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 根据桥梁感知方法、传感器数量和分布确定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硬件、软件以及数据采集制式.保障获得高精度、高质量数据,并满足下列要求:
a)监测测点相距较远且较分散时,宜选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硬件:
b)监测测点相距较近且较集中时,宜选用集中式数据采集硬件:
c) 数据采集硬件 软件应与传感器技术参数匹配:
d)数据采集制式应包括数据采集方式和采样频率。
8.6.2 数据采集硬件应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类型、范围、兼容性、精度和分辨力等要求进行设备选型。并满足下列要求:
a)数字信号可选用基于RS485、CAN、Modbus TCP 或UDP 等分布式数据采集设备,并兼顾传输距离、传输带宽和速率;
b)电荷信号应选用电荷放大器进行信号调理后采集:
c) 模拟电信号宜选用4mA~20mA和-5V~5V等标准工业信号可选用基于PCI、PXI等技术的集中式数据采集设备,并进行光电隔离,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d) 光信号数据采集应采用专用的光纤解调设备,应根据波长范围,采样通道与采样频率进行选型,光纤光栅波长分辨力小于等于1pm,扫描频率大于等于50Hz;
e) 振弦式传感器信号应选用专用振弦式采集仪采集,频率信号误差不大于0.1Hz;
f) 电阻式应变传感器信号应选用惠斯登电桥调理信号放大;
g) 电磁弹式索力传感器信号应选用磁弹采集仪采集,误差不大于0.5%F·S;
h) 数据采集模数转换(A/D转换)应满足传感器分辨力、精度和数据分析要求,静态信号分辨力大于等于16位,动态信号分辨力大于等于24位;
i) 静态模拟信号宜选用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进行多路信号采集;
j) 动态信号应选用抗混滤波器进行滤波、降噪。
8.6.3 数据采集方式应根据监测内容、数据分析以及系统数据采集需求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a) 温度、湿度、雨量、结冰等环境监测内容、风速、风向、风压等作用监测内容,位移、转角、应变、索力、支座反力、振动等结构响应监测内容视频图像应采用实时连续采集。
b) 车辆荷载、船舶撞击、地震动等作用监测内容,断丝等结构变化监测内容宜采用触发采集。车辆荷载数据采集应具备在桥梁现场自动采集记录、存储功能,并与高清摄像机配套安装,同步采集。
c) 基础冲刷、锚碇位移、桥墩沉降、拱脚位移、裂缝、腐蚀、体外预应力、螺栓状态、索夹滑移等结构变化监测内容宜定期连续采集的采集。
d) 数据采集方式根据监测应用需求可自行设定定时采集和触发采集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监测内容没有超过阈值时采用定时采样,超过阈值采用触发采集模式。
e) 新建桥梁通车初期2年内、在役桥梁新设监测系统实施完成2年内、在役桥梁评估结果发现结构关键构件或附属设施异常时,除使用触发采样模式的监测内容外,其他监测内容宜采用连续采样。
8.6.4 采样频率应根据监测应用分析要求和功能要求自行设定,宜符合下列规定:
a) 环境监测内容的采样频率见表5。
b) 作用监测内容的采样频率见表6。
c) 结构响应监测内容的采样频率见表7。
d) 结构变化监测内容的采样频率见表8。
8.6.5 环境、作用和结构响应监测属猪应同步采集,宜采用北斗微型导航时钟同步技术,同步精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a) 动态监测变量的数据采集时钟同步误差小于0.1ms;
b) 静态监测变量的数据采集时钟同步误差小于1ms。
8.6.6 数据刺激应采取抗干扰措施:串模干扰一直、共模干扰一直以及防雷接地技术和屏蔽技术,以提高信噪比。
来源: JT/T 1037—2022 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更多规范请登录(52监测网)
52监测网—专业、共享、开放的检测、监测信息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