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是说,道体幽深玄远,冥昧难识,但是确有物精实存其中啊。“窈”是说幽深,“冥”是说暗昧,而“精”则是物质之微粒。此句,上承前句之“象”(外形之文),上句之“物”(万物之体),下接下句之“信”(道体之实存),是天下万物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本句理解的关键,是“窈”而“冥”之中的“精”,物质之颗粒,而这种“精”具有相对尺度,对于宇宙可能是日月星辰,对于大地则是天下万物,对于万物则是原子,对于原子则是原子核,无限分辨下去,以至于“信”,也就是“道体”之“实存”。

双子座的古希腊神话(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1)

日月星辰,天之精也


【版本】

本句,楚简本缺失,帛书本作“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河上公本、王弼本作“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傅奕本作“幽兮冥兮,其中有精”。“窈”本义为“幽深”,义同“幽”,故各本义同。帛书本最古,且义胜,故从帛书本,即“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

双子座的古希腊神话(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2)

银河星系,万光年也


【释义】

”:幽深,深远。形声字,穴表意,篆书像洞穴之形,表示深远;幼表声,幼有“幽”意,表示深远而幽不可测;本义是幽深。《说文》:“深远也。”《广韵》:“深也,静也。”《庄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淮南子˙道应训》:“可以明,可以窈。注:窈读如幽。”

”:冥昧,昏暗。《说文》:“冥,幽也。”甲骨文,上边是日、月被关在牢或房屋中的形状(反映了日食、月食现象);下边是双手,表示光线黑暗,靠双手摸索。金文、小篆仍从“牢、日、双手”,演化出“宀、日、六”的痕迹。隶书(汉《杨震碑》)以直笔方折写作“冥”,成为今文。《说文》:“幽也。从日、六、宀声。日数六,十六日而月始亏,宀亦夜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尔雅˙释言》:“幼也。注:幼稚者,冥昧也。”《诗经˙小雅》:“哕哕其冥。”《礼˙月令》:“其神玄冥。”《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楚辞九章》:“据青冥而摅虹。”

:物体颗粒,物质粒子。这种微细颗粒具有相对性的意义,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空间尺度,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如对于天象,日月星辰均为“精”;对于地表,尘土颗粒就是“精”;对于分子,原子核就是“精”。本义是上等细米。形声字,“米”表意,古文字形体像稻秸上脱落的米粒;青表声,青胜于蓝,表示精是上等好米;本义是上等细米。《说文》:“择也。”《增韵》:“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广韵》:“熟也。细也,专一也。”《易经˙系辞》:“精气为物。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左传˙昭七年》:“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左传˙庄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阳精,月者阴精。”《左传˙襄二十八年》:“春无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庄子˙德充符》:“劳乎子之精。”

双子座的古希腊神话(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3)

窈呵冥呵,以其远也


【简评】

本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及精,层层揭示了形象(天象与地形)背后实存之道体,分为“象”、“物”、“精”、“信”这四个层次,分别指代外观层面、物体层面、物质层面、实在层面,逐层解开了自然之中天地万物背后的“道”。本句,则是指物质层面的“物精”,指组成物体之粒子或颗粒。

”是指幽深,深远。因为佛教教义与道家哲学并无根本不同,例如“道法自然”等价于“法而如是”,因此可以借用于佛教教义。佛教教义提出了“三千大千世界”的范畴,日月所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禅天)为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由此可知,自然浩瀚无垠,小小的太阳系范围是一光年,小小的银河系范围是20万光年,整个自然呢?我们无从得知。这是多么的幽深玄远啊?因而谓之“窈呵”

”,是冥昧,昏暗一方面,太过遥远的天体,因为“窈”或者说幽深、深远,所以即便天体能够自身发射可见光,也会因为距离太过深远,被反射或散射殆尽,因而遥远的天体,看起来冥昧昏暗。另一方面,不算遥远的天体,自身所发射或反射的光,也必须是可见光,且能量密度足够,才能为人眼这个视觉传感器(依靠视网膜上的杆细胞和锥细胞识别物体,检测范围具有有限性)所识别太阳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除此之外的行星和卫星,都是在反射太阳光因为自然之中绝大多数天体距离人眼太过遥远,或者虽然距离近但不发可见光,因此谓之“冥呵”。

双子座的古希腊神话(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4)

杳杳冥冥,不发光也

”是组成物体的颗粒,或者说物质的粒子。“精”的本义,是稻谷的米粒,表示上等细米。《易经˙系辞》:“精气为物。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因此,精气组成了天地万物。这种微粒或粒子,具有相对性,取决于所考察的范围和尺度。(1)宇宙之精。对于宇宙来说,日月星辰都是“精”。《左传˙庄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阳精,月者阴精”,是说太阳是阳气的精华,向外辐射能量(阳是蓄能多,或辐射能);月亮是阴气的精华,向内吸收热量,反射和散射阳光(阴是蓄能少,或吸收能)。《左传˙襄二十八年》:“春无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2)万物之精。稻谷之“精”,为种子,因此,精的本义是上等细米;人类之“精”,为精和卵,以成胎生。道教之中,有“精气神”之说,这里的精,是指“灵”、“精气”。《左传˙昭七年》:“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庄子˙德充符》:“劳乎子之精。”(3)物质之精。物质之精,是原子;原子之精,为原子核;如此细分下去,直至“道体”之“实在”——一种正弦波。因此,道体充斥在宇宙之中,其大无外;道体的聚合和存在形态各异,最小的形态,是道体本身,其小无内,(极可能)是一种正弦波。这说明,“精”是各种物质形态的组成颗粒,是一个相对的范畴,随所考察物体尺度范围而有所不同。

《庄子˙在宥篇》:“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这个至道,便是“其大无外”而又“其小无内”的“道体”,一种极其微细、不可细分的客观实在。就目前科学可以探知的成果来预判,道体极可能是一种基本的正弦波,自然中的一切能量和物质,都是由它组成;而物质,不过是能量的一种较为致密的组合和存在形式,某些物质形态,“视之可见”,或“听之可闻”,或“搏之可得”,人类的天赋感官恰好可以感知,因而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罢了。然而,道体的存在,正如《淮南子˙道应训》所云“可以明,可以窈”,因此探寻起来,“有无相生”,幻化无穷,“玄之又玄”,真可谓“众妙之门”妙甚至哉!道也

双子座的古希腊神话(窈呵冥呵其中有精呵)(5)

恒河沙数,皆有精也

【本号文章均为原创。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