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1)

狡童——半是抱怨半是爱

【原文】

彼狡童兮①,

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2),

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

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

使我不能息兮(3)。

【注释】

①狡童:狡猾的孩子。②维:因为。③息:安,安宁。

【译文】

那个狡猾小坏蛋,

不肯与我把话谈。

都是为了你缘故,

使我不能吃下饭。

那个狡猾小坏蛋,

不肯与我同吃饭。

都是为了你缘故,

使我不能睡安然。

【读解】

谁都不愿被人冷落而做“边缘人”,情人更不愿被冷落而坐冷板凳。谁都高兴被人抬着棒着吹着拍着,情人更想成为对方眼中心中的唯一,细心棒在手中的花朵明殊。

被人冷落之后,可能火冒三丈,反目为仇,也可能凄凄惨惨嘁嘁,自怨自艾,还可能半是责怪半是期待,半是不满半是爱怜。“你这没心没肺的,给我说清楚!”这是火冒三丈。“啊,你为什么不回来,我好空虚哟,我的命好苦哟!”这是自怨自艾。“你这个死鬼,小坏蛋,晓不晓得我为你茶饭不思?”这是半是不满半是爱怜。

除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否则,最能产生效果的方式便是半是爱怜半是不满。它不是最好的方式,却是最易让人外情的方式。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2)

巾裳——大胆求爱的戏谑

【原文】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1)。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2)!

子惠思我,

褰裳涉浦(3)。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

①寨(qian):用手提起。裳:下身的衣服。溱(zhen):河名。②也且(ju):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③浦(wei):河名。

【译文】

要是你还思念我,

提起衣裳过溱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

难道就没人爱我?

你真是个傻小子!

要是你还思念我,

提起衣裳过浦河。

要是你不思念我,

难道就没人爱我?

你真是个傻小子!

【读解】

这是一首很有现代味儿的情歌。

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大胆向小伙子表白爱慕之情,显出很有几分自信,似乎不愁嫁不出去。小伙子反倒有了几分胆怯。这种表白方式,应当是天性无拘无束的自然流露。这只有在全无禁锢的情况之下才有可能。

现代味道是不能以时间来确认的。经常可能的情形是,传统的积淀越深厚,对人性的压抑越厉害,个人能够自主的自由就相对地少,属于自己的空间也相应缩小,个人与传统之间的对立、冲突便容易发生。

远古的接近自然状态的男欢女爱,同现代建立在个人独立意识基础上的男欢女爱固然有许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这一点上,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其精神也是现代的。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3)

风雨——在幻想中苦苦期待

【原文】

风雨凄凄,

鸡鸣序序①。

既见君子,

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

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

云胡不廖④!

风雨如晦⑤,

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

【注释】

①喈喈(jie):鸡叫的声音。②云:语气助词,无实义。胡:怎么。夷:平。③胶胶:鸡叫的声音。④瘳(chou):病好,病痊愈。⑤晦:昏暗。

【译文】

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宁静!

风吹雨打多潇潇,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风吹雨打天地昏,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欢喜!

【读解】

这大概是类似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心中的那种幻觉:当想念某种东西到了极点的时候,幻想似乎成了现实,真假不辨,甚至确信幻觉就是现实。

对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来说,这是幼稚和荒唐的;而对喜欢幻想的浪漫主义者来说,这却是美好和必需的。政治家、实业家一类的人,多半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诗人、艺术家、情人,大多是善于幻想的浪漫主义者。

以浪漫的心情去体察一位苦苦思念和等待的情人的苦衷,最能唤起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神经,触动我们想象的翅膀。

苦苦等待和思念的现实是冷酷的,痛苦的,沉闷的,而幻想则给人以甜蜜的安慰,神秘的魁力。如果没有了幻想,生活也就失去了光彩和希望,失去了灵魂的支撑。过着没有灵魂支撑的生活,就如同随波逐流的稻草。有了幻想,再苦再难的现实都可以去面对,在其中坚持下去。其实,岂止是恋爱,整个生命的历程都是如此。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4)

扬之水——人间亲情的怪圈

【原文】

扬之水①,

不流束楚②。

终鲜兄弟③,

唯于与女④。

无信人之言,

人实子女⑤。

扬之水,

不流束薪(6)。

终鲜兄弟,

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

人实不信。

【注释】

①扬:水流缓慢的样子。②束:捆扎。楚:荆条。③鲜;少,缺少。④女:同“汝”,你。⑤迂(kuang):同“誑”,意思是欺骗。③薪:柴。

【译文】

河中之水缓缓流,

成捆荆条冲不走。

没兄没弟没亲人,

世间只有我和你。

别信他人的谗言,

他们其实在骗你。

河中之水缓缓流,

成捆柴禾冲不走。

没兄没弟没亲人,

世间只有我二人。

别信他人的谗言,

他人的话不可信。

【读解】

常言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这话道出了人间至爱亲朋间的余情。人间最难得的,恐怕难以再有比这亲情更让人感到动心和珍贵的了。

可是,在生活的现实中,我们有时觉得最好的并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投合自己的人,奉承巴结自己的人。“煮豆燃豆箕”,用其骨热油的丑剧时有发生,这表明人间亲情有时会脆弱到一触即潰、亲朋反目为仇的地步。

这是一个千古怪圈:我们一方面企盼和珍视亲情,一方面又会在外部因素的引诱下亲手毁灭亲情;我们一方面相信他人是地狱,他人居心叵测,一方面又会把大灰狼当亲人而与自己真正的亲人疏离。

道理明明白白,但几千年前古人的感叹,在时光的流逝中似乎从未使人们清醒起来。肉食者们的倾轧且不必说,平民百姓也常有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想法。

恐怕我们永远也逃不出这个怪圈。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5)

出其东门——坐怀不乱的男子汉

【原文】

出其东门,

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

匪我思存①。

缟衣綦巾②,

聊乐我员③。

出其闉阇(4),

有女如茶⑤。

虽则如茶,

匪我思索(6)。

缟衣茹蘆(7),

聊可与娱。

【注释】

①匪:非。存:心中想念。②缟(gao)衣:白色的绢制衣服。綦巾:茜青色佩巾。③聊:且。员:同“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4)闉闍(yindo):曲折的城墙重门。这里指城门。⑤茶(tu):白色茅花。(6)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7)茹蘆(lu):茜草,可作红色染料。这里借指红色佩巾。

【译文】

信步走出东城门,

美女熙熙多如云。

虽然美女多如云,

没有我的意中人。

只有白衣绿佩巾,

才能赢得我的心。

信步走出城门外,

美女熙熙如茅花。

虽然美女如茅花,

没有我的意中人。

只有白衣红佩巾,

才能同我共欢娱。

【读解】

虽然美女如云,却能坐怀不乱,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大概不会逊于疆场上刀光剑影下的英雄气概。英雄可以视死如归,却不一定能身在万花丛中不动。就是皇帝,肉身凡胎,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榜样。

普通百姓更不用说了。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当中肯定包含了不少在美女面前心旌动神颠魂倒的风流故事。

可是,世间偏偏就有生怀不乱的汉子。虽然不多,毕竟有。这也构成了一道人间风景。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美丽漂亮秀色可餐固然愉快,但不一定可爱。美而可爱,美且韵者,才能打动心灵最深处。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必定是最合适的。

男子汉当中也有坚贞者,不做负心汉。坚贞应当是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和确认,对自己需要什么有不懈的追求。这有可能是凭直感来进行,也有可能是以深刻的内省为基础。

请相信,男子汉的忠贞也有不可动摇的时候。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6)

野有蔓草——不期而遇的惊喜

【原文】

野有蔓草①,

零露露兮②。

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③。

邂逅相遇(4),

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

零露瀼瀼(5)。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老③。

【注释】

①蔓:延。②零:滴落。漙(tuan):露水多的样子。③清扬:眉清目秀的样子。婉:美好。④邂逅(xiehou):无意中相见。⑤露:露水多的样子。③臧;善,美好。

【译文】

郊野青草遍地生,

露珠盈盈满草叶。

有个美丽的姑娘,

眉清目秀好动人。

不期而遇见到她,

正如我心情所愿。

郊野青草遍地生,

露珠盈盈满草叶。

有个美丽的姑娘,

眉清目秀好动人。

不期而遇见到她,

与她同行共欢乐。

【读解】

一对青春男女偶然相遇,喜不自禁,其乐融融。表面上看是不期而遇,实际上却是“有备而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局呈现为偶然,却是苦苦寻找的必然结果。

当然,我们从不去分析偶然和必然的关系,那是哲学家们的事。在生活之中,我们只是凭着直感去生活,去体验苦苦寻求的艰辛,幻想中的满足,以及偶然得到的惊喜。我们经常无法解释偶然得来的惊喜,也无法解释追寻不到的失落,而把它们归之于“命运”。成为命运宠儿的毕竟是少数,而多数人则成为命运的弃儿。如果真有命运存在,相信它会是公平的。付出和收获应当成正比。这当中,重要的恐怕是自己的态度:得到了又怎样,没有得到又怎样,看重过程,还是不是看重结局?

如果真的相信命运存在,就应当坦然面对现实。得到了不狂喜,得不到不哀伤。只要付出了,耕耘了,追求了,就是最大的收获,就不是两手空空。

不期而遇固然可喜;下文如何,也很重要。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7)

还——赞美男子汉

【原文】

子之还兮①,

遭我乎狱之间兮②。

并驱从两肩兮③,

揖我谓我儇兮④。

子之茂兮⑤,

遭我乎峱之道兮。

并驱从两牡兮(6),

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7),

遭我乎峱之陽兮(8)。

并驱从两狼兮,

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1)还(xuan):身体轻捷的样子。②遭:相遇。峱(nao):山名。(3)从:追赶。肩:三岁的兽.④揖:相见时作拱手状的礼节。儇(xuan):敏捷灵便.⑤茂;美好。③牡:雄兽.(7)昌:强壮勇武。(8)陽:山的南面.

【译文】

你真敏捷又矫健,

咱们相遇在峱山。

共同追赶两野兽,

向我行礼夸我好。

你真英俊又貌美,

咱们相遇峱山道。

共同追赶两雄兽,

向我行礼今我好。

你真强壮又勇武,

咱们相遇在山南。

共同追赶两只狼,

向我行札夸我好。

【读解】

女人相见,互相夸赞的多半是美貌、服饰、气色之类。男人相见,互相夸赞的多半是勇武健壮、本领高强。这是天性使然。

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当兵,应该闯荡天涯,建功立业,而不应围着女人的石榴裙打转,不应泡在油盐柴米、锅碗瓢盆、婆婆妈妈之中。如果男人不长胡子,溜肩细腰,面皮白嫩,手无缚鸡之力,嗲声嗲气,应当算作是违背天性的悲剧。

挽弓当挽强,擒兽要擒王,是男子汉的气度,是真正值得夸赞的力的美。这种力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容貌体态之上,也体现在作派和气度之上。气壮如牛,声如洪钟,膀粗腰圆,虎背熊腰,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泰山压顶不弯腰,刀山火海也敢闯,都体现了力之美的精神,体现了天地间的陽刚之气。

血气方刚的汉子,纵然可以花前月下,儿女呢喃,卿卿我我,柔情似水,却断不可因此失去刚毅勇猛的天性。天地间失去了陽刚之气,“如大地上没有了陽光,“体没有了骨架,万物失去了生命,地球的两极失去一极。

诗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诗经原文译文九)(8)

喜欢请转发点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素材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同时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