并且生生不息,绵绵不绝,没有穷竭,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2)

老子告诉我们,因为虚空,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愈鼓动,产生的力量就愈大,生命力愈强。

为人处世也需要虚空,要学会留白,给自己留点余地,给他人留些余地,生活不要太满,生命就会不再沉重。

懂得留白的人,活得才会无忧无虑,安然自在。

03

做事不要太绝,要留点余地。

做事要学会留白,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

至行不可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

两只小羊从一座独木桥的两头走来,走到桥中间相遇了,各不相让,谁也不愿意退让回去,谁也过不去。僵持不下,顶了起来,最后都掉进了河里,淹死了。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3)

《菜根谭》中有一句这样的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在河南巩义市康百万庄园有一块《留余匾》,上面刻着:“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康家历经400多年,跨越了明清直至民国,靠什么支撑这么长久的繁荣与富裕呢?秘密就在这个匾中,发家之道就是凡事留有余地,不做绝做尽罢了。

正如《菜根谭》所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4)

04

说话不要太满,给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

老子说:“多言数穷。”喋喋不休,卖弄智巧,很快就会陷入困境。一位社会学家说,造物主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

“多言数穷”,不是要求不说,而是强调言多必失,说话要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该说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

在和人交谈的时候,如果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说自话,全然不顾对方感受,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如果自己少说一点,多给别人说话的机会,让别人充分表达自己,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又能了解对方。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5)

常言说,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意为是说话不要把话说尽,否则会没有朋友。

子贡曾经问孔子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看到朋友有不对的事,把忠告告诉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对方不听,就别再说了。喋喋不休地再说下去,虽然情急意切,却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适得其反,惹人讨厌,弄不好还会自取其辱。

与人说话,口不能太满,狂言妄语,把话说死,要给双方留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如果把话说绝对了,等于把自己的后路封死了。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派张郃引兵出关,来拒诸葛亮率领的蜀军。诸葛亮料到曹军一定会去打街亭,这是咽喉之路。他问左右,谁敢引兵去守街亭?

参军马谡便说他愿往,诸葛亮说,街亭把着要冲,地方虽小,干系却大。街亭如失,大军便完了。而此地把守极难,来攻之敌又非等闲之辈。

马谡觉得太小瞧他了,就说:“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又受丞相耳濡目染,难道还守不住小小的街亭?若有差池,杀我全家好了。”马谡自视甚高,说话狂妄,街亭失利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6)

说话狂妄的背后是做人太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分寸,不留余地,

05

人与人人与人相处时,留点分寸,才能长久。

朋友因互相信任而走近,但是,朋友之间需要留白,必须给朋友留点空间,不要试图走入对方的私人领地。否则,容易发生不愉快和摩擦,最后互相讨厌和反感,只能落得做不成朋友的结局。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事友数,斯疏矣。”如果和朋友的关系过于亲密,则有可能发生纠纷,最终导致疏远。太亲密,反而是疏远的开始。

有子说:“事君数,斯辱矣。”如果和上级的关系过于亲密,就有可能招致上级的厌烦,容易自取其辱。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探访别人的一切,过了度会招到别人的反感,需掌握好分寸。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7)

南宋初年,权相秦桧建造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私人办事密室。建成以后,广州的守臣送来一卷地毯,秦桧把它铺到密室的地上,大小尺寸竟然分毫不差。

秦桧心里一咯噔,他能够精确刺探到密室的尺寸,刺探自己其它的秘密肯定易如反掌。没过多久,秦桧找了个借口就把他除掉。

这位官员本意是送上一份合乎领导心意的礼物以表达忠心,却忘了密室是干什么用的,正触犯秦桧的忌讳,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弄巧之所以成拙,原因就在于弄巧弄过了头。

人与人之间相处存在一个度,无论什么样的关系,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要恰如其分,才能不伤及他人,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8)

06

清代名将左宗棠有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上联说的是人要胸怀远大,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下联是说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

人都追求人生完美,但十全十美的人生没有,常常是“人生不如意者八九”,有点缺憾是常态,所以,对自己也不要过高的要求,要给生命留白。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就生活几十年,要努力生活,但也不要太苦逼,要适当给自己放一个假。

给自己留白,生命才能长久。

淡然处世才是最好的状态(为人处世学会留白)(9)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争强好胜,贾府上上下下都要打点讨巧,自恃年轻强壮,小产了也不休息,大小事务操劳得心力憔悴;平生争强斗智,心力更亏,年纪轻轻就得了血崩症,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要命的事。

如果王熙凤给自己留点余地,该放手时就放手,该休息时就休息,也至于结局悲惨。

而李纨不张狂,在贾府什么心也不操,一心一意培养儿子,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留白不是空白,是以无胜有,我们应该像个大风箱,心里空无一物,心无挂碍,不偏执一物,不会为外物所干扰,才会懂得生命的真正含义,才能理解无言中的精彩。

学会留白,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川端康成曾经叹息:“这世界太拥塞了。”为人处世,学会给他人留白,给自己留白,才能活得从容。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