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宗室是以皇帝的宗族、族人,为核心组成的。

满清八旗有什么讲究(满清皇室和八旗的待遇)(1)

所谓的八旗,旗人分三个群体:

一、皇族。包括宗室和觉罗,所有的皇室上自皇帝下至闲散宗室,都有土地钱粮工资。

二、包衣。给皇室或权贵当奴仆,属于人身依附关系。

三、平民。全部都是八旗军户,计丁授田,每丁给地30亩。披甲当差的另有饷银。

从皇太极时期开始,后金开始区分宗室和觉罗。宗室是指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俗称黄带子。努尔哈赤的叔伯兄弟的旁系子孙叫觉罗,俗称红带子。

觉罗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等各方面,都不如宗室优厚。也就是说,第一等是宗室,宗室下面是觉罗,觉罗下面是包衣,包衣下面是八旗兵。一级压一级,各方面都很像远古时期的奴隶制社会制度。

属于皇亲的宗室(黄带子)、觉罗(红带子),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朝廷各种机构中为其专门额设一定宗室官缺,并且有专门针对宗室的科举,宗室人员参加考试然后补缺。康熙十年:“奏准八旗满洲监生识满汉字者,考试翻译;只识满字,考试缮写。优者授为正八品,以部院笔帖式补用”

政治上的优待

黄台吉时期,崇德元年(1636年)宗室封爵定为九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奉国将军对应武职正三品。

顺治六年(1649年),增为十二等。

乾隆十三年(1748年)定为十四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宗室待遇:

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年俸银是1万两,禄米5千石;郡王的年俸银是5000两,禄米是2500石;贝勒的年俸银是2500两,禄米是1250石。,贝子1250两(此时的禄米数据我没有查到),镇国公、辅国公625两(此时的禄米数据我没有查到);

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

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满清八旗有什么讲究(满清皇室和八旗的待遇)(2)

值得注意的是,一等亲王的年俸比文职一品官高50多倍。

皇子15岁封爵,亲王之子20岁,考试后受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子袭爵,其余儿子考试后分等级封爵。没有爵位的称闲散宗室。

一般闲散宗室每月给养赡银3两,年俸36两,每岁给米45斛。

经过某些人特意的宣传,好像满清所有爵位往下传都会降爵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

有些爵位子孙可以世袭罔替,永不降级,例如睿亲王、礼亲王、郑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这六大亲王及克勤、顺承两郡王,其爵位可世袭罔替,号称“铁帽子王”。清朝中后期又增加4位铁帽子王,他们分别是: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共12家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永不降级。除了铁帽子王以外,其他宗室子孙袭爵,有的可以保持爵位,有的是降一等,降一等的也要十四世才降到最低

十四世!满清满打满算也就才十二个皇帝,只算入关的,才十个,也就是说一直到清末,大多数爵位待遇并没有降多少。

满清八旗有什么讲究(满清皇室和八旗的待遇)(3)

再说一下袭爵方式

分为世袭和降袭,世袭爵位就是世袭罔替,降袭爵位的方式分为恩封和考封两种。

降袭爵位的恩封意思是: 亲王去世后,其中一个儿子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要降一等,降袭为郡王继承。其他的兄弟,只能封不入八分的爵位。

降袭爵位的考封意思是: 爵位只由其一个儿子继承,其他儿子通过考试,来获得不入八分的爵位。

世袭就是刚才说过的世袭罔替,其主爵位(入八分的爵位)不递降,除了主爵位外,其余兄弟跟其他王公一样,世袭递降。

世袭罔替的王爵,除12个铁帽子王外,还有一些立过军功的入八分公后来也是世袭罔替,如褚英后人的奉恩镇国公,就是世袭罔替的。

根据世降一等的袭爵方式和嫡庶有别的原则,必然会导致有些宗室无法取得爵位,这些人被称作“闲散宗室”。

闲散宗室本无品级顶戴。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认为闲散宗室“谱列银潢,名登《玉牒》”,却“身无职级,竟至与齐民无别”,有辱皇室风采,于是钦赐闲散宗室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前面说了,闲散宗室也是有待遇的,并且也算不得低。闲散宗室每月给养赡银3两,年俸36两,每岁给米45斛。

宗室在司法方面有特权

宗室在关外时期是用内部家法管理,入关后,宗室由宗人府管。

宗人府顺治九年(1652年)建立,位居内阁、六部之上。

宗人府制定了《宗人府则例》,一共有26条规定。如,所有皇室人员免责打,宗室、觉罗罪犯可以折罚,犯笞仗罪,可以折罚钱粮;犯枷罪,可以折为圈禁空房;初次犯徒三年或二年半罪的,折圈禁一年。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恩将军伊冲额,打死雇工,圈禁80天便了事。

王公及闲散宗室不许离开京城40里,不许任外官,不许经商。轻微罪不革去宗室籍。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显“贵”。

经济方面

除分封土地给他们外,每年还给宗室数百万两银子的补贴。

婚嫁有专门的补贴:娶妻、嫁女补助100两,续娶则给50两。生育有物质鼓励,子女到10岁就有粮米和银两补助,每月有2两赡银。依照朝廷分封的土地和补助,宗室人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成为寄生集团。

一部分不会经营的宗室,多蓄妻妾,朝廷补助不足以挥霍,结果把田产都卖了。

乾隆年间,乾隆帝“笃念宗室贫乏,以致失产无以自活,因命宗人府堂官详为抚恤。”按照贫乏等第,其最贫者,赏银300两,其次者半之,命其赎回田产,以资生理。此外,朝廷时常宴请宗室。“每岁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等及近支王、贝勒、公曲宴(私宴)于乾清宫及奉三无私殿。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赋诗饮酒,行家人礼焉。”类似宴会在乾隆九年、四十七年和嘉庆九年都举行过。

铁杆庄稼

八旗人丁除少数服官外,其余的被限令以披甲为唯一职业。“恃钱粮为性命”,号称铁杆庄稼。

满清八旗有什么讲究(满清皇室和八旗的待遇)(4)

铁杆庄稼,每月一次的月饷和按季发放季米,出征时另发粮饷。月饷又分为俸银、禄米和节赏。

俸银为现金,按月发放,旗人称 关饷,将军以下的官职每年发放两次。雍正年间,普通的马甲,每甲每月饷银3两,一年36两。(对照雍正七年( 1729)京师物价,骆驼每头40两,牛每头1两5钱,羊每头4钱5分,彩绸每匹 1两7钱。)

禄米为实物,每季发放一次,每一名马甲在饷银之外,每年还可领取饷米46斛(计260斗,以人均消费粮食三石即30斗计,可养活8人左右)。

节赏为节假日补助,端午、中秋和春节为传统三大节,旗兵一般都可领到数额可观的赏银,一般可达到月俸银的1/2。

此外,旗营冬季还供应劈柴,春秋两季,每户还能领到两包食盐,用来腌渍咸菜。养马的人,则额外还可领到马匹草料金和养马金。驻防官兵如遇出或家有红白喜事还可借银。此外,为减轻八旗兵丁的经济负担,清廷规定除兵役外,各旗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

摘自《辛亥革命前后的满族研究》

科举特权

除了以上这些,他们还拥有科举特权。比如嘉庆年间,八旗乡试的总额直接提高到66名,相当于甘肃省一年的定额,中举率比起汉人要高出N倍。

还有进士率共有102 个科次举行过八旗进士考试,共取中文科统计进士23684名,占清代进士总数的88. 21%。其中,取中八旗进士共计1408 名。

治外法权

八旗子弟犯法后与汉人同罪不同罚。

八旗待遇

八旗士兵入关后,所有人每人给地30亩,免收赋税。

除了田地外,因八旗而存在的各种军费,包括计丁授田、月饷、岁米、马乾、名粮、出征盐菜银以及八旗将领的俸禄养廉等等,”皆以国力豢养之“,乃是定论。

康熙时期:八旗前锋、护军、领催,每人每月给饷银4两,每年给米48斛;

此时知县每年的俸银是45两,薪银是36两,再加上计丁领地的30亩地,还不需要纳赋,这样算下来,比知县俸禄还高。想想,八旗子弟披甲当差的,大多数比知县年薪还要高,这是何等的恐怖!

步军是银1.5两,米24斛;步军领催是银2两,米24斛;甲兵是银3两,米48斛,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马乾银发给马甲,嘉庆时,京营八旗仍然是饷银按月支饷米按年支,而驻防八旗的饷银饷米均按月支给。

  驻防八旗的饷银是:马兵2两,步兵1.5两,守兵、弓匠、铁匠1两,水师水手、匠役2两;饷米是:马兵、步兵、守兵2.5斗,铁斤、号匠2.5斗至3.5斗,水师水手、所役3斗。

此外,八旗驻防官兵还有丁粮、马乾,即家属口粮和马匹草料,每丁月支粮米2.5斗,每马按季支豆6至9斗,支草30至60束,亦可折给银两自行采买。

以上是八旗平时的俸饷,称坐粮;以下再谈谈八旗战时加给的俸饷,称行粮。

乾隆看清军出征作战时,俸饷“向无一定章程”,因此,特命军机大臣与各部大臣制定出《户部军需则例》《兵部军需则例》《工部军需则例》,对清军官兵出征时的俸赏行装和盐菜口粮做了具体规定。

  俸赏行粮:由京师派往出征的王、公、侯、伯赏俸1年;镇国将军等赏俸2年;职任大臣官员及世职官员,各按品级赏俸2年;兵丁赏整装银40两;官兵之跟役每名赏皮衣银2两。派往出征的各省绿营官兵,提督以下武官各按品级赏给2年俸银;外委赏银15两;马兵10两;步兵、守兵、新募兵丁各赏银6两。

有清一朝,蒙古为什么不打他呢?我们看一下蒙古的俸禄:

内札萨克王公俸禄:

科尔沁图什业图、卓里克图、达尔汉三亲王俸银2 500两,俸缎40匹;

其余亲王俸银2 000两,俸缎25匹;

科尔沁札萨克图郡王俸银1 500两,俸缎20匹;

其余郡王俸银1 200两,俸缎15匹;

贝勒俸银800两,俸缎13匹;

贝子俸银500两,俸缎10匹;

镇国公俸银300两,俸缎9匹;

辅国公俸银200两,俸缎7匹;

札萨克台吉俸银100两,俸缎4匹。

一等精奇尼哈番俸银205两,

二等精奇尼哈番俸银192两5钱,

三等精奇尼哈番俸银180两;

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俸银155两,

二等阿思哈尼哈番俸银142两5钱,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俸银130两;

一等阿达哈哈番俸银105两,

二等阿达哈哈番俸银92两5钱,

三等阿达哈哈番俸银80两;

拜他喇布勒哈番俸银55两;

拖沙喇哈番俸银42两5钱。

外札萨克王公俸禄标准为:

汗俸银2 500两,缎40匹;

亲王俸银2 000两,缎25匹;

世子俸银1 500两,缎20匹;

郡王俸银1 200两,缎15匹;

贝勒俸银800两,缎13匹;

贝子俸银500两,缎10匹;

镇国公俸银300两,缎9匹;

辅国公俸银200两,缎7匹;

札萨克一等台吉俸银100两,缎4匹。

乾清门行走一等台吉俸银100两,二等80两,三等60两,四等40两。

阵亡世袭一等台吉50两,副都统77两5钱,骑都尉55两,云骑尉42两5钱,骑都尉兼一云骑尉67两5钱。

喀尔喀世袭一等台吉50两,达尔汉20两,缎4匹。

  科尔沁部亲王照汗例支俸,郡王照世了例支俸,赐有达尔汉号的岁支银20两,缎4匹。在蒙古贵族中,有的人轮值充当乾清门行走,他们有专门的俸银,加有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世爵的,照八旗世职,减半给俸。还有一些蒙古官员,则比照八旗武职官减半支俸。

另外还有回爵俸禄

主要是指编入札萨克的哈密、吐鲁番两地的王公、台吉。

最高的是郡王岁支银800两,辅国公200两,一等台吉100两,二等台吉80两,三等台吉60两,四等台吉40两。又有不列等的内大臣,照八旗减半支俸,侍卫照八旗一例支俸。还规定每俸银1两,兼支米1斛。

  上述文武官员等体,每年均分春秋两季发给。截体旧期,春季以正月二十日为限,秋季以七月二十日为限,一般都由各衙总领后,再加分支,有的官员因受降革留任的处分,其俸银亦相应降支或停支,不过俸米仍照常发给。

一两银子换到现在到底值多少钱?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

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

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见清朝时期钱是一直在贬值的,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根据网上数据: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大清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考虑到物价的起伏,大约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清朝时期是明码标价可以买官的,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也就是说,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普通百姓收入多少?

范文澜《中国通史》引用清朝档案,乾隆、嘉庆时期,农业短工每天挣10文钱左右,最低每月130文钱。

满清八旗有什么讲究(满清皇室和八旗的待遇)(5)

《中国通史》还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县的吕魁元给当地郑天禄家做长工,工钱为一年2500文。

也就是说普通的农民,干一年也就差不多挣2两银子。

大家翻回去前面八旗待遇去看,普通步军不算自己的30亩土地收入和其他补贴,每月饷银是1.5两,而百姓干一年是2两。

除了国内的文献以外,国外的《财经新闻早报》计算过1880年清朝农民的收入水平,当时一两银大约等于1.12美元,而一个普通自耕农,按照15亩地计算,每年的纯收入为25美元,比乾隆时期更少。

上面这一段是引用的国外的报道,事实上清朝百姓的平均土地在人均3亩左右,远远达不到数据中的15亩。

《财经新闻早报》还有清代农民的其他收入数据:

短工:30-50文/日;300-1800文/月;

长工 ~10两银/年;

普通佃农收入 ~9两银/年。

综合这些资料算出来的:

农业短工在收获季节,大多每月可挣1两银子;

长工,如管吃管住,一年收入3-4两银子;不管吃住大约为10两银子/年。

普通佃农,一年务农收入约8-9两银子。

满清八旗有什么讲究(满清皇室和八旗的待遇)(6)

我们再来看清代的物价。乾隆嘉庆时期的主要生活品:

米 ~10文/升;

面 ~20文/斤;

猪肉 50-80文/斤;

牛羊肉 30-50文/斤;

白菜 1-3文/斤;

葱 5文/斤;

油 50-80文/斤;

盐 30-50文/斤;

棉布 10-20文/尺;

丝绸 80-150文/尺;

绢 ~60文/尺;

棉花 90-125文/斤。

做一身棉布衣服 300-400文;

做一身棉衣 600-800文。

以购买力估算,清中期一两银子约合人民币200-250元。要维持正常生活,每人每年需要5两银子以上。

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自耕农,必须把每天的开支控制在55文钱以下,一年的收益刚刚能维持正常生活。如果想做身衣服,就必须从吃上节省。

另有一个记录,根据戴逸《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的数据:乾隆时期的中等农户,年收入约32两银子。

戴逸先生举例的一户中农,年收入32两银子,年支出却是35 两银子,辛苦一年还负债3两银子。

佃农需要将一半以上的收成交给地主,收入比自耕农少一半以上,一年里有部分时间需要吃糠和野菜度日。

短工每月可挣1两银子,但这是在收获季节,一年很多时间没有活干,处于失业状态,为了维持活命,有些人只得去偷盗。

清代刑部审案的档案,有些“盗匪”的供词就称“能佣工度日,就先不为匪”。

这些普通农民只是勉强维持过活,对于灾荒毫无抵御能力。什么地方稍有旱涝,便是大批农民破产沦为难民,卖儿卖女,饿殍载道。

养八旗每年需要多少钱

这里先不说了,很杂乱,前期、中期和后期有赔款后,养八旗需要的银子都不一样,说清楚需要很长,回头重新弄个帖子。

这里简单说一句,明朝养王爷大约一年的支出在140万两左右,而清朝时期的支出,根据陈峰《清代军费研究》单军常规饷银3100万两(含地方开支500万两军费八旗开支在2300万两左右)。

根据《中国海关与义和团运动》第65页记载,清晚期一次追加旗饷就138万两,注意,这是额外给的。

结语

应该都说的差不多了,有遗漏的话,在下面文章进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