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路青山外最经典的15首诗(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题注:这首才是“五言长城”刘长卿的代表作,居然没入选《唐诗三百首》真是莫名其妙,所以我必须把它加塞在这里。

这首诗的释义,存在非常多的争议,但对诗中表达出来的精神内核的认识都是一致的,真可算是“神奇”。

从诗题的吟读破句上来看就可以破出三种读法,分别代表目前主流的三种释义,我们一起来看。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衍文)无实意,那就是以行人的视角理解诗意。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补充注解),“主人”是作者怕有歧义,特别交待的视角,以主人视角理解诗意。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是我查阅资料,翻看到一则“芙蓉山”当地记载的小故事中的破句读法,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对的,要不然诗题中的“主人”二字就可有可无了。

相传在一年冬天,刘长卿带着几名随从游历访古,在芙蓉山上遭遇风雪被迫留宿一晚,当时一同留宿的还有一名采药汉子,两人相谈甚欢。次日分别,刘长卿游历一天,在天色将晚时投宿一个山村农家,此户人家主人外出未归,刘长卿独自站在柴门外赏景吟出一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刚好此时随从从屋里出来叫他进屋吃饭,诗人的诗意被打断竟一时无法接上。夜深人静时,一阵狗叫声把刘长卿给吵醒,还隐隐约约听到柴门开启的声音,原来是此户的主人冒雪归来,他心中顿生灵感,咏出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起身叫随从取纸笔记录诗句,正遇到这位主人,两人一见都很惊诧,原来这户主人正是昨晚遇风雪夜宿在芙蓉山时,一同留宿的那位采药汉子。刘长卿刚巧新得一诗,就将诗题命名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思是遇到了一起留宿芙蓉山的主人。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诗文格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平水韵十一真。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括号中的字为入声仄音,“白、屋”古今平仄不同,格律完美。

杜甫客路青山外最经典的15首诗(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2)

注解及译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日暮:傍晚太阳落山。苍:青色。苍山远:远处的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另一解:屋顶积雪的房屋。贫:贫穷,另一解:少,指白屋数量。

译文:

1.行人版:日暮时分,青山影影绰绰更让人感觉路途遥远。天气寒冷那里似乎有几间积雪的茅草屋。

2.主人版:日暮时分,远处的青山影影绰绰,天气寒冷,积雪的茅屋简陋贫寒。

3.传说版:诗人在屋前观景,同主人版。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犬吠:狗叫。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

1.行人版:走到屋前准备借宿一晚,柴门内传出狗叫声,主人开门接待冒着风雪而来的客人。

2.主人版:柴门外隐隐约约传来狗叫声,应该是主人的家人在黑夜中冒着风雪回来了。

3.传说版:柴门外隐隐约约传来狗叫声,原来是茅屋外出的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杜甫客路青山外最经典的15首诗(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3)

赏析与感悟:

1.先从写作背景入手。但凡有点和历史文化名人挂钩的,又无法详实考证的东西,都会成为今天各地争夺的对象,诗题中的“芙蓉山”也不例外,我不是做考证工作的,也没有资格评说各地的说法证据,目前参与争夺“芙蓉山所在地”的有福建闽侯县、广东曲江县、山东苍山县、湖南桂阳县和宁乡县诸。

作者刘长卿的生平没有确考,《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可以确定的是他在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基本活动范围就在今天的湖南湖北安徽一带,我比较倾向于这首诗是在这个时期所创作的这个观点。

2.既然无法考证详实,那也无妨。我们品读诗词,只需要抓住其中的精神内核即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标准对仗,所以苍山与白屋相对,就是苍青色的山,不是具体某座山的名称。这两句是写实的场景描绘,传达的是瑟瑟的寒意,心底冒出来的寒意。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由犬吠带出人间烟火气,家的味道渐浓,最后一位家人带着满身风雪回到家中,或许只有几句家人的问候,或许只有一杯温热的茶水,但家的温暖瞬间挡住屋外的风雪,哪怕这只是贫苦的家也是一样,这就是家的感觉,家的味道。每次读到这里心中都有暖流涌到眼眶。

杜甫客路青山外最经典的15首诗(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4)

3.人生逆境就像在风雪中不断坚持,在黑夜中迷茫的追寻。在最绝望的时候,有一种信念在默默支持着深陷绝境的人。“有一盏灯为你而留,有一杯茶为你而沏,有几句问候只为等你。”这就是“家的味道”。

这世上,谁没体会过人生艰苦,谁没感受过生活艰辛,谁又何曾不是那个“风雪夜归人”呢?

4.这是一首神奇的诗,三种版本解读竟然都不影响其收束诗意,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对“回家”的期盼,对“温暖”的期盼,对“亲情”的期盼都是共通的,只要这种感情不变,这首诗就将一代代被人传诵下去。

杜甫客路青山外最经典的15首诗(学习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五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5)

#创作挑战赛#​

#秋日生活打卡季#​

#唐诗#​​#天天古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