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时间长了,用过的各种饵料品种多了,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每一种饵料都的有它的广谱性和它的局限性。

啥意思?既然饵料有广谱性,怎么又有局限性,这不矛盾吗?是的,表面看是有点矛盾,但展开来一说,它就不矛盾了。

钓鱼饵料分类及用法(钓鱼饵料的广谱性和局限性)(1)

比如说蚯蚓钓鱼,自古至今都在用,俗称万能饵,被钓鱼人所认可,喜欢吃蚯蚓的鱼类可谓是很多的,想想看,除了滤食性的鲢鳙之外还有那种鱼不吃蚯蚓的?因此,说蚯蚓是具有广谱性的钓鱼饵不为过吧?但是蚯蚓却非常明显地具有局限性。以至于在许多钓鱼环境中钓友们都不愿意用蚯蚓。那么,在什么环境中蚯蚓有局限性,钓鱼人不愿意用蚯蚓呢?

那可就多了去了,比如:鱼的密度比较大的水域,用蚯蚓钓不过商品粉饵。钓中大型个体的鱼,包括鲤鱼,草鱼,翘嘴,红尾,罗非 鲮鱼等等,钓不过商品饵和自制的粮食饵。说到这里不用再举更多的例子,就能够明白,蚯蚓这种啥鱼都非常喜欢吃,但在许多环境下就是钓不过粮食加工的饵料。

那么蚯蚓的这种局限性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我们钓鱼时,用蚯蚓的数量太少、蚯蚓的状态又决定了它的味道扩散性太差,缺乏主动性诱鱼所导致的。如果我们不仅仅在双钩上挂那么一两条蚯蚓做钓饵,而是再用几斤会更多蚯蚓做窝料,并且改变蚯蚓的状态,把蚯蚓捣碎一部分和整条蚯蚓混合,在掺合一些泥土做窝 ,并且是持续不断地续窝。想想看,在有有鱼的水域,不管是小鱼还是大鱼 ,在捣碎的蚯蚓发出浓烈腥味的不断扩散下,鱼会不会蜂拥而至,来到窝子里呢?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是蚯蚓虽然是大多数鱼种都非常喜欢的天然万能饵,但由于使用的数量不够,蚯蚓自身的状态没有充分地扩散出它的气味,形不成主动的诱鱼效果。鱼没有聚集,没有进窝,自然就鱼获就不会太好。但是增加蚯蚓用量,改变蚯蚓状态,让蚯蚓的浓烈的腥味通过捣碎后不断扩散出去 ,让它形成主动诱鱼的效果,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这时在和商品粉饵和以及自制的粮食饵相比较的话,那一定会略胜一筹了。最终鱼获一定会超过商品饵和自制粮食饵。至少这是大概率的事。

有的钓友可能会说,用大量蚯蚓和捣碎的蚯蚓做窝,在小杂鱼很多的水域肯定不行,那小杂鱼闹窝会很疯狂。

我要说,这要分两种情况,一是小杂鱼多,目标鱼很少,这种情况,确实小杂鱼会疯狂闹窝,无法作钓。但另一种情况是小杂鱼虽然多,但目标鱼密度也比较大的话,目标鱼一旦进窝,小杂鱼就靠边了。窝子就是目标鱼的天下了。

话又说回来 ,如果遇到小杂鱼多,目标鱼少,小杂鱼闹窝无法作钓,那不就又印证了另一种局限性吗?也就是说,任何一种饵料,任何一种味型和状态的饵,都会有它的局限性。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不要追求完美的饵料,更不要追求在任何环境下都好用的所谓神饵。

没有的,只有根据鱼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饵料加以应对,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