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盛昊阳

1992年的美国电影《潜行者》里,曾有一段超绝爆笑的冒牌NSA(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自黑:

「(你们)是窃听我电话的人。」

「不,那是FBI,我们不做当地监视。」

「你们做颠覆政府和设立友善独裁者的工作。」

「不,那是CIA。我们保护政府联络网,破解别人的密码,我们是好人。」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1)

《潜行者》

可以说在美剧和好莱坞电影里最司空见惯的内部斗争之一,就是霸道高冷的三字母部门(老牌四大NSA、NGA、CIA、FBI,以及DIA、DEA、CBP等等等)与接地气的四字母部门(NCIS、SWAT、LAPD、NYPD……)的彼此倾轧、互拖后腿。

《胡佛》里林白案发生时,霍普维尔的地方警察对匆匆赶来的,已经是FBI老大的胡佛都不屑一顾,这一优良传统将被后辈们完美承继下来。

《王牌对王牌》中,FBI就和芝加哥警署对立,强抢管辖权,《犯罪现场调查》里,隶属于LVPD的CSI也一直跟FBI格格不入。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2)

《犯罪现场调查》第一季

当然FBI也不是省油的灯,《犯罪心理》是BAU(FBI行为分析部)的主场,就理直气壮去调查CIA的内鬼,类似桥段在编剧笔下不要太常见。

所以,尽管其他三字母部门与四字母部门也在大乱斗,像《罪案终结》里,LAPD的下属就集体无视曾在CIA任职的女上司。但在一般的影视作品里,担当绊脚石拦路虎角色的仍然多半是FBI,这其中,创始人约翰·埃德加·胡佛功不可没。

正因为胡佛和好莱坞的不解之缘几乎全是负面意义上的,一战后他就在敦促各大片厂减产那些在他看来「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电影,他对卓别林的监控也是人尽皆知。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3)

胡佛

胡佛自己虽然没有参加1947年的HUAC(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听证会,但就在好莱坞十人案之前,FBI提交了一份包括47名男星、45名女星、127位编剧作者、8名制片人和15名导演的黑名单,直到1953年麦卡锡主义破产前,这份名单还在变长中。

自诩民主党阵地的好莱坞不可能为胡佛树碑立传,最后拍了这部电影的,是好莱坞罕有的共和党成员老东木,而片中与胡佛言笑晏晏的秀兰·邓波儿,后来也加入共和党。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4)

秀兰·邓波儿与其他共和党参议员

如何为两小时的传记电影删减素材,能鲜明反映出导演和编剧的好恶。围绕胡佛的是三位主要人物,control freak的母亲安娜·玛丽·胡佛——恋母情结,为终身不婚埋下伏笔;第一位求婚对象海伦·甘蒂——最忠实的秘书,也表现胡佛偏执狂的一面,事业伙伴克莱德·托尔森——从未有任何确凿证据能证明胡佛与托尔森真是一对同性恋人,但考虑到达斯汀·兰斯·布莱克同时也是《米尔克》的编剧,影片对两人感情浓墨重彩的渲染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对事件的选取上,第一桩是含司法部长米切尔·帕尔默在内的诸多重要人物家中被投掷炸弹,这是胡佛发家的缘起,穿插了胡佛以一己之力设计了国家图书馆卡片检索系统的事件,之后的全美指纹数据库便以这个创意为基础。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5)

《胡佛》

第二桩是促使「林白法案」通过的小林白绑架案,FBI自此获得对地方法案的管辖权,在胡佛的率领下迅速崛起,也略微提及了他与好莱坞的瓜葛,这一时期,他与女明星交往,让自己美化后的形象频繁出现在电影与漫画中。

1931年,华纳出品了黑帮电影名作《小凯撒》和《国民公敌》,爱德华·罗宾逊和詹姆斯·卡格尼成就了两位经典的反英雄形象,粗鲁、生猛,但敢于反抗权威,完美契合「禁酒令」时期的需求。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6)

《小凯撒》

《海斯法典》颁布后,民众急需新的英雄,而当时的FBI和地方警察都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力量。为塑造FBI的良好形象,胡佛与好莱坞多位编剧和专栏作家交往甚笃,允许他们撰写关于FBI和自己的专栏文章,但必须是正面报道。

1935年,詹姆斯·卡格尼主演的《执法铁汉》上映,还是华纳出品,但打女人的卡格尼不再演黑帮分子,这个曾是律师,转而加入联邦机构「G Man」的探员无疑是为「从良」的卡格尼量身打造的。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7)

《执法铁汉》

片中没有直接出现FBI的名称,报纸上却刊登了FBI与电影相关的广告,1949年重映时,资深探员对新人介绍FBI历史的场面被加入了电影开头。

1930到40年代可算是好莱坞与胡佛的短暂「蜜月期」,FBI在这时期的犯罪电影中形象颇佳,华纳效仿《国民公敌》拍摄了《国民公敌的妻子》,主角变成了FBI,甚至与「国民公敌」的妻子有一段柏拉图式感情戏,这怎么看都像是对胡佛和FBI的献媚之作。

就在1947年的听证会之后,二十世纪福斯还在FBI的协助下拍摄了警匪互相卧底的鼻祖作《无名街道》,据影片字幕称剧情由真实档案资料改编,FBI的总部大楼和标志分别出现在片头和结尾,胡佛的个人寄言以打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继续放任自流的话,美国四分之三的公民都将成为受害者……为了保护美国的安全,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留心周围一切。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8)

《无名街道》

从《胡佛》的剧情来看,东木虽然也记录下胡佛对马丁·路德·金的非法监听行为,他调查罗斯福夫人,窃听肯尼迪总统,让托尔森最后对胡佛发出质问,但他心中未必就没有对胡佛这种主张的一丝认可。

这个胡佛将内心的不安全感放大至对国家安全的焦虑,因为欲壑难填而滥用权力,但他贬低麦卡锡为趋炎附势的投机主义者,自己才是真正的实干家,FBI也的确在他手中壮大。

美国最牛逼的部门(美国最牛逼的三字母部门)(9)

《胡佛》

片尾胡佛猝死,尼克松派人去胡佛办公室搜寻资料,一代传奇的故事就此告一段落。但在他死后的第二个月,水门事件爆发,时任FBI副局长的马克·费尔特最终成为了那位「深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