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可“捂”也不能盲目,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致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倒春寒应该怎么预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倒春寒应该怎么预防(抵御倒春寒有招)

倒春寒应该怎么预防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所以,古今养生十分强调“春捂”。可“捂”也不能盲目,要讲求方式方法,否则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可能致病。

【“春捂”把握分寸】

“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当冬季向春季转换时,人体防卫体系处于“冬眠”初醒之际,因此这一阶段不能急于一下子脱掉衣物,而应一件一件地脱,并根据不同体质,因人而异。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捂”带有一点热的意思,也就是说衣服仍应适当多穿一些。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易着凉“伤风”。

【三类人群更应“春捂”】

儿童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尤其是婴幼儿,更要捂一下,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

女性很多女性朋友刚一立春,就觉得春天来了,迫不及待地换上单衣、单鞋,即使在最怕冷的生理期也不例外。初春季节,因着凉而患病的女性很多,其祸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发妇科,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的患者明显增多。这都是要“风度”不要“温度”而造成的恶果。

老年人 老年人体内产热本领较低,且循环系统已不像年轻人那样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后,老年人仍要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持续用药。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应警惕倒春寒】

神经系统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介绍,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春天人的情绪易变,因而精神性疾患较多。春季要重视情绪调节,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

内分泌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郑宏庭教授提醒,寒冷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足以及血糖紊乱,而感冒的高发也会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使病情治疗雪上加霜,同时,天冷皮肤容易干燥,由于厚重衣服的遮盖,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对皮肤的护理,这也是寒冷季节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高发的原因之一。

消化系统该院急诊科主任周人杰教授提醒,春节之后,团年饭剩下的熟食成为不少家庭节后餐桌上的主食,他们有的人直接从冰箱里拿东西吃,很快就感到腹痛、呕吐、腹泻,而且伴随发烧。最近气温还是偏低,老年人身体免疫力本来就比较低,除了注意保暖外,晚上尽量要清淡饮食,少吃生冷硬的食物。

呼吸系统 逐渐变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倒春寒突然变冷容易引起人体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很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明冬副教授介绍,夜晚居室当门窗紧闭,以防睡梦中被寒风所袭,但不可整天关门闭户,白天需适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

锻炼专家提醒,春季是锻炼的好时节,如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放风筝、踏青爬山等有氧户外活动,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但在寒冷天时,作息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避免早晚气温低或雨雪之时锻炼,等太阳出来后再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的中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营养 新桥医院营养科王建主任还建议要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喝茶和姜汤,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等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睡前小妙招,轻松对付“倒春寒”】

倒春寒往往比冬天更易冻伤身体,尤其是气血较弱的人,倒春寒时更易手脚发凉、腹痛腹泻。这时建议大家睡前泡脚时加点米酒。

具体方法是,

在木桶或脚盆里放适量热水和米酒,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的比例,再加几片生姜。

用米酒泡脚,会比单纯用热水泡脚更加有利于活血暖身,改善身体怕冷的症状,同时还会有帮助睡眠的作用。另外,通过米酒泡脚暖身,还可以改善体虚的症状,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抵抗力,甚至对轻度感冒也有一定疗效。

综合自人民网-健康时报、中国中医药报、重庆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