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张郎休妻全剧太过瘾了 正歌雅集茂腔应节戏(1)

“辞灶”与茂腔 《张郎休妻》

本文作者:兰中玉

《张郎休妻》,全本为《火龙记》,位列茂腔“八大记”。这出戏在民间流行非常广泛,1988年胶南茂腔剧团王淑娴、丁森聚、王本宏等推出茂腔磁带,以新颖别致的胶南流派茂腔,迅速征服了广大茂腔爱好者。

茂腔张郎休妻全剧太过瘾了 正歌雅集茂腔应节戏(2)

胶南茂腔剧团王淑娴扮演丁香

1982年临沂地区柳琴戏剧团录制《张郎与丁香》,在其简介中说:故事发端于北魏年间,源自今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明代这个故事有了较固定的版本(民歌),清初,水漫泗州,洪泽湖形成,张郎休妻的故事通过渔鼓传唱。建国前后,多次被搬上舞台。如今在当地,老年人,青年人,在校学生都能讲这个故事,田间炕头,农闲聊天都能唱一段张郎休妻,可见影响范围之大。天岗湖乡在泗洪县城西南,位于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处,南依淮河,东临洪泽湖,交通便利,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锣鼓之乡,以淮河为界,历史上是南北文化交汇处。

天岗湖北岸有个地方叫沈行,是故事中古洛阳城东门外的草行,湖的东南岸有个村庄叫张郎嘴(今仍叫张郎嘴庄)是张郎和丁香的故乡。丁香的前夫张郎,家有万顷良田。妻子叫郭丁香,娘家就在张郎嘴东20里远的郭家庄。郭丁香贤惠貌美,因采桑攀树脱落绣鞋,与张郎巧遇结为夫妻。然而好景不长,张郎本性变化,千方百计要休掉丁香,丁香离开张家。

故事讲述了张郎休掉前妻,使丁香受尽人间苦的情形。描述了丁香被休后辛勤劳作,致富助人的行为,告诉人们张郎为休贤妻而遭报应的结果。

柳琴戏中张郎名叫张万仓,茂腔柳腔中则叫张云方。胶南茂腔剧团整理后的《张郎休妻》,描写贤良的丁香嫁到贫穷的张家,勤俭持家,慢慢地家业兴旺。张郎饱暖思淫欲,与妓女海棠勾搭,进而喜新厌旧休弃丁香。丁香绝望中要投河身死,被窑小救下,后嫁给窑小。张郎被海棠骗去钱财,烈火烧瞎双眼,沦为乞丐,要饭来到丁香门口。丁香家正在庆贺娇儿满月,认出前夫,款待其龙须面。张郎醒悟,羞愧之下碰灶台而死。

传统茂腔本叫做《火龙记》,有着不少迷信内容,但是寄托了人民群众朴素的道德是非观念。比如郭丁香被休后祝告火龙王“张郎有福扶着他过,张郎无福就烧张郎”;祝告眼光娘娘“张郎无福就摘他的眼光”;向财神王一拜,“神虫耷拉在囤子沿上”;三拜张郎休妻的帮凶婆母娘,结果老婆婆经不起,“两腿一伸见了阎王”……当张郎报应来到,由一条火龙喷火,烧毁张郎家产,因此得名《火龙记》。小时候看民间剧团演出,火龙放火,是由一个童子打扮的演员,手持长棍,两段绑着冒烟的烧纸,舞动起来,烧纸借风力燃烧出来火苗,台上烟火缭绕,以示张家被烧。

茂腔张郎休妻全剧太过瘾了 正歌雅集茂腔应节戏(3)

柳腔孙瑞香扮演丁香

青岛市艺术研究院曾经出版过茂腔《休丁香》的唱谱,由茂腔表演艺术家王仙梅老师演唱。这段戏长期以来只见谱子不见原音,问遍青岛潍坊等艺术研究机构,均无留存。2010年春节回国探亲,我约王仙梅在胶州剧团的表妹、茂腔名家王春艳老师,对照谱子尽量再现王仙梅唱腔的原貌。后来王仙梅的《观灯》《潼台》等唱段重见天日,再对照这段《休丁香》,才大体有个概念。

胶南茂腔名家王淑娴老师,师从王仙梅,而王仙梅在诸城剧团解散后,曾经在胶南剧团任职,因此王淑娴的唱腔具有很多王仙梅的元素。相对于胶南剧团的《张郎休妻》磁带,王仙梅这段“休丁香”,大段的求情唱词,很有原生态的特点:

郭丁香进书房双膝下跪,尊一声大丈夫细听端详。

丈夫你不嫌我噪絮你的耳, 细听我当年事对你来讲。

你十七我十八把婚来定, 下花红共彩礼把我来将。

(将,方言,娶)

咱大娘和大爷下世去得早,有一双哥嫂他依靠咱的娘。

过门来我没有三天二日,一家人商议着我把家来当。

我就说,丁香来的日子浅,按岁数年小难把家来当。

咱的娘说小事小节你照管, 咱家里出大事婆媳们商量。

丁香女听说了一席话,接过了钥匙我把家来当。

丁香我当家一年整,咱家里吃不了的万担陈粮;

丁香我当家二年整,咱家里骡成对来马成双;

丁香我当家三年整,把那里翻盖起了东西两厢;

丁香我当家四年整,咱家的日子是渐渐地强。

丁香我当家才五年整,大嫂子二嫂子她就犯起了争嚷。

大嫂嫂她说是分开过好, 二嫂子她就说分开过强。

闪下了你和我身轻年小, 你不吵我不闹分了块荒场。

有正月共二月打墙盖屋,你和泥我脱坯修盖瓦房;

有三月共四月下坡锄地, 你锄地我送饭捎带着采桑;

有五月共六月下坡割麦,郭丁香去做饭就汗湿了衣裳;

有七月共八月下场掐谷,郭丁香纳鞋底捎带着翻场;

有九月共十月收仓闭库, 郭丁香低头儿进了机房。

郭丁香进机房抽丝练茧, 自己牵自己刷自己织上,

织上一匹细罗缎, 丈夫你进城把钱粮纳上;

织上了二匹细罗缎, 拿了去给咱的娘就做在了身上。

咱的娘做衣裳长短有剩,给我的丈夫你做在了身上。

你穿着大街上摇摇摆摆,谁不说,谁不道,

张云芳摊上了一个巧手的丁香。

你到了洛阳去讨账,在家中撇下了我和咱的娘。

一更鼓你不来我拍门皆问,我怕你吃醉酒倒在了路旁;

二更鼓你不来鸾房里等,忽听得官街上豺狗汪汪。

我丁香开开门用目观看,果然是我的丈夫你来到了门旁。

搀扶着丈夫你把房来进,又搀着丈夫你上了床。

我拥巴着丈夫你来休息,丁香女挽袖子我进了厨房。

和起面来待擀单饼,想起了我的丈夫你好吃面汤。

爱吃酸我多搁了些醋,你爱吃辣的我多搁姜。

丁香女下上了这一柱面,酸醋香油我都倒上。

你吃上你喝了倒还罢了,你不吃你不喝我挂在了心上。

三十二没有儿,我的个不是,我情愿给丈夫娶上个二房……

茂腔张郎休妻全剧太过瘾了 正歌雅集茂腔应节戏(4)

胶南茂腔剧团王淑娴 王本宏演出《张郎休妻》

2006年父母来新西兰探亲,带来了青岛海云柳腔剧团演出的全本《火龙记》,由陈芳孙瑞香等演出。这个柳腔版本按照老演法,丁香被休后,秉承“烈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并没有嫁给窑小,只是挂名而无实。嗣后张郎要饭上门,羞愧撞死,丁香也悬梁自尽。剧情末尾,姜太公手持封神榜,封张郎灶王爷,封丁香灶王娘。这便是胶州农村每年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小年)的来历,打发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贴在厨房灶台旁的“灶模儿”,灶王爷(张郎)居中,两边应该是丁香和海棠吧。

茂腔张郎休妻全剧太过瘾了 正歌雅集茂腔应节戏(5)

柳腔艺术家徐正奎在《火龙记》中扮演姜太公

2010年胶州心连心茂腔剧团的杨术先和吴瑞琴等,推出茂腔《张郎休妻》,至丁香哭出凤凰庄为止。

同为“肘鼓子”系统的柳琴戏,《张郎休丁香》也是其看家戏之一。且丁香劝张郎的话,都是家常里短,生活气息很强。比如柳琴戏和茂腔同样用到的唱词:

瓦屋高,瓦屋洋,瓦屋堂前极亮堂。

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不打也不恋帮。

常言道,待要饱来家常饭,粗布衣裳能遮凉。

露水夫妻不中用啊,我的夫,知冷知热从小的强……

关于王仙梅老师的《休丁香》录音,我请教过胶南剧团的茂腔名家丁森聚老师,他回忆:“1983年秋后时节,我们在诸城剧场演出期间,王仙梅老师去看演出,由咱团乐队伴奏,在舞台一侧用当时的收录机录制过这段戏。”

王仙梅老师在胶南剧团工作过,却没有见到相关音像资料。这样一来,这段《休丁香》便填补了王仙梅与胶南剧团合作的空白。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同样的演员演同样的戏,跟随不同地域流派的茂腔乐队,必然呈现出不可描绘的精彩与别致。

(原文作于2017年12月)

后附:本文录音唱词:

张郎啊!

郭丁香进书房双膝下跪,好心的丈夫听端详。

劝丈夫暂且息雷霆之怒,细听着为妻的诉诉家常。

想当年我把你张门进,家贫穷只住着两间草房。

多亏了俺娘家将咱来帮,一头牛一辆车一个梅香。

有正月共二月春凌化冻,你担水我和泥修建瓦房。

有三月共四月春耕大忙,又种地又做饭忙坏我丁香。

房前里载下了千棵古柳,屋后里种下了万棵苍桑。

有五月共六月上场簸麦,又忙里又忙外我汗湿衣裳。

丈夫你生就的贪玩好耍,丁香我从没有把你怨腔。

有七月共八月上场拤谷,拾棉花摘豆角没晚没晌。

有九月共十月碾碾捣碓,丁香我尽孝道侍奉高堂。

有冬月共腊月粘帮纳底,里一套外一套我给你做上。

丈夫到大街去玩耍,谁不夸丁香我的手艺强。

三十二没有儿我的不是,我情愿丈夫你再娶二房。

你把她娶到了咱的家下,我搬到厨房去陪伴梅香。

待上个三年并二载,她给你生下一个小儿郎。

有儿的吃的是精米细面,郭丁香我甘愿吃菜咽糠。

有儿的穿些绫罗绸缎,郭丁香我穿些补丁衣裳。

待到百年归天去,儿孙灵车都到坟上。

有儿的占一块行龙宝地,郭丁香没有儿你给我间荒场。

有儿的坟前把纸化,郭丁香没有儿我也沾光。

哀求丈夫留下我吧,不看今朝还看往常。

郭丁香哀告的口干舌碎,张云芳,好似那东北风刮了一场。

跪爬几步再哀告,哀告我夫张云芳。

常言道,瓦屋高,瓦屋洋,瓦屋堂前极亮堂。

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不打也不恋帮。

常言道,待要饱来家常饭,粗布衣裳能遮凉。

露水夫妻不中用啊,我的夫,知冷知热从小的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