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七)-陈寿

要说中国人最熟悉的古代史,那应该就是三国了。这段历史,不但中国人喜欢,隔壁的小日本也挺喜欢,为此他们还开发出了不少游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莫过于《三国志》系列游戏了。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1)

不过,虽然名曰《三国志》,其蓝本基本还是依托的明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算得上是把三国历史推到顶峰的一本文学作品,而它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三国志》的硬核重制版。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2)

相比来说,《三国志》初代机就没有《三国演义》可读性那么强了,毕竟作为严肃的正史,它没法像《三国演义》那样作那么多艺术虚构(比如过五关斩六将)甚至是在细节上刻意张冠李戴(比如温酒斩华雄)。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3)

但是这没法抹去《三国志》的伟大,实际上,它是和《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的名著。考虑到《后汉书》距离东汉时间太过久远,有关汉末的记载甚至大段照搬《三国志》,因此《三国志》的水平甚至还可以说是超过《后汉书》,直追《史记》、《汉书》了。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4)

因此,我们也就有必要把《三国志》的作者、曾经的蜀人、后来的晋人陈寿搬出来好好聊一聊了。

陈寿是巴西人(此巴西非彼巴西,是蜀汉的一个郡),年少的时候就来到成都,做了当时蜀汉大臣、名儒谯周的学生。彼时权宦黄皓当权,不阿附于他的大臣基本都没好果子吃。而这位陈寿和他的老师谯周偏偏还都不喜欢跟着这个鬼宦官后面混,于是,陈寿也就没捞着什么官。他一看入仕无望,干脆借着老父去世的名义回家待着去了。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5)

直到魏灭蜀后好几年,陈寿依旧安安静静在巴西待着,没什么动静。直到晋朝名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张华担任司空的时候,才把这位昔日在蜀汉郁郁不得志的陈寿提拔出来,担任了诸如县令、著作郎的小官。

张华具体为什么举荐陈寿,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他觉得陈寿是个人才,也许是陈寿的老师谯周跟他提到过自己的这个学生,总之已经说不清了。但是他的这次提拔,却发掘出了一个伟大的史学家。

陈寿在任上,先是收集整理了诸葛亮的集子——《蜀相诸葛亮集》献给皇帝。司马炎是诸葛亮的粉丝,一读大喜,好好地表扬了一顿陈寿。陈寿再接再厉,一口气写了六十五篇文章,分成三部,合称《三国志》。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6)

当时的史学界,编纂三国题材的史书并不少,在陈寿之间就已经有了基本官方的《魏书》和《吴书》。而陈寿的这本《三国志》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史书全部淘汰,使得在近两千年后,他的《三国志》成为研究三国历史的几乎唯一材料。

这当然不是说陈寿搞垄断主义,而是因为他的史书非常经典优秀,因此使得同时代的人的史书相形见绌,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陈寿《三国志》编订完成后,时人有修《魏书》的,读完后更是直接将自己的文稿付之一炬:“陈寿的书写的这么好,我还编个什么劲儿呢?”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7)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三国志》就完美无缺。作为一本私修正史,《三国志》肯定有问题,比如缺乏志、书、表等。而作为修史者,陈寿本人的问题,也在影响着这本著作。

陈寿虽然是蜀汉人,但是由于长期被打压,因此很难说他对蜀汉有什么太好的感情。后人多赞扬他身为蜀人却没有为尊者讳,反而犀利批评蜀汉的过失,这是事实;但是换一个角度,也是陈寿对蜀汉没有任何眷恋和好感的体现。

比如说诸葛亮,陈寿就对他很不感冒。因为陈寿他爹当年是马谡的部下,因为马谡案受过牵连;再加上马谡自己在少武侯诸葛瞻帐下做官的时候,也没怎么被诸葛瞻重用过,导致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就有点微妙了,就此也招致过很多非议。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8)

不过,碍于诸葛亮的巨大名气,以及皇帝司马炎对诸葛亮的欣赏,陈寿还不敢怎么歪曲诸葛亮。但是对于谯周和丁仪兄弟,陈寿就把他人性的正反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前面说过,谯周是陈寿的老师。而这位谯周老师,在蜀汉生死存亡的时候,是个铁杆投降派,并且在朝野上下到处宣扬投降思想,并且事实上促成了刘禅下定决心投降魏国。这种人,无论你怎么解释,他都洗不脱“汉奸”的罪名。而在陈寿那里,谯周变成了心存社稷、怜悯两川生灵的大好人;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9)

而丁仪兄弟是汉魏时期著名的政治人物和文学家,丁家也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望族,陈寿就派人去跟丁家人说:“给我一千斛粮食,我就给你们家老爷子好好写一篇传。”丁家人根本没理睬他,结果丁仪兄弟也就没有在《三国志》里面留下自己哪怕一小篇列传。

三国志里重要历史人物(解密真实的三国志)(10)

而由于《三国志》的行文过于简略,使得其原文的可读性其实相当低,是没法和《史记》、《汉书》这样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的史书相提并论的。后来是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罗贯中将《三国志》通俗演义了一下,才把三国故事彻底深入人心的。

有关陈寿的故事,基本也就讲到这里了。作为一个蜀汉遗老,他和昨天咱们讲述的周处都算得上是晋朝的良臣——一个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修史名流千古。更巧的是,他们两位都是在元康七年去世的。

陈寿的书里,有一句话非常有名——“中山靖王之后”,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是刘备。实际上,刘备这个汉朝宗亲到底纯度有几分,是很值得推敲的;而与陈寿他们同一时代的一位名将,却是实打实的汉室宗亲。而这位汉朝遗老,和周处一样,也用自己的生命,为晋朝奉献了一切。

这个人是谁呢?咱们明天接着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