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还是「形像」?

黄简

2014年11月6日于温哥华

要形象有啥用(形象还是形像)(1)

我定义「书法是字像艺术」,这里出现了一个「像」字。

有人说,形象之「象」,用「象」不用「像」,是否「字像」也应该写成「字象」?

这个问题,我是考虑过的。

要形象有啥用(形象还是形像)(2)

《说文解字》把两个字都收入了。

卷九「象部」:

「长鼻牙,南越大兽,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凡象之属皆从象。」

从这个解释来看,许慎心目中「象」就是一种动物。

卷八「人部」有「像」:

「像,象也。从人从象。」

「像,象也」这一句解释,意义不大清楚,版本出了问题。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依据《韵会》徐铉本,把这一句改为「像,似也」。所谓「像」,就是相似的意思,这就明白多了。

要形象有啥用(形象还是形像)(3)

这两个字,本义原是分开的,「象」是一种动物,「像」是相似的意思。 把两个字比较一下,很容易看到,「象」这个字是先有的,它是一个像形字;而「像」是后起的形声字,右半声旁用了「象」,表示读音。

问题在于,这两个字经常混用,譬如像形字,多写为「象形字」;形像,多写为「形象」,弄得人糊里胡涂。这种混用,很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说文解字》本身,凡应该用「像」的地方,都用了「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说文解字》,不是原本,是抄本。抄写人喜欢用「象」代替「像」。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这两个字都写了大段解释,其中有些是重复的,我这里整理一下:

「《周易‧毄辞》曰:『象也者,像也』,此谓古《周易》『象』字卽『像』字之假借。韩非曰『人希见生象,而案其图以想其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似古有『象』无『像』。

然『像』字未制以前,『想象』之义巳起,故《周易》用『象』为想象之义,如用『易』为『简易』『变易』之义,皆于声得义,非于字形得义也。韩非说同俚语,而非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之恉。」

这一段文字说,「想象」在语言中早已出现,当时还没有「像」字,所以都用「象」字来代替。同音假借在语言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就算在今天,上海话、广东话中有写不出的字,也先拿一个同音字填补上。后来为了分清楚,创造了「像」字。

但《周易》等古书以「象」代「像」,就有那读古书、守古书的人,以写「象」为荣。段玉裁说:「凡形像、图像、想象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许书『二曰象形』,度许固必作『像形』。」这是一些读书人的头巾气。

结果你看,具像,抽象,写法就不一样,你说烦不烦。

书法是字像的艺术,没有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