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山东省沂南县河阳乡后店子村。在沂河东岸,有一个村庄叫刘家店子,分前后两个村庄,分别叫前店子、后店子,也称前庄、后庄。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1)

前后店子地理位置图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农历小年,我们家乡叫“辞灶”,也就是辞别灶王爷的意思,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前往天庭面见玉皇大帝,老百姓在黄昏之时,摆上贡品,烧香磕头,祈求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即“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2)

灶王爷

关于具体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过小年,各地都不一样,我查了一下网络,有的说法是南方二十三,北方二十四,但也不绝对。在我老家山东临沂,是二十四过小年,但是在我现在居住的山东东营,却是二十三过小年。一省之内就有不同,也许在临沂市内也有不同的地方。我奶奶的说法,是“君辞三、民辞四”,这里指的君,是指的孔孟之家,也就是姓孔的和姓孟的,圣人之后,他们是腊月二十三辞灶;一般老百姓则是腊月二十四辞灶。记得小时候腊月二十三这天傍晚,仿佛能零零星星的听到一些鞭炮声,可能就是孔孟之姓的人家辞灶的鞭炮声,到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晚上,则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户户磕头烧香,热闹非常。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3)

聚宝盆

我不是民俗专家,民俗方面的讲究,我研究的不多,这里主要回忆一下小时候辞灶这一天的场景。

我们家乡,每家一般都用一间或两间偏房做厨房,我们叫“锅屋”。灶王爷的位置,一般在锅屋的正对面墙上。辞灶这一天,要把去年的灶王爷年画清理干净,然后用黄泥浆把墙面刷一遍,刷出一个上下长、左右短的长方形区域。所以,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寻找黄土。黄土这东西,难道不是遍地都是吗?不,黄土虽然遍地都是,但是我们要寻找一种质地特殊的黄土,寻找那种颗粒极细,含沙量略高,色泽金黄的黄土,这种黄土,和成泥浆,刷到墙上,干透后呈金黄色,特别好看。前面说了,我们村子位于沂河东岸,村子西面就是沂河,由于河水常年冲刷,在河岸形成一道断崖。断崖高五六米,断面的上层为河沙,下层为黄土,含沙量高,祭灶的黄土,就是取自这里。大人们要忙活重要的事情,这项任务一般都是交给小孩。吃过早饭,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来到河边,年龄大些的孩子,装出很懂的样子,对河岸沿线的黄土逐一考察、点评,这一块挺好,这一块不怎么样,马上就会有另一个不服的,提出相左的意见,然后争执一番。然后继续考察,纠结半天,临近中午了,不管大家有没有统一意见,各人看中各人那一块,亮出小䦆头,分别下手,连刨带挖,刨出整块的黄土,带着筐头子的,装进筐头子带回,没带筐头子的,抱着回去,有的土块很大,找根木棍,用地瓜秧帮助,俩人抬回去。我这种力气小的,一般都是跟着大孩混,拣点下脚料。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4)

黄土搬回家,到了下午,我爸找一个大盆,把黄土捣碎,加水和成泥浆,用一把崭新的笤帚,把我家和奶奶家锅屋里灶王爷的位置,刷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再端着盆子,去同村的三姑家,把她家的一起刷了。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5)

天黑的时候,各家各户早早地忙活了起来。我妈准备好辞灶的果品,一般都是水果、干果和点心,那时候生活条件不好,水果仅限于苹果、桔子,干果有柿饼、花生、瓜子,点心也就是桃酥和饼干,还有糖,饼干是那种纸袋包装的“青援”牌。在灶王爷的位置前面摆上桌案,一般都是下面垫一个小凳子,或者一个瓦盆,上面放一张高粱杆缝的盖顶子,盖顶子上面摆好果品。我爸提前把黄裱纸打好,黄裱纸俗称烧纸,特别易燃,是专门过年或者上坟烧的,论刀,一刀就是一摞,赶集买纸,不说买几斤几张,而是买几刀。打纸的时候,先打开一刀纸,然后拿出一张人民币,一般都是一张百元的,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没有100元的钱,印象中用过10元的,50元的,那都非常久远了。用这张纸币,在那一摞烧纸上按顺序印一遍,怎么描述呢,就是从左上角开始,把纸币和烧纸对齐,很有仪式感的摁一下,然后把纸币沿着刚才的位置翻一下,再摁一下,确保不留缝隙,保证整个烧纸上印满了人民币。印完后,两手交叉,逆时针,把这一摞烧纸搓成花状,一边搓,一边把搓好的烧纸按照几张一沓,叠成三角形,摆在一边,然后继续搓,继续叠,直到这一摞烧纸全部搓完叠完。辞灶要用几刀纸,应该看个人意愿,心诚的,多用几刀,一般的,一刀就足够。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6)

然后开始辞灶。灶王爷去天庭要骑马,所以要用到马鞭,马鞭就是用高粱杆绑一根细绳,点燃鞭炮后,把马鞭连同烧纸、豆秸一同点燃,把果品和茶酒祭奠一番,口中念叨一番,多多美言,保佑全家平安之类的。祭奠完毕后,全家按长幼次序排好,面对灶王爷磕头,磕完头,一般就是程序结束了,下水饺,喝酒吃饭。一般我家辞灶完成后,我都会跑到隔壁奶奶家,帮爷爷放鞭炮,然后再和爷爷奶奶一起磕头。辞灶完成,奶奶会让我吃剩下的柿饼和点心,我好像有十几年没吃过柿饼了。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7)

关于辞灶,我小时候总是纠结,并且多次问过大人,赶集买的灶王爷年画,辞灶这一天为什么不贴上?我记得以前我三舅和姥姥也争执过,实际上,辞灶这一天,灶王爷年画是不贴的,要等到除夕下午,和对联一起贴。

家乡的风俗送灶 家乡年俗辞灶(8)

以上是我回忆的小时候辞灶的情景,多年过去,记忆很多模糊,如有记错的地方,还请家乡父老告诉我,我好向我的儿子讲述。如今我客居异乡,东营这地方是个新城市,建市时间和我出生时间差不多,外来人口众多,本地土著除广饶外也没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民俗方面相当简化。如今爷爷奶奶都已故去,过年已不再回老家,小年就只能跟着东营这边的风俗,腊月二十三过,放一挂鞭完事,我的儿子已不知道辞灶这俩字代表什么意思什么场景。我的家乡的小孩,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大人辞灶的时候,他们是否在玩吃鸡,刷抖音?生活条件好了,却总怀念以前艰苦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