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面盘上最常见到的工艺:珐琅、金雕、羽毛镶嵌、细工镶嵌木艺或宝石(或矿石)细工镶嵌等,多半都来自于欧洲的传统工艺,当然最初原始的工艺来源有可能是其他的古文明国家,但最终都还是普及到欧洲去的工艺。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1)

金雕是传统的装饰工艺之一

不过,近年来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趋势,抑或是一种世界交流的方向使然,日本从江户时代保留的工艺被经常性地使用在瑞士品牌的腕表面盘装饰上。日本莳绘工艺不用说是目前最常见于腕表面盘装饰的使用技巧之一。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2)

源自日本的传统工艺“莳绘”工艺

化铜为黑的赤铜工艺

虽然莳绘工艺是目前钟表界相对较常见的日本工艺,但宝珀却在几年前另辟蹊径运用〝赤铜〞工艺加以发挥创作,这种来自于600年前日本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金属工艺,其实赤铜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过的铜合金成色级的称呼。常用在日本铸剑、家私装饰部件等用途的赤铜技法,是将含有金的铜合金透过一种日语叫做Niiro煮色技法达到名称为Irogane的色金效果。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3)

赤铜是由红铜与纯金组成的铜合金,经过颜色处理后多结合雕刻、敲花及镶嵌等金工技法,历史可追溯自日本江户时代。

赤铜技法确切的制程几乎是一个秘密,因为从江户时代以来,就鲜少有文献记载这种色金技法的细节,也因为古时用途不复存在,因此透过师徒传承的方法留下来,一直到19世纪末才被外界所知,且现在较广为用在珠宝等装饰物品上。

我们对于赤铜的认识多半还是在,这种铜合金透过某一种溶剂的钝化处理,整体的工法除了化学煮色过程还包括了打磨、清洁、以及最后上蜡与完工处理等手工制作流程。而据说赤铜的颜色虽然呈现一种暗色调的铜色,不过其丰富度可达15个色阶,从铜色、深铜、紫铜、紫黑到乌金色都有可能。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4)

宝珀在2015年开始陆续发表过几款使用这种赤铜工艺的腕表,其面盘上被雕刻好的立体图案,透过这种色金处理,因为雕刻后的每个细节的合金成分可能有所变化,这也是色金色阶变化的最大因素:透过不同组合的合金会呈现不同色阶效果。不过赤铜色阶就一定是含金的铜,如果是含有大量的银的铜合金,煮色后的效果就称为Shibuichi,会是偏绿色的铜色调。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5)

2016年宝珀推出以双牛決鬥为主题、结合Shakudo赤铜与大马士革镶金工艺的“艺术大师”工艺腕表。

仿古拟真的微型复刻

其实相似在铜合金上处理这种特殊效果的,在江诗丹顿2007年推出的艺术大师系列“Les Masques”的三套作品的面具处理上,就已经出现过。面盘上一个个立体雕饰的面具,有些选择以黄金为基础材质,并雕刻出面具上的所有精细纹路。不过这些面具的取材灵感都来自于世界各大洲远古时期留下的真实原始面具,再予以微型复刻创作,因此必须让整体面具的质感拥有与原作相仿的效果。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6)

金属变色的新金雕形式

金雕固然是最常见使用在面盘装饰上的工艺,而金雕的层次、色彩可以用不同的工艺融合创造,宝玑在戊戌年限量8枚的生肖腕表也是少见的金雕层次多元的款式,纯银的面盘先经过宝玑擅长的机雕工艺雕刻,不过这次宝玑选择了同心圆漩涡式的波浪纹,也是首次宝玑创作出不同以往传统机雕图案的花纹,搭配上细腻金雕的松师犬,脚上踏着的钱币也是金雕完成,浮雕搭配上机雕立体感跃然,其中松狮犬呈现暗黑色而吐出蓝色的舌头,我们无法从任何资料体头得知,这个松狮犬的黑色来自于打磨或是特殊处理抑或是烧制处理,而蓝色舌头从颜色的渐层上判断是彩料上色效果。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7)

腕表面盘如果能够继续以这种工艺创作下去,那么延续这些工艺的生命与传承又更有了希望,人类文明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以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来鬼斧神工的艺术,这也是这个世界更美好的原因之一。

最好的黄金雕工(逐渐回归我们视线的金雕工艺)(8)

更多腕表资讯还请您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每天五分钟带你了解腕表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