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辩证法唯物论》,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实践论》和《矛盾论》大约占了讲授提纲一半的内容。《物质论》是第二章第五小节,主要讲述了辩证唯物论的第一个基本原则,物质同一性原则,即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客观实在性和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承认意识依赖于物质,是以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客观存在为前提的。一切属于唯物论哲学阵营的思想、观点第一个条件就是承认物质世界可以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人类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人类离开之后它依然继续存在。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前提。
哲学的物质观和科学的物质观是有区别的,哲学的物质观在于指出世界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就是说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整个世界,这个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感觉,并在感觉中得到反映。这种物质观是绝对的,是永远不起变化的。科学的物质观在于细分领域后研究物质的构造,从十九世纪的原子论,到后来的电子论,以及当下的量子论,这些说法会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而变化,是相对的。无论是原子、电子、还是后续发现的各种微观粒子,其根本属性都是客观实在性,都是物质性性。
唯心论者根据电子论的发现,轰传物质消灭的谬说,他们不知道关于物质构造的科学认识进步,正是证明了辩证唯物论的正确性。事实上每次科学有了重大发现后,唯心论都会不顾科学研究成果的事实,而扭曲科学理论,曲解科学知识,作伪证来论述唯心论的科学性。这本身是用违背科学常识的做法来论证非科学的东西为科学。这是唯心论者不能自证观点的,软弱表现。物质的形态是具有多样性的,辩证法的物质观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即无论多少样子的物质形态,都统一遵从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又通过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表现出来。
辩证唯物论的物质观,不承认世界上有非物质的东西独立于物质之外。物质是永久与普遍存在的,部落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从来如此”的东西,究其统一性而言,那就是哲学上所谓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彻底的唯物论认为,世界上无论是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意识,归根结底都是物质的。所谓的意识不是别的,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物质头脑的一种特殊性质。认识和存在的对立,就是认识的物质和被认识物质的对立,这种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离开了认识论领域就毫无意义了。
如何证明世界的物质的呢?理论来源非常之多,其中的共性是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劳动、阶级斗争、科学研究。一切直接面对客观世界的劳动者,都会认识到世界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基本特征,地里能打多少粮食,并不取决自农民想得有多么美好,也不取决于给神仙菩萨上供多少,而是由客观的生产能力决定的。关于早期阶级斗争的理论,在后来的教科书中改成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本质上说的还是一回事,阶级的本质是生产关系,包括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分配权力。科学是唯物论最有利的支撑,科学越是发达,就越能证明世界的物质性。从根本上来说,辩证唯物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阶级斗争的本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阶级斗争并不是杀人放火,但是调整生产关系的过程是对既得利益集团的重新洗牌,必然会触动因为维护私人利益而反对社会变革的顽固抵制,因此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历来变法都是在流血牺牲中推进的,新法适用于新的社会发展条件,因此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而旧法在过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环境,成了旧势力的利益保护伞。如果旧的利益集团不能通过自我革新的形式来适应新的发展,那么必然会被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集团所取代。
毛泽东《实践论》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矛盾论》的主要内容
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唯物与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