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1)

我国古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少数民族分别称为夷蛮戎狄,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随着历史的演变,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混居,不断融合,共同组成了自秦一统六合后的中华民族。

一、分布地域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2)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3)

1、夷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左传》中提到东夷,《论语》中提到九夷,大约都是居住在今山东一带的夷人。 见于《左传》的小国介和根牟,即东夷人所建立。诸夷中以淮夷为最强大,并不断和鲁发生冲突。淮夷还参加楚主持的盟会,又随楚伐吴。莱夷和齐是世仇,《左传》中齐伐莱的记载甚多,最后为齐所灭。

2、戎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等地。姜戎、陆浑之戎本在今甘肃一带,后来被迫迁徙到今豫西。在周的南面有扬拒、泉皋、伊洛之戎。鲁的西境也有戎人。在卫都的城墙上可以望见戎人的村落。晋国的周围都是戎狄人,故《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狄和华夏区分开来。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人,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们分道扬镳。尽管戎狄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

3、蛮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春秋时楚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周边民族乘楚大饥之际,“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秦昭王时﹐白起攻灭楚国之后,“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秦汉时蛮族以盘瓠﹑廪君﹑板楯三者最大。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边缘地区)﹑长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区)﹐故又称“武陵蛮”或“长沙蛮”﹔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

4、狄

狄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白狄在今陕西一带。赤狄中分布在今晋东南一带。长狄之名见于《左传》,具体情况不详。狄人部落众多﹐春秋时以赤狄﹑白狄﹑长狄最著。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区。据古书记载,戎狄多为“披发左衽”。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4)

二、蛮夷戎狄与华夏的不断融合

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袭。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赤狄、白狄大部分为晋所灭,齐灭莱夷,秦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由于各族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不断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到春秋末年,原来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已和华夏融合在一起了。

东夷从民族学的角度看已经不存在了,完全汉化了。西戎的部分则西迁或被吞并,当前谁是西戎已经很难说清。至于所谓南蛮的百越,当前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几乎都可以算,越南也是。北狄早就不存在了,历史上的鲜卑等民族早就融合。但是从广义来看,蒙古族似乎也可以符合这个名字的最初意义。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5)

三、称谓变化

“蛮、夷、戎、狄”是先秦时期我国的华夏统治者对于周边其他民族的称谓。不过这些称谓在开始只是一种泛称, 指的是与华夏中原地区相比的远方族类, 并没有后来的歧视和侮辱性的含义。而且这些称谓比较笼统和模糊, 与具体方位的联系也是不固定的, 如在古文献中, 不仅有东夷之称, 而且还有西夷、南夷、北夷等名称。古本《竹书纪年》 说“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后来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 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南夷与北狄交, 中国不绝若线”,华夏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感也逐渐强烈, 夷夏之间开始划出了明确的界限,“蛮、夷、戎、狄”的称谓也逐步被赋予了歧视和侮辱性的内容。

四、蛮夷戎狄四字释义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6)

1、“蛮”字意为山峦下的虫子,是对南方少数民族饲养虫盅的一种形象化称呼,看过《笑傲江湖》、《碧血剑》的人应该知道,其中有一个苗族人组成的派别饲养虫盅。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7)

2、“夷”字分解为“大”、“弓”,或“一”、“人”、“弓”,意为背弓的大人,古代东部民族善射,比如“后羿射日”。“夷”字读音与“人”相近,以河南、山东或淮北话读出就更象了。“夷”就是古代东部民族对人的称呼。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8)

3、 “戎”字也是“人”的谐音,西部人鼻音重,“戎”就是当地人对自己的称呼。西部人勇猛,所以“戎”字后来衍生出了军事方面的含义,比如“戎马生涯”。

古代蛮族的别称 蛮夷戎狄----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9)

4、 “狄”字是北方少数民族族名的尾音,比如先秦时有“赤狄”、“白狄”等族,元时有“蔑儿亦惕”、“客列亦惕”、“宏吉剌惕”、“斡亦剌惕”等族,清时有“卫拉特”、“土默特”、“土儿扈特”、“布利亚特”等族,“狄”、“惕”、“特”就是北方少数民族族名的尾音。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