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岳忠豪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清朝社会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列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渗透日甚一日。受此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得以产生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被称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他们受西方的影响和启发开始积极寻找新的救国道路,其中尤以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人最为民众所熟知。

王韬(1828-1897),初名王利宾,字紫诠,号仲弢,江苏苏州人,曾受雇于英国教会所办的墨海书馆。后至香港,英、法、俄等国游历。曾主编《循环日报》,宣传变法思想。著述宏富,其中最以《弢园文录外编》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思想。

清朝历史上实际最后一位统治者(清朝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都有哪些代表人物)(1)

(王韬)

(盛世危言)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江苏无锡人。初入曾国藩幕府,又随李鸿章办理外交。曾在1889-1893年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并以此经历著有《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成为当时近距离观察西方的力作。其孙薛观澜(薛汇东)是袁世凯的女婿。

清朝历史上实际最后一位统治者(清朝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都有哪些代表人物)(2)

(薛福成)

马建忠(1844-1900),字眉叔,江苏人,出身商人家庭。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入李鸿章幕办理洋务。著有《适可斋纪言纪行》,主张经济变革,废除厘金、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其编著的《马氏文通》一书,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的文法著作。

清朝历史上实际最后一位统治者(清朝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都有哪些代表人物)(3)

(马建忠)

陈炽(?——1899)字次亮,江西瑞金人。他“留心当世之务”,钻研西学,并到香港、澳门等地实地考察。1893年著《庸书》,主张仿行西法,设立议院、关税自主、兴学校、设报馆等。1895年与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强学会。1896年,他读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策》后,著《续国富策》,阐述其对振兴国家经济的思想方略。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于次年愤懑而死。

这些思想家虽然关注的方面各有不同,但都同时主张抵御列强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君民共主,实行议院制度。虽然他们的大多思想仍停留在主张阶段,与现实有一定的脱节,但他们引领了进步的社会思潮,为后来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起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1840——1919》,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2、陈半思:《维新变法》,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年。

3、张海林:《王韬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