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然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受众广啊!

即便有部分人觉得《三国演义》那种古白话文读起来还是有些晦涩,那还是有评书、戏剧这些艺术载体向广大观众讲述着不一样的三国故事。

评书名家如: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1)

单田芳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2)

袁阔成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3)

连丽如

戏剧就单说京剧,著名的戏目有: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4)

捉放曹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5)

千里走单骑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6)

定军山

而实际上,京剧名家已经把《三国演义》各个精彩片段,从头到尾,从“桃园结义”到“蜀汉灭亡”统统被改编成了很多剧本,具体京剧三国戏目一共九十六个戏目,我这里就不放明细了,篇幅太长,大家百度一下就能知道。

所以,自明清以来,至近现代,人民群众广为接受、了解的三国故事,大都是建立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之上改编、创作出来的。

而那些对《三国志》有所研究并有著作的史学家们,例如潘眉、钱大昭、陈景云、赵一清等等。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示不太熟。

可想而知,当有人拿着《三国志》的史料去较《三国演义》的真时,肯定换来白眼:你懂啥?

这种情况到近现代亦是如此,据说(我也是听人说的)在八十年代某次历史研讨会上,就有人提出要以《三国演义》补《三国志》的阙。《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最后,我要开始吹爆易中天了。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三国演义的(为什么总有人把三国演义当正史)(7)

易中天《品三国》

抛开易中天教授的水平不谈,抛开他粉魏黑蜀的立场不谈,至少在2006年,因为易中天《品三国》的节目火爆,让广大人民群众开始对《三国志》产生起浓厚的兴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自此之后,可以说从前那批“把《三国演义》当成正史的人”成了被嘲讽的对象,在贴吧里,或者各个三国论坛上,“演义党”和“正史党”也开始自觉被区分开来。

只要井水不犯河水,我觉得,大家都是三国粉。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