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先祖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为什么楚国君王却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存在着鄙视链,这条鄙视链的最底层就是楚国了。回想下关于楚国和楚人的成语可见一斑,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等等无不是表现楚人愚蠢的。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原诸侯看不起楚国。

楚国为什么被人看成蛮夷 为什么楚国君王说(1)

为什么呢?

一、在周初分封制中地位不高。

武王伐纣定鼎天下,分封诸侯时周宗室姬姓诸侯分封最多、爵位也较高、封得的土地也比较好,其次也分封了开国功臣和商朝后裔等等。楚国先祖鬻熊是文王姬昌的火师,曾经“子事文王”多负辛劳,为此在周成王时期封了他的曾孙熊绎为子爵,封地五十里,居丹阳(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河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楚国为什么被人看成蛮夷 为什么楚国君王说(2)

这次分封的档次不高,爵位只有子爵,封地不过五十里并且在楚蛮之地。主要作用是成为周王室的南方藩篱,对南方蛮夷部落作战还有就是进贡“包茅”。这在中原诸侯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乡下诸侯了,不被高看也属正常。

二、楚国表现的领土野心。

战国七雄有种说法,秦最强、齐最富、楚最大。当时七雄并立,楚国的地盘是最大的。从起初的封国五十里到后来的辽阔领土,楚国表现出了极强的扩张愿望。

楚国为什么被人看成蛮夷 为什么楚国君王说(3)

这里既有“荜露褴褛、以启山林”的拓荒精神,也有问鼎中原的霸道。楚国强盛时期对外扩张,特别是对中原方面的扩张让中原诸侯十分敌视,历来中原霸主诸如齐桓公、晋文公都联合诸侯进行对楚战争,以遏制楚国。中原诸国对楚国是又畏惧,又仇视。

三、独特的楚文化

而长期对蛮族的战争及交流中,楚国的文化风格慢慢与变的与中原王国有些不同。中原诸侯以龙为尊,楚国却崇拜神鸟凤凰。中原流行现实主义的《诗经》,楚国人写的却是浪漫逸丽的诗篇《楚辞》。中原有高雅音乐《阳春白雪》,我楚国偏偏喜欢流行音乐《下里巴人》。诸如此类迥异,不一而足,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对蛮夷战争中,楚国尚武的精神一直存续到了血脉之中,比较注重实力主义,这更让中原那些维护分封制传统的诸侯觉得野蛮。

楚国为什么被人看成蛮夷 为什么楚国君王说(4)

在这种中原诸侯歧视自己的背景下,楚国人是什么反应?

楚国人并不十分在意,楚国人对待中原王国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蛮夷这类事情居然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他们偏向于承认并且利用蛮夷的身份摆脱了礼制的制约。

周夷王时楚国国君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虽说“春秋无义战”,不过中国人自古讲究“师出有名”,而这种道义限制了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可以说是就是当时“国际舆论压力”,而楚国没有尊重这种虚礼的打算,他们用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回答说:“我本蛮夷。”对啊,你不是说我是蛮夷,是乡下诸侯么?我就蛮夷给你看,说兼并你就兼并你,你不是天子是王爵么?我就把我三个儿子都封王(楚国爵位只是子爵),你都说我是蛮夷了,我凭什么跟你讲道理。

楚国为什么被人看成蛮夷 为什么楚国君王说(5)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基本都遵循着“不可取虚名而取实祸也”的实用主义。这跟“春秋大义”自然格格不入。楚国血勇明诚,勇于开拓,破坏了周朝的分封制体系,给予旧世界第一击,自此进入到了大争之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