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0月11日讯(记者 陈捷 林彬彬 郑丽金 通讯员 厦公宣 文/图) 警心连着党心,守护鹭岛平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公安始终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为特区建设和百姓安宁贡献厦门公安的智慧和力量。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1)

今年警察节举行升旗仪式 孙二伟/摄

近年来,厦门全市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有序,治安态势持续向好,扫黑除恶取得压倒性胜利,反诈防骗创出全国性经验,打击质效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服务发展展现新作为,警务改革实现新飞跃,队伍建设焕发新气象。

守护平安

扫黑除恶取得压倒性胜利 刑事警情连年大幅下降

近年来,厦门公安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实现近10年现行命案全破,“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达90%以上。

扫黑除恶取得压倒性胜利。厦门公安充分发挥扫黑除恶主力军、突击队作用,建立健全线索摸排核查、案件提级侦办、依法深挖彻查、群众举报奖励、专项督导检查等20余项工作机制,做到“打早打小、打深打透”,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按期实现“线索清仓”“案件清结”,提前实现“逃犯清零”“黑财清底”“伞网清除”。同时,全力破解网络裸聊等涉网黑恶犯罪打击难题,相关技战法获公安部领导批示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反诈防骗创出全国性经验。厦门公安坚持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党政工程、民心工程,全面整合资源,升级打造市打击治理中心,不断升级完善技战法,探索形成了对潜在受害人进行有效劝阻的反诈精准宣防新模式,与犯罪分子“抢时间、拼速度”,趟出了一条“科技破题、机制跟进、体系重塑”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新路子,被公安部誉为“厦门经验”并在厦门市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厦门反诈工作模式先后获评全省改革创新大赛第二名、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佳优秀案例。此外,厦门市公安局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持续升级全国首家市级实体化反诈骗中心,累计发现、劝阻潜在被害人29.91万人,直接帮助群众避免经济损失达15.95亿元,厦门成为全国电信网络诈骗警情率先大幅下降的城市,该中心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打击质效实现历史性突破。厦门公安全面强化各类新技术、新手段运用,紧盯突出警情,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破案率逐年稳步提升、创历史新高,盗窃等侵财案件快侦快破率始终保持全省第一,特别是在去年“团圆”行动中,共比中失联父母、儿童信息308条,抓获犯罪嫌疑人33人,组织认亲活动64场,让一大批失散家庭实现“团圆”。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2)

骑警队巡逻

在社会治安防控方面,厦门公安高标准建成一批智慧公安检查站、智慧街面警务站、智慧安防小区。全市刑事警情连年大幅下降,2021年降至10年前的19.6%。

警务改革

坚持“枫桥经验” 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

社会治理开创新局面。厦门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深入推进“警务网格 社区网格”融合运行,实现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同级党政班子全覆盖,依托“互联网 群防群治”平台及“厦门百姓”APP等载体,灵活组织群众参与平安联创工作,各类专兼职平安巡防力量占常住人口的1.6‰。

警务改革实现新飞跃。深入推进两个职级序列改革,圆满完成公安边防部队改革和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研发应用一批智能化实战平台,其中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获评全国智慧城市“优秀案例”。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3)

社区民警走访社区

基层基础迈上新台阶。深化社区警务战略,全国率先实施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改革,通过“赋能一室、支撑两队”,切实提高基层警务运行质效;实行“一村(居)一警一警务助理”制度,由105名市区两级机关警力下沉包村(居),有效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治安的管控能力,积极探索大数据条件下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建强用好智慧社区警务平台,通过精准制定下发任务标准件等方式,重塑基层警务工作流程,大力提升基础工作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护航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便民利企翻开新篇章

服务发展展现新作为。厦门公安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人才汇集、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科技安保”“精细安保”“人文安保”新模式,圆满完成金砖厦门会晤、“9·8”投洽会、海峡论坛、金鸡百花电影节、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安保1192项6529场次。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治安保卫机制,高效保障厦门市新机场、地铁等重点项目安全顺利开工建设。严打经济犯罪,2012年以来累计破获经济案件9442起,挽回经济损失37.75亿元,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便民利企翻开新篇章。厦门公安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完善“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机制,189项市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187项实现“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全国首创的“e政务”便民服务站被国务院办公厅选编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全国率先推行台胞证社会化便利使用,全国首创台胞台企服务站,助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高效实施台胞口岸落地办证政策,累计为台胞落地办证260多万人次,办证数居全国第一。

同时,厦门公安先后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和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等多项出入境先行先试政策,全力服务保障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健全口岸签(办)证政策体系,全面覆盖来厦就医、出席商贸活动等入境需求,办证量占全省80%。

队伍建设

厦门警星闪耀 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队伍建设焕发新气象。近年来,厦门公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坚持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制定实施关于新时代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全力强党建、促队建,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确保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涌现出全国“模范出入境管理处”,共和国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一级英模陈清洲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今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莲前派出所“全国模范公安单位”荣誉称号。

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喜迎二十大追光向未来)(4)

地铁站,小朋友向巡逻执勤的民警敬礼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深入开展“喜迎二十大、忠诚保平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勇立潮头、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忠实履行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努力为厦门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物

公安英雄眼中的十年:燃烧光和热,十年再出发

十年沧桑巨变,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来,厦门市公安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综合警务改革,不断探索大数据条件下的智慧警务新模式,坚持“科技引领 社会共治”,探索实践“预防警务”,推动警务运行模式由被动反应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实现了警务效能与治安态势“双质变”,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近日,导报记者采访了共和国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一级英模、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二级高级警长陈清洲,以及“全国模范公安单位”莲前派出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志昆,听他们讲述十年来厦门公安的新变化、新成就。

陈清洲:砥砺奋进,护航新征程

记者:近年来,厦门公安不断深入综合警务改革、探索警务新模式,改革后的警务机制是如何运行的?您如何看待警务机制改革带来的变化?

陈清洲:厦门市公安局从2012年开始探索综合警务机制改革,在派出所设立案件办理队、社区警务队和综合指挥室,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支撑下,形成两队互为协同、一室支撑两队的警务运行机制,在实战中迸发出强大战斗力。我们通过做强综合指挥室,整合指挥调度、视频巡查等功能,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值班台变成智慧型“中枢大脑”。同时,进一步做实社区警务队,实行网格布警,让社区民警一心扎在社区开展治安防控和服务管理;做专案件办理队,锻造执法办案的“尖刀队伍”。探索实践证明,“两队一室”改革最大限度释放了警务机制活力。

记者:近年来,厦门公安打造出多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派出所有哪些新的亮点和举措?

陈清洲:这几年,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胆创新实践,在调解主体、方式上探索多元化,逐步形成从单一管到多元治、从被动防到主动创的矛盾化解新格局。例如,集美分局杏林派出所引入公证机构,设立驻所公证调解室,配套研发“公证 ”集调在线平台,打通了公安、司法、法院间的信息壁垒;莲前派出所形成公证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打造“莲心调解”品牌,全局形成了各具特色、“一所一品”模式,让矛盾调处效能倍增,在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探索之路上,厦门公安把派出所工作打造成了一个亮点。

记者:在守护群众“钱袋子”方面,厦门公安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特色反诈工作经验做法,形成“厦门经验”在全国推广。据了解,您也是一直奋战在反诈一线的“反诈斗士”,十年来厦门的反诈工作,您印象最深的变化是什么?

陈清洲:对于反诈工作,我最深的感受有两个,一个是以前“靠腿跑”、现在“精准宣”。我刚调到集美分局指挥情报中心时,曾看到不少群众被骗光了多年的积蓄,那时候的反诈骗宣传是靠腿跑出来、用嘴磨出来的。这几年,厦门电信网络诈骗刑事警情连年下降,得益于厦门市公安局构建的合成反诈“云体系”,通过精准预警找出辖区潜在受害者,实现快速阻断。另一个感受是以前“一人干”、现在“一起干”。早期反诈工作主要是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如今,我们全社会动员,构建起了依靠基层群团组织、覆盖一线基本单元的防控体系,开启了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篇章。

陈志昆:勇立潮头,向人民满意而行

记者:莲前派出所是厦门主城区辖区面积最大、人员密集场所最多的派出所,你们在服务群众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陈志昆:急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是群众对平安最直观的感受。2012年起,我们就率先启动综合警务改革,组建专职社区警务队,把民警的“第二张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带动社区党务、政务、警务深度融合,有效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合力。比如在全市最早一批拆迁安置房、统建房聚集地的前埔南社区,空巢老人、失独家庭就有100多户。社区民警牵头成立社区关爱中心,开展亲情式、守望式、陪伴式关爱行动,主动上门关心慰问,帮助解决就业、养老、医疗等实际困难,其中不少人从社区“麻烦户”转变为平安“志愿者”。

现如今,我们还不断探索大数据条件下的智慧社区警务新模式,比如我们把“e政务”便民服务站开到社区居委会、便利店,有效融合64项公安业务和193项政务民生服务,实现了警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办医保、社保、公积金也能自助办、就近办,实现便警、利民、惠企三方共赢。在社区,我们把警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业主群、居民群,通过民警每天线上“坐堂问诊”,下沉打捞民意,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矛盾,第一时间就能发现,有人管、能解决。

记者:今年8月,莲前派出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此前,莲前派出所还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些荣誉背后有哪些经验?

陈志昆:多年来,莲前派出所形成了特别敢创新、特别能战斗、特别暖民心、特别讲奉献的“四特精神”,这是我们所里最宝贵的财富。今后,我们还将接续传承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全国模范为根本标准,向人民满意而行,用心对待每一起警情,用情温暖每一名群众,用社区的小平安串联起全社会的大平安。

来源:海峡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