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两口井,大路直穿心。清泉最可饮,能分春秋季。不知哪朝开,坐落木井村。井水不断流,润地五谷生。”对于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木井村的村民来说,这是一首他们张口就能唱的儿歌。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

广安是邓小平的故乡,也吸引了不少前来旅游的人,很多人听到这首儿歌后,纷纷产生了好奇之心,前往木井村一探究竟。

来了以后才发现,儿歌里唱到的井被当地村民称作鸳鸯的井,一上一下仅相隔几米,井水颜色却天壤之别。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

“吃下面井时,上面的水就变浑了。等着吃上面井时,下面的颜色又不对了。”村民的话让围观的人啧啧称奇,特别是当听到村里老奶奶说,这井水吃了不得病,容易长寿后,大家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看着其中一口井里冒的黄红色泡泡,所有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距离这么近,怎么两口井一个清澈一个混浊,这井水当真如村民说的那么神奇吗?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3)

健康长寿的秘诀

木井村的奇闻很快吸引了大批记者,通过与群众聊天得知,不少去隔壁村上香的游客,都会特意来这里,打上井水带回去给家里人喝。

“你们平时都是喝这两口井里的水吗?”看着其中一口井上面颜色诡异的漂浮物,记者很狐疑。“是啊,小时候就一直喝了,我奶奶今年九十多岁了,身子一直很硬朗。”村民老李告诉记者,自己十多岁的时候经常发痧,喝了鸳鸯井的水后就再也没有感觉不舒服了。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4)

记者跟着老李准备前往他的奶奶家,路上遇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只见老李热情地上前打着招呼:“张老太爷,出来遛弯?”

“是啊,又有记者来了?”张老太爷笑眯眯地看着记者,看来,村里人因为这两口井的缘故,之前已经接触了不少媒体了。

“老爷爷,您今年几岁?”担心老人耳背,记者走上前大声问道。

“八十多岁咯。”张老太爷乐呵呵地说:“身体没啥毛病,感觉还能多活几年。”

“您平时也是吃那两口井水吗?”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5)

“可不是么,全村几百号人都在吃,好吃得很,吃了不会得病。”告别了热情的张老太爷,记者来到老李奶奶家,只见一个满头花白的老妇人正拿着扫帚在院子里扫地,行为很利落,丝毫不像年逾九十的人。

从老人家口中,记者得知,就在中秋节前,不少村民还从鸳鸯井的下井中打水吃,但是二十天后,井壁上就布满了一层厚厚的苔藓,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红黄色的泡泡。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6)

“中秋节过后,下井水就吃不成了,我们现在都是在打上井水来吃。”李家奶奶说,自打她懂事起,村里这两口井就存在了,每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之间的三个月,下井清澈,村民喝下井水,其余9个月的时间,他们都在喝上井水。

李家奶奶开玩笑地说:“一年四季12个月,下井就上三个月的班,其余时间都是上井在上班。”

两口井挨得这么近,颜色口味变化如此之大,这种情况确实是非常罕见。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7)

在李家奶奶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另外一户人家,这家住着个一百来岁的老太太,一番费力沟通后,记者又得知了另外一些关于鸳鸯井的信息。

两口井所在的位置在古代曾是交通要道,这也是木井村儿歌中“上下两口井,大路直穿心”的由来,很久以前,这里曾坐落着一个非常灵验的寺庙,吸引了无数香客。

大家上完香,就坐在水井旁边的石板上休息,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先人才会在这个地方打了两口井,供过往旅客饮用。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8)

老太太告诉记者,自从有了鸳鸯井,井水根据节气变化的怪异现象就一直存在,村民们虽然搞不懂为什么距离那么近这两口井的水却一清一浊,可上百年来靠井吃水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喝了这么多年,大家都没病没灾的,因此,大家都认为是常年喝井水才变得健康长寿。

这古井的水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能让当地村民延年益寿呢?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9)

水沉香的秘密

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村支书李坤柏,当面提出了疑问,李支书听完后露出了神秘的笑容:“这两口井的井壁是用木头做的,这可不是普通的木头,而是沉香木。”

沉香不仅是名贵的木料,也是一味珍贵的药物。按理说,因为木头不耐腐蚀的特性,人们大多会使用石头来做井壁。用沉香木镶嵌而成的井,记者还是第一次听说,那么会不会是因为这个缘故,导致两口井水颜色各有不同呢?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0)

李支书告诉记者,用来做井壁的沉香又叫白木香,它还有个学名叫牙香树。记者了解到,这个树木的质地本身不是很坚硬,里面空隙很多,容易被水中的矿物质填满。或许是这里的先祖无意中发现把这个木材放入水中后,会逐渐呈现出石化的状态,质地坚硬外加外表摸起来异常光滑,所以用它来打造水井。

天长日久,沉香木被水浸泡后形成有特殊功效的香汁,才让两口井水颜色各异,作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它同时也有驱除瘟疫治病的作用。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1)

难不成,这浸泡在井中的水沉香,就是两口井水质各异的原因,可这按节气相互变化造成一清一浊的景象,又该怎么解释呢?

“或许是这水沉香有过滤水质的功效吧。”说起这个问题,李支书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记者只好前往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向专业人士请教。

研究了四十多年水文地质的教授级研究员袁丙华听到后很感兴趣,他决定去现场看个究竟。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2)

袁丙绕着两口井看了半天,拿着标注地下水流向的地图对比一番后,发现井水的方向分别来自东北和西北,根据他的推断,这两口井既然拥有上百年历史,考虑到那时候的挖井技术,整体深度应该不会太深。

在询问了周边村民,得知附近并没有粪塘和水库后,他摇了摇头说:“没来之前,我还以为是人为环境对水质产生影响,看来,现在得排除这个可能性了。”

他重新打了两碗井水,仔细盯着有浑浊物的那一碗,拿出工具小心翼翼撇去黄红色的泡沫,突然露出了惊异的表情。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3)

“咦?这是怎么回事?”围观在一旁的记者赶忙凑上前,发现这碗水撇开漂浮物后,居然并不浑浊。只见袁丙华伸出手指头往里沾了沾,放入鼻子下面闻了半天,随后掏出几根玻璃管分别取了样。

“我现在还不确定,得拿回去化验了才知道。”袁丙华说,这漂浮物并不是村民所猜测的粪便类脏物,很有可能是一种矿物质,从颜色和气味来判断,这棕黄色的应该是铁锰混合物,白色的絮状物是钙结晶。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4)

如果真如专家推测那样,这些物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神奇的井水

木井村地处武胜县边界,周围并没有大的化工企业和工厂,可以说这里完全是一个没有外界污染的桃花源,袁专家的话让大家一头雾水,对于铁锰和钙结晶这种词汇,众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袁丙华临走前,特意喝了两碗井水,他告诉村民,像很多岩洞中的水,尤其是那种碳酸盐岩洞,喝起来能感觉到一丝甜味,可是这两口井里的水,没有甜味,却有一股特殊的味道。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5)

“没错,就是喝起来挺特别的。”专家的话很快引起了村民的共鸣。“这里面矿物质含量应该很高。”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袁丙华拿出一支笔状的仪器,准备测一测两口井的水质。

测试结果表明,这两口井中溶解的矿物质大概在每升水424毫克左右。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6)

“这是啥子意思?”面对村民的不解,专家耐心回答道:“咱们经常喝的水,是有一个饮用水规定的,是按照地域来分的,比如像北方一些干旱的地方,一升水里面含有1到3克矿物质,这种叫做微咸水。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这种水也是能喝的。”

“像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这样的水就达不到标准。”袁丙华顿了顿说道:“咱们常说的喝淡水,就是指每升含有矿物质1克以下,也就是说,这两口井的水质很优质,经常喝的确对身体有好处的。”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7)

“那也不一定啊,像咱们大部分时间都不敢喝下井口的水,谁知道里面是啥玩意。”对于专家的话,村民们并不是很赞同。

村民的话,袁丙华不置可否,他心里总有个预感,这两口井的井水不同寻常,所以他分别取了下井水和上井水水样,准备带回去实验室进行化验。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8)

几天后,分析结果出乎大家意料,无论是清澈的上井还是浑浊的下井,都是符合饮用标准的天然矿泉水。

在相隔不到6米的距离,竟然同时出现两口优质矿泉水源,这多少让大家有些喜出望外。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19)

四川地处岩石土壤比较致密的红层地区,雨水不容易入渗,这里降雨又集中在夏季,雨水大部分都汇入大江大河,或者流于地表被蒸发走了。自古以来,老百姓打井吃水基本打得比较浅,也造成不少井水被污染出现废弃的情况。

木井村这两口井同样打得很浅,却历经百余年不受污染,甚至还是专家都认可的优质矿泉水。这一发现让村民们自豪不已,可他们看着充满漂浮物的下井水,一股强烈的疑惑涌上心头,原本两口井挑着干净的水吃,一直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可自从专家来了以后,听他的语气,好像浑浊的下井水也能吃了。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0)

如果这漂浮物真是什么铁锰和钙离子,那它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实验室结果显示,村民们觉得难以入口的漂浮物,正是铁锰矿物质和钙离子的结合体。袁丙华认为,它们就是从水里沉淀出来的。通常情况下,地下水埋藏在地壳的空隙中循环流动,温度和压力都是恒定的,井水出自深层,当它们露出地面的时候,压力和温度发生改变,情况也就不一样了。

铁锰矿物质在无氧状态下,是一种亚铁离子,这个离子本身是没有任何颜色的,但它一旦和氧气接触,就变成高价铁离子,顺着井壁慢慢沉淀下来,就会演变成红色或者黄色。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1)

袁丙华猜测,这两口井的水源分属于不同的地下水,水质因此各有不同,所以才会在一些特定节气,受到外部气候、温度等影响,造成了两口井交替出现一清一浊的景象。

但是,专家说的话村民们却不买账,李支书指着井水说道:“我看这两口井应该是同一个水源。”他告诉袁丙华,每次吃水前村里人都要淘井,当淘干上井的时候,下井的水位就会发生变化。

“对啊,当时我们淘井的时候,把上井抽干了,下井水位就要落下去,把下面水抽干了上面水直接就下去了。”村民老张也在旁边附和。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2)

袁丙华一听,也纳闷了,他决定当场抽干上井水看看,结果正如村民所说,难道这两口井真的是来自同一水源吗?

“如果水源一样,温度也应该是同样的才对。”袁丙华决定对井水的温度进行测量。当时的室外温度是14.5摄氏度,经过测量,上井的水是18.7摄氏度,与外界的温度有一定的差别。

如果上下井相通,那么下井水的温度也应该是18.7摄氏度,可是测试结果并不是这样。下井水显示温度是18.8,就是这仅有的0.1摄氏度的差别,让袁丙华坚持,尽管两口井只相隔6米,但水源应该来自不同的地层。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3)

多年沉迷于水文地质研究,让袁丙华对四川一带的地层很了解,他向村民解释道:“咱们这里的地啊,是一层砂岩一层泥岩,砂岩泥岩层叠起来的。”

砂岩因为质地的关系,地表水可以从中轻易渗透,但是泥岩就不同了,它密度高不透水,因此地下水就只能越过泥岩层往低处流,刚好来到上木井和下木井的两层砂岩中,一层在下面一层在上面。

按照温度来看,上井水温稍高,地下水应该来自上一层砂岩,下井温度较低则是在另外一个砂岩含水层里。凭着丰富的经验,袁丙华对两口井的底部构架已经有了大致判断,木井村的先人们凿井时曾经击穿了三个含水层,一个是最上面的浅层水,受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大,第二层就是上井所处的砂岩含水层,第三层就是下井所在的砂岩含水层。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4)

村民们往日淘井,抽上层水的时候,实际上把表层地下水也抽到一部分,受重力作用,下井水才会出现下降的表面。

正是因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会出现井水分别下降的奇观。听完专家的解释后,村民们对出现一清一浊的问题还是很不解,既然两口井都有矿物质沉淀,怎么表现却大不相同呢?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5)

后记

袁丙华笑了笑问道:“现在咱们日子好过了,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对不?”李支书等人听完后连连点头,这些年,政府的确帮老百姓打了不少深层机井,随着各项水利设施的完善,大家都用上了方便干净的自来水。

“你看,这两口井的井口位置。”众人顺着袁丙华指的位置凑近看了半天,发现井口除了长有杂草外,还布满了青苔。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6)

“有了自来水,喝木井水的人越来越少了。”袁丙华告诉大家,正因为端午和中秋这一段时间天气较为炎热,水位较浅的上井容易受到地表水的影响,温度升高,再加上木井使用频率下降,因此沉淀物容易堆积,才会出现黄红色的泡沫。

下井水的沉淀物原本随着外界气温也慢慢形成,可因为村民们有淘井的习惯,因此还没等成型就被人们取走了,闲置的上井水因为没人用,才会显得越来越肮脏。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7)

等到中秋节过后,人们又开始喝上井水,下井的使用率下降,铁锰混合物和钙沉淀得以渐渐聚集,从而造成了一个清澈,一个浑浊的景观。

专家的到来,揭开了萦绕在木井村上空几百年的谜团,不少外地游客得知真相后,纷纷前往当地打卡,除了一睹这一清一浊的独特景观外,临走时还纷纷带上几桶,回到家与亲人分享这难得的水质。

农村路边发现神奇的井(四川古村发现两口怪井)(28)

至于喝“鸳鸯井”里的水会让人长寿的传说,也随着谜底揭开不攻自破,矿泉水固然对身体有好处,但还不至于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木井村之所以出了那么多长寿老人,和当地优质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这其中也少不了他们一直保持的好心态和良好作息。

参考资料:

国际在线:四川武胜发现神秘“鸳鸯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