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省份中,很少有像河北一样,省会变迁如此的频繁。河北省的版图构成大致形成于清代初期。清代以来,大名府、保定、天津、北平、石家庄等城市都曾充当省会的角色。具体如下:

在清代,河北是京畿重地,直接隶属京师。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直隶省,直隶巡抚驻地古城大名府,大名因此成为第一个扮演“省会”的城市。

河北省会变迁几次 河北省的省会为何变迁如此频繁(1)

雍正七年(1729年),保定直隶总督署竣工后,直隶省省会随之迁往保定。此后,直隶总督府一直设在保定,直到1870年,总督夏季在天津办公,冬季则又回到保定。为什么两头跑呢?因为,当时的直隶总督往往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北洋大臣依据三口通商旧例,驻扎天津。

民国时期,因直隶省名不符实,后改为河北省。河北省府官员迁到北平办公,此时的北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省会”。

不过,两年之后,省府又从北平迁至天津。在天津办公不到五年,省府又迁到了原来的保定。

河北省会变迁几次 河北省的省会为何变迁如此频繁(2)

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政府四处流浪,先后在大名、洛阳、郿县、北平、保定、西安等地办公。抗战胜利后,河北省府在西安恢复办公,后来又迁回北平。然而,时隔不到一年,又重归保定。

河北省会变迁几次 河北省的省会为何变迁如此频繁(3)

解放战争时期,河北省府从保定又迁回到北平。1949年7月,中央恢复河北省建制,省会驻保定。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河北省会一直在保定、天津之间游走,直至石家庄成为河北的新省会,并延续至今。

河北省会变迁几次 河北省的省会为何变迁如此频繁(4)

河北省会的来回游走,造就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它的办学地点却不在河北,而是在天津;又比如,以省命名的“河北大学”不在现有省会石家庄,而是位于有“京畿重地”之称保定市。

河北省会变迁几次 河北省的省会为何变迁如此频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