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是不是毒教材,一直争论不休。这不仅是教育界的事情,也是无数家长和网民所关心的,毕竟事关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问题。

有位家长甚至给教育厅投诉,一针见血的指出,应该彻底把《水浒》从中学教材中清除出去。这本小说恶毒污蔑丑化女性,甚至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小说的情节也极其不合逻辑,梁山108人里面大多数都没有逼上梁山的理由,作者硬生生的将其拉入梁山队伍;这本小说歌颂滥杀无辜,具有强烈反道德观,甚至刷新了人类下限;作者给武松、李逵、宋江这些人渣安排善终,心理极其阴暗变态,歌颂它们滥杀无辜的恶行。古代把它列入禁书是有道理的。

教材插画为什么才爆出(真正的毒教材不是体现在插画和配图上)(1)

教材插画为什么才爆出(真正的毒教材不是体现在插画和配图上)(2)

教育厅也言之凿凿的直接拒绝了该网友,教育厅认为,《水浒》文学价值巨大,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文本的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等方面赏析作品,提升语言技能和鉴赏水平;《水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展现了一个多样的世界。最后,教育厅也承认,《水浒》宣传的价值取向与现代文明不合拍。但是,现在的阅读的渠道太多太多了,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把《水浒》纳入教材,通过老师引导,比让学生个体“偷摸着自由阅读”强得多。

教育厅的回复不可谓不认真,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但是有几个问题,我觉得值得商榷:

第一,我们是在编教材。不是坐而论道,不是作品鉴赏。你说好的,我说坏的,大家观点争鸣。我们编教材需要把一种绝对正确的价值观灌输、传递给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是单方面的接收者,他们年纪小,没有思辨能力,不懂得去芜存菁。为什么非要把一部有瑕疵的作品推荐给他们呢?

说是需要老师引导,如果老师引导不到位呢?如果老师引导学生不听呢?再说老师怎么引导,老师说梁山好汉义薄云天、忠肝义胆,劫法场、滥杀无辜,在当时的黑暗社会是英雄之举。今天你们千万不要这么做呀,现在这都是死罪。这样合适吗?

第二,我们又不是没有好的文学作品,为什么非要选这部有巨大争议和瑕疵,而且还需要老师进行净化之后,才能灌输给小学生的作品呢?如果按这个逻辑,那干脆把《金瓶梅》纳入中小学教材中。《金瓶梅》有着更大的文学价值,当年差一点顶替《红楼梦》进入四大名著。《水浒》有暴力问题,《金瓶梅》有情色问题。《水浒》可以通过老师引导,《金瓶梅》也可以通过老师引导,让小学生提前了解男女两性世界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合理吗?

第三,教育厅回复中说,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小学生的霸凌暴力行为是受《水浒》影响。一本毒教材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一定非要通过打架斗殴表现出来,还会体现在价值观、人生观上面。再说,我们通过什么指标来判断学生的暴力行为与《水浒》无关呢?无独有偶,有的教材还一个劲的歌颂洪全秀。据统计,人类历史上伤亡最大的战争是洪全秀,其次才是一战、二战。洪全秀使中国的人口由原来的4亿减到了2.4亿。让全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荡殆尽,无论是人口、经济、文化都倒退了几百年,这也值得歌颂?

教材插画为什么才爆出(真正的毒教材不是体现在插画和配图上)(3)

第四,教育厅说,堵不如疏,你不把《水浒》放进教材,学生也会偷偷的自我阅读。看到这,哑然失笑。请问,现在哪个孩子会在这么大的学习压力下,自己偷偷找《水浒》读?现实中,家长就算强迫,他们也不会去读这种书。反过来,如果您家里有孩子偷偷找《水浒》来读,看的是废寝忘食、津津有味。那真要恭喜您了,摊上一个对阅读有强烈兴趣的好孩子,您喜极而泣吧。

总之,比清除“毒教材”更重要的,是还中学生一个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是非观。因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欣赏绿林好汉嗜杀成瘾的畅快感,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