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杜光然

近日,青岛一儿童医院的医生实名倡议让更多家庭意识到磁力珠的危害,得到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转发,也让大家再次关注到“五颜六色”的磁力珠潜在的安全隐患。

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发生了多起孩子误食磁力珠的案例,如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权威检验中心按照玩具的国家标准,对采集到的27批次磁力珠进行了检测,结果全部不合格。

6月22日,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网上电商平台已经将磁力珠的消费提醒置顶,提示远离婴幼儿,请勿吞食。有部分商家在售卖时标注着“益智”“减压”等标签,其中一家母婴店铺也在售卖,月销量高达8000单。好心网友纷纷涌入评论区和问答区提醒家长警惕磁力珠。

(幼儿误食19颗磁力珠致休克)(1)

商品截图

曾发生过多起孩子误食磁力珠案例

6月19日,山东青岛一儿童医院的医生发视频实名倡议,希望通过转发让更多家庭意识到巴克球(磁力珠)的危害。他表示,19日,他接诊了一名误食螺丝钉的2岁小朋友,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之前还吃过3颗磁力珠,当时并没有症状。这次吞下螺丝钉后,孩子有腹痛哭闹的症状。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螺丝钉和磁力珠吸附在一起,在肠管的不同部位,造成了肠管的夹角以及肠管的穿孔和坏死。此前他们还接诊过一个小朋友,孩子来到医院时已经快休克了,通过检查发现孩子误食了19颗磁力珠,穿孔部位多达9处,术后转入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

(幼儿误食19颗磁力珠致休克)(2)

问答区截图

22日上午,此视频已经获得近50万的点赞,高达11万次的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道:“每年都提醒,每次都有家长粗心。”“建议很好,但现在网上还有店铺在售卖。”

近两年,孩子误食磁力珠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危害生命。据九派新闻报道,4月25日,深圳龙华区的涛涛出现了腹痛呕吐现象,随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是因误吞磁力珠导致。并且吞服时间过长,已经导致孩子肠穿孔,必须马上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医生表示,磁力珠吸附在一起后在肠道内会发生化学反应,且长度过长,无法排出体外的。如果任由发展下去没有及时就诊,就会出现肠源性的感染、脓毒性休克的情况,重则会危及生命。

多家媒体此前报道,吉林长春市也有一名2岁男童误吞了磁力珠导致胃穿孔、肠坏死。孩子妈妈介绍,孩子肚子胀得特别硬,吃东西腹泻加呕吐,严重的时候就不排便了。最后到医院做的手术,小肠被切除了一块。6月22日,孩子妈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孩子术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现在恢复得挺好,已经痊愈了。

(幼儿误食19颗磁力珠致休克)(3)

评论区截图

母婴店热卖磁力珠月销8000单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多家电商平台上都有商家在售卖磁力珠,价格区间在10元至200元不等,价格越高珠子越多、颜色越丰富,并且销量都挺高的。平台将消费提醒置顶,提示磁力珠有强磁性,请远离婴幼儿,请勿吞食,如误食请速就医。

据央视新闻曾在2021年5月报道过,磁力珠也叫巴克球,巴克球算是一种成年人解压的用品,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玩耍。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搜索关键词时,发现一些母婴专卖店、婴童专营店里面都有巴克球在销售,这家店铺网页上将巴克球直接标注为儿童益智玩具。宁波质检院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按照玩具的国家标准,对采集到的27批次巴克球进行了检测。巴克球本身还具有磁性,磁通量越高也就意味着磁性越强。结果根据磁通量的测量显示,27批次巴克球都超过了标准限值,不符合率为100%,全部不合格。

时隔一年,当人们的视线再次转移到磁力珠时,极目新闻记者发现,大多数商家的商品名称中仍标注“益智”“减压”等标签。记者点开了排名第一的商品,这是一家母婴专营店,磁力珠的月销量达8000单。在磁力珠产品介绍中,也有清楚地写着温馨提示,不适合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使用。但在该商品的评论区内出现了很多看上去只有6岁左右的小朋友,他们在镜头前聚精会神地玩着磁力珠。

记者注意到,这些都是消费者在好评时附上的视频,评论写道:“儿子念叨磁力珠好久了,一直想要玩,五颜六色的很吸引人,吸力也很大。”“磁力珠太好玩了,孩子刚收到就玩得停不下来,可以摆出很多造型,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在前几条评论中都有网友的留言,热心网友几乎涌入每一条评论提醒家长磁力珠的危害,在下方的问答区内也全是网友的善意提醒。

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家电商平台的客服,工作人员表示,磁力珠目前不算违禁品,针对使用人群很多是十四岁以下小朋友的问题,平台往后将加强监管,并告知商家尝试增加更多明显的提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