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树集珍贵用材、庭园观赏、森林文化于一体,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枝灿烂之花,其积淀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已渗透到文学艺术、工艺美术、音乐文化、园林园艺、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领域。
——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
树木档案
红豆树,别名鄂西红豆树、花梨木、相思子、相思树、黑樟、乌樟丝、草花梨、番红木等,为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蝶形花科红豆树属树种。原生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的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贵州、陕西和甘肃等15省(区),中国特有树种和易危(VU)等级的濒危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主要深色名贵硬木。
红豆树的生命历程可达千年,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吸天地之精华,蓄水土之灵气,成就自身之伟岸:挺拔伟岸红豆树,万木争春越千秋,林中风骨压群雄,冰雪风霜铸经典。
珍贵名木
红豆树为蝶形花科红豆树属树种,中国特有树种和易危(VU)等级的濒危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国主要深色名贵硬木。
红豆树心材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坚韧圆润,具有高贵典雅的珍贵用材工艺价值;红豆树木材的花纹别致,有类似鱼形、鸟兽等动物图案,极易赋予多彩的民间神话传说体裁,为雕刻家提供艺术创作空间与智慧灵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创作精美家具与雕刻的优良名贵材料。
红豆树种子鲜红艳丽
红豆树蝶形花瓣洁白如雪,盛花时节满树银花闪烁,酷似一只只蝴蝶屹立枝头,在微风摇曳中,蝶影纷飞;落英缤纷时花瓣似洁白的雪花,给人以化作花泥更护花的眷念情怀。
种子鲜红艳丽、质坚如铁,文化意涵深邃悠久。唐代诗人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诠释了红豆树古老文化习俗和厚重森林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历史渊源。
古树奇观
在我国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贵州、陕西和甘肃等地,不乏历史悠久的红豆树名木古树。
江苏江阴“顾山红豆树”,已载入《世界植物大辞典》。《江阴市志》记载,这株红豆树已有1400多年,树高8米,基干径290厘米,冠幅达111平方米,相传为南朝时期梁昭明太子萧统所植。
四川雅安红豆树,《雅安地区古树名木普查报告》称其为“四川红豆树王”。其树高近40米,树龄应有1500年以上,主干已经腐朽中空,洞里能走七八个人,下垂树枝与根条绞缠,穿过内洞,犹如龙蛇抱柱,虬根露出地面缠抱着树下岩块。
四川德阳什邡师古镇红豆村的红豆树,有“中华红豆之王”的美誉。其树高36米,状如巨伞,树龄已达1200余年,是国家级保护古树名木。
湖北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马桑湖的红豆树,被誉为“鄂西红豆树王”。其树高31米,胸径158.5厘米,树龄约640年,1999年湖北省列为重点保护古木。
福建福安溪柄田头岗村的红豆树,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峰寺附近,堪称“八闽红豆树王”。树龄约400年,2005年调查时胸径241.9厘米、树高28.8米,树冠庞大,生长旺盛,是福建省目前已发现长势良好的最大红豆树。福建还有红豆树古树174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19株,树龄最长的已有740余年。
木雕精粹
红豆树木材的景观制作、艺术化创新、文化精髓嵌入,使红豆树从木材价值升华为技术工艺的价值、文化的价值、技术创新的价值。笔者从福建仙游木雕工艺城、闽侯木雕工艺城、建瓯根雕城、建阳木雕城、武夷山艺术品一条街等地,深刻领悟到红豆树木质景观的价值升华过程。
红豆树蝶形花瓣洁白如雪
红豆树根雕作品《姜太公钓鱼》,是福建根雕艺术家利用一段被河水冲刷之后,又在泥沙中沉埋数年的红豆树朽木,根据其原材料的自然形态,“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地因材施艺,因势造形和艺术化凿刻创作,把红豆树木材的材质美、自然美、形态美、肌理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世人面前。
如红豆树圆雕作品《观音》,端庄慈祥的观音,梳高髻,戴头冠,端庄典雅、华贵雍容地站在盛开的莲座上。作品在文化意涵上,雕刻家迎合民俗意趣,对观音形象进行神化和美化,将形体、表情、气质、意味等较充分体现在作品中,将佛教文化、民间传奇和大众诉求结合到工艺创作上,通俗而不失雅趣,形象且独具魅力,富有观赏性且文化内涵丰富。
典故传记
相传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家欧冶子铸剑,其剑鞘、剑柄是用红豆树心材制作,且代代相存延续至今。福建省现存的欧冶子铸剑地有两处。
一是福州“冶山春秋园”中的欧冶池,俗称剑池。相传为春秋欧冶子铸剑处,被认为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口池。唐元和年间置剑院,浚池时出土有铜刀、刀环等遗物。宋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建欧冶亭,并作《欧冶亭序》。元代,又建三皇庙、五龙亭。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闽侯县名胜古迹保存会重浚之,并修复欧冶亭、凌云台、喜雨堂、剑池院等。1982年,福建省重浚,池岸砌石,还在池北建剑光亭、石舫、池心亭等仿古建筑。今尚存的欧冶池,池旁立有元泰定五年(1328年)《三皇庙五龙堂欧冶池官地》碑刻、光绪壬辰(1892年)“欧冶子铸剑处”石碑和刻有“宋绍兴丙子造”(1156年)的巨大剑槽。
二是五大盖世名剑之首的湛卢宝剑,铸剑地为松溪县湛卢山。《辞海》载:湛卢山位于福建北部松溪县境内,山高岭峻,四季雾凝,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铸剑处,遂以剑名山。元代湛卢书院描绘:欧冶子挟其精术,径往湛卢山中,于其麓之尤胜且绝者,设炉焉。取锡于赤谨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雨师洒扫,雷公击劈,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盖三年于此而剑成。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鬼神悲号,越王神之。
诗词佳作
红豆树种子在“形、色、质”上的特点,使红豆深受民众喜爱。在历史绵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豆文化底蕴。古往今来,从不缺乏红豆树题材的“诗、词、文、曲、艺、画”,以及广为传颂的民歌、民谣、民风、民俗。
唐五代·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唐·伍瑞隆《竹枝词》:蝴蝶花开蝴蝶飞,鹧鸪草长鹧鸪啼。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唐·温庭筠《酒泉子》:罗带惹香,犹系别时红豆。泪痕新,金缕旧,断离肠。一双娇燕语雕梁,还是去年时节。绿阴浓,芳草歇,柳花狂。清·曹雪芹《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滿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文化传承
鲁迅《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不缘红豆始相思。琼瑶小说《一颗红豆》:算来一颗红豆,能有相思几斗?欲舍又难抛,听尽雨残更漏!只是一颗红豆,带来浓情如酒。欲舍又难抛,愁肠怎生禁受?为何一颗红豆,让人思前想后?欲舍又难抛,拼却此生消瘦!惟有一颗红豆,滴溜清圆如旧。欲舍又难抛,此情问君知否?王国维《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郑绪岚演唱的《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绿水悠悠、绿水悠悠!
保护培育
红豆树原生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15省(区),但因过度采伐利用等人为破坏,各地尚存数量稀少的红豆树原生种群。福建省十分重视珍稀树种保护,现已发现保存较完好、有良好生态和科研价值的红豆树自然种群12处,种群结构复杂,植物资源丰富,是红豆树及其他植物的天然种质资源基因库:福建省主要红豆树群落涉及植物类型80科172属252种。
红豆树木雕作品
福建人工栽培红豆树的历史绵长,相传宋朝嘉祐元年(1056年),福州知州蔡襄在任期间,曾大规模发动百姓种植。古田县志:明嘉靖六年(1527年)知县周浩等大力提倡农民植树,其中就栽有不少相思子(即红豆树);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935-1939年)在福建屏南谷口至平湖公路两侧及下古田北门等地栽植“总理纪念林”,有马尾松、杉木、相思子等,一些当年种植的红豆树至今尚在。福建古田县钱板村红豆树人工林也已达350年。福州晋安区日溪乡日溪村一株胸径120.1厘米的红豆树古树,种植于己亥年(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距今420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福建曾在20余个国有林场系统布设红豆树科研试验林。1975年红豆树确定为福建珍贵乡土树种的主攻树种。(兰思仁 郑天汉)
作者简介
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林业、园林、水土保持、森林公园建设、城市景观设计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研究,出版《红豆树研究》等著作10多部。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
郑天汉 福建省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硕士,长期从事森林调查规划、森林培育、林木种苗、林业经济政策研究、林业科研等。主持或为主参加国家重点建设、科研项目等20余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参与编著《福建树种文化》《阔叶树栽培》等著作3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