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在古代称之为"首邑",在中国省会是国家的一级行政区的政治、交通、科教、文化、交通中心,一旦经正式文件确立,一般是没有随意变更的道理。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省份尤为特殊,不到百年时间就换了十次省会。没错,这就是河北省。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1)

屈指一算,从顺治十五年(1658)年至今,河北省已经更换了将近20次的省会了,特别是从1928到现在,就更换了超过十次的省会。

要了解这奇怪现象的原因,我们就得先从河北省的历史说起。河北的前身是直隶省,顺治十五年(1658)才在顺治帝的命令下成立,在其成立的时候,它的省会原定于大名府,也就是现在河北省邯郸市的大名县。把省会定在这儿自然是有原因的。大名府在历史上颇具名声,许多大名鼎鼎的北宋名臣,如寇准、韩琦、欧阳修等人都曾在此任职。而且水浒传中的"大闹大名府"这一出好戏,也是上演于此。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2)

不过,大名府并没有当很久的省会,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偏南,位于山东与河南接壤之处,由于距离比较遥远,导致它对河北省其它地方的辐射力不足,不利于政令通达,于是短短两年过后,直隶省的省会就搬迁到了真定府。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3)

真定府的地理位置倒是不错,位于直隶省的中部,北宋时期还是河北西路的治所。但地理位置好是好,但真定府也有缺点,就是规模较不够大,作为省会城市着实是小了些。无奈之下,直隶省的省会再次搬迁。康熙八年(1669),直隶省的巡抚从正定府搬到了保定府,自然而然的,保定成了新的省会城市。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4)

保定府更方面的条件无疑是优越的,元朝定都于北京,保定府紧邻首都,自然有着较好的发展条件,在当时它是除了北京和天津之外北方最大的城市。加上保定府本身自然条件也不错,土地平旷肥沃,发展传统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凭此,保定府倒是"霸占"着省会城市的宝座长达两百余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清朝逐步步入近代社会后,一直坚持传统农业为主的保定府逐渐落后了。有着优良港湾的天津逐渐崛起,取代了它的位置。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5)

同治九年(1870),当时的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二职,为方便管理,他在天津设立了直隶总督台作为专门的办公场所。从那之后,虽然保定府省会城市的名头仍然保留,实际上却已经是"名存实亡",李鸿章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留在天津处理洋务事宜,只有到了冬季海口封冻才会回到保定。所以从事实角度来说,此时的天津是相当于直隶省的省会城市的。

到了1928年,直隶省被改为了河北省。而天津与北京因为其特殊的地位而被"区别对待",设立成特别市,直接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在当时河北省省会城市的选择上是经过一番论战的,最后他们选择将省会设在了北平,而省政府的所在更是直接就放在了当时的摄政王醇亲王的府邸之中了。

这种情况也没有持续太久,1930年,天津再次被改为了河北的省会。

时间又过了5年,1935年时,迫于日军的压迫,河北的省会无奈再次往里迁移,重新回到了保定。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6)

至于1937年到1949年十二年的时间里,华北地区战火连绵,河北省的省会也被迫频繁迁移。在抗战的时候,为了保存实力,河北的省会甚至迁到河南省和陕西省过。直至新中国成立之时,保定仍然作为河北的省会城市。

而在1958年,政府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了新的调整规划。河北省下面的许多县如顺义、房山等都被划到了北京市,而河北省的省会又一次从保定迁徙到了天津。

到了1966年,天津被设立为直辖市,自然不能再做河北的省会,于是保定第四次做了河北的省会。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7)

可是谁也没想到,保定仍然是没能保住省会城市这一宝座。最后笑到最后成为"赢家"的城市,是石家庄。1968年,河北省的省会从保定迁往石家庄,并一直延续至今。其实当时的石家庄只是一个默默无闻、规模极小的小城市。在1904年前后,它甚至还算不上城市,只是一个仅有200户人家的小村镇。石家庄的迅速崛起,得益于京汉、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的交汇,这使它成为了中国铁路运输网的重要枢纽之一,有了"南北通衢,燕晋咽喉"的美誉。

河北省省会迁移史 不到百年换了十次省会(8)

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到如今笑到最后的"赢家", 石家庄迅速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的城市功能,都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