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他指出基督教本身它提供一种精神生活的一个坐标,一切都是和这个有关系的。你若想理解20世纪伽利略、牛顿、爱因斯等四大人物的这段科学革命的历史,撇开基督教不管那是没有可能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它是属于无数的宗教活动之中的一支,它茁壮成长,是独立出来的。他们的整个活动,都是在颂扬耶和华的一个精神活动的一部分。

耶和华写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是《大自然》。科学家认为我们读自然之书,我们也是合法的;你们教父们、神父们是读《圣经》之书,你们固然是耶和华的代理人,但我们也是,而且伽利略说得更坦白,我们这个书写得更严格,是用数学语言写的,你们那个书是用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语言写的,难免迁就普通人那个比较低的智力水平。所以你们读出问题来,应该听我们的。如果说你浑浑噩噩的,对耶和华造物一点都不理解,那么你当然耶和华不可能特别喜欢你。你认识了,那你就像开普勒那些人发现了一个秘密之后狂喜,那就离耶和华更近一点。所以,哈雷第一次看了那个东西狂喜,他后来给牛顿写的那个序里就说,“这是一个离耶和华最近的人”。为什么呢?他已经看到了某些只有耶和华才能懂得的秘密。中国文化里,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也还是有这个意思。

借给耶和华经文(耶和华写了两本书)(1)

借给耶和华经文(耶和华写了两本书)(2)

借给耶和华经文(耶和华写了两本书)(3)

借给耶和华经文(耶和华写了两本书)(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