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故事:

有个人带着孩子去看感冒,医生建议先扎个手指抽血,孩子害怕得哭了;

这个人就不干了,我特么的就是一个感冒,你非让我孩子抽血,扎个手指又花钱又受罪,你给ta开点感冒灵冲剂不就行了么?

如果这个时候医生直接把治感冒的药都拿出来,什么头孢、抗病毒口服液、999感冒灵什么的,摆一桌子让这个人挑,

就真的对孩子好么?

实际上给感冒也有分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扎手指,就是为了确定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如果不对症就下药,分分钟就是瞎折腾!

这对应买保险是一样的

保险怎么买不吃亏 保险应该怎么买(1)

很多人的观念里面,买大病险,就是为了治病用的;

如果说一场大病需要花费30-50万左右的医疗费;

那么我买个30-50万的大病险,就是“买够了”。

买保险也需要对症下药!

如果一个保险业务员不看家庭角色,收支负债情况就直接推荐产品的,那就是在耍流氓!

为什么我们买保险要关注家庭结构?

因为我们用保险覆盖的不止是医疗费用的直接损失,还要考虑收入中断带来的影响:

家庭角色是“消费者”还是“印钞机”?

什么风险会引起的直接损失或者收入中断?

什么样的险种应对什么样的风险?

买多少能够覆盖?

合理的保费之下怎么覆盖?

既往健康状况更适合怎么买?

.........

这些都决定了不同收支负债结构的家庭,每个成员所买的保险的不一样

保险怎么买不吃亏 保险应该怎么买(2)

从业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人吃了保险信息不对称的苦了,前段时间朋友考虑给自己加保的时候还屡屡跟我诉苦,买保险,太烦了!

这个朋友想要加保的初衷很简单,只是觉得自己买的重疾保额低了点,考虑要不要加保,也想好了要加保就跟风找身边几个同事买过保险的业务员投,但是过程却不是一般的折腾:

首先按照自己想法,找了口碑相传的知名公司业务员做方案后发现,预算之下能买到的保额太低了,保费还接近倒挂,不免太鸡肋,还值得加保吗?

然后开始寻思找其它渠道,其它业务员做方案看看。

这一找,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和初衷,但也帮着她顺便求证了很多观点,顺便坚定了加保的决心

但过程着实折腾

从确认没听过的保险公司是否靠谱?

到几个待选方案公司背景如何?

偿付能力不到200是否公司就不好?

投资收益下降的公司是不是就是不好?

小公司理赔是不是不靠谱?

“几个产品的保障责任上区别”

“哪个保障责任是真有诚意,哪个只是幌子”

然后自己需要加保多少保额怎么看?

是否需要买寿险?怎么买?

定期寿险是买单独的还是夫妻绑定的那种?

”单独和夫妻绑定定寿受益人限制上的区别

“医生说没事的为什么需要告知“

“告知了乳腺甲状腺结节有没有可能不除外?“

可以不除外的产品好不好?

。。。

一连串问题,一个个的问不同的人去求证,这中间所花的时间足以让她觉得抓狂。

但其实到了最后,她找到了我,我根据她风险缺口,预算和健康情况结合之下发现,市面上能选出来的适合她家的产品,并不多,单单是乳腺结节能承保,而同时甲状腺结节三级有点状回声和血流信号可以除外就能过的产品,就凤毛麟角。

而这中途耗费的时间,精力,其实都是在为认知买单,买保险是真的烦,条款复杂,财商,医学,法律均有涉及,了解门槛比较高,但是如果一开始不“烦”一点,后面是真的容易买错回不了头了。

其实如果早一点有人帮她从家庭的角度系统分析她的风险缺口,再结合预算和健康情况,帮她从市场上众多产品里面挑出合适的产品搭配出一个最适合的方案,并且也同时授人以渔,她可能就不会走这么多的弯路了。

这些年也见证过很多买错保险后悔的人

他们有些给自己买了高额的理财险,需要用钱的时候那份保险还返不了”本“,

有些给自己买了保额很高的保险,自以为保障足够,后面才发现保障完善并不靠单一产品的”保额“,也要考虑险种功能的搭配

有些给孩子配了足够多的保障,到自己也有意识要配置的时候发现预算不足。

有些给自己草草的买了保险没有核对健康告知,等到理赔的时候才幡然悔悟,医生说”没事“或者业务员说”没事“的体况并不代表买保险就真的没事。

有些为了”不亏钱","返本“而买的保险后期才发现保障不足,还占用预算太高,补充不了其它。

有些买了保险被”除外“了,后期才发现原来也有可以正常承保的产品,但是已经太晚了

如果前期轻易就被推荐买了保险,后期就真的很容易要为自己的”认知“买单了

所以买保险,顺序不能错,一定要先规划,后产品!

买保险的正确姿势

以前带理财小白班的时候,学员就问我,有必要花几百块钱买保险课来上吗?其实我是觉得没啥必要的,要给家里人买合适的保险,说容易也非常容易。比如我们一般做方案,也是基于以下原则,自己应该买什么,怎么买,其实底层逻辑懂了之后,比“专家”们更会算:

当然,真正能在市场上上千款产品里面找到适合的方案组合,或者匹配体况的宽松的核保规则的产品,理赔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如何争取最好的结果?被拒赔了怎么办?都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这就肯定不是只靠几节课就可以学回来的了。

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成为专家,但是我们至少得知道专家都是什么样子。

(1) 买什么保险?

不同的险种,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个比较完善的保障类的保险方案一般就是用于覆盖发生疾病,身故,伤残三种不可控的风险。

险种方面:

(2) 买多少保额?

保额的意义就在于覆盖风险来临时产生的费用或者隐藏损失,我们应该买多少保额,藏在我们为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的每个细节的叠加。

这里也给出一点建议,一般来说:

医疗险保额:医疗险保额是主要是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度,还可以弥补社保封顶线只有二三十万以上的费用。

保额建议100万或者以上。

重疾险保额:重疾是额外给付的钱,在有医疗险的基础上,保额主要覆盖以下两个方面:

① 发生大病后,住院外的普通门诊检查拿药、康复疗养、营养或额外生活支出费用,这个费用保守估计30万,

② 3年年收入或5年支出(孩子保额考虑等同其中一个大人),保证大人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维持基本生活开销3-5年

寿险保额:定期寿险主要用于转移⾝故(尤其是英年早逝)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给家⼈备份了⼀个⾃⼰,保额就是我们对家⼈承担的经济责任。

保额建议覆盖以下4个责任:

① 家庭债务,房贷、⻋贷等;

② 给孩子留的完成教育的费用,⾄ta经济独⽴;

③ 给⽗⺟留的赡养费或生活费;

④ 给另一半留的家庭未来10年基础的⽣活开销;

意外险的保额:残疾意味着可能⽆法继续⼯作,或者后期需要⻓期源源不断的治疗、康复费⽤,所以意外险不能只保全残,一定要保伤残,

保额考虑建议等同寿险!

(3)花多少钱买?

说到保费计算,就不得不提著名的“标准普尔象限图”:

保险怎么买不吃亏 保险应该怎么买(3)

标准普尔曾调研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从而得到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

此图被公认为最合理稳健的家庭资产分配方式。

用于保障意外、重疾与生命的费用应该占到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

但是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更适合中产家庭。

对于一般家庭来说,生活压力大,可支配收入可能并不多,根据我们数万家庭规划的实践来看,用年收入10%左右买保险,是比较适合的!

当然如果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或家庭负债过高,节余非常有限的家庭,那还需要酌情递减。

写到最后

了解了底层逻辑后,按照这个标准去匹配合适的产品,才是真正属于从需求出发的保险规划,其实上面的建议也看到了,寿险和重疾,都是有考虑到收入和家庭负债,赡养等经济责任的承担的,

所以同样年收入的两个家庭

不同家庭角色,比如小孩,全职太太,

不同的夫妻收入结构,比如双经济支柱还是单经济支柱

不同的支出负债结构,比如有无房贷,需不需要给老人生活费,小孩有无读私立或者出国打算的家庭等;

里面每个成员的风险保额都有可能完全不一样,预算考虑也不一样,针对不同体况核保宽松的产品也有不一样,所以具体情况还是需要具体分析的。

其实买保险,我们并不缺”方案“,因为很多人有了方案,还是不知道怎么买才是最好的,一个不小心被销售误导了,还会踩坑,买到鸡肋的甚至赔不了的产品。

我们更缺的是系统规划,全面考虑的思维,还有专业靠谱,关键时刻能站在你的立场上的经纪人。你身边有过这种被坑的经历吗?你买保险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疑难杂症吗?欢迎评论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