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生有很多个第一
提及蜚声国际的中国女演员,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巩俐、章子怡、杨紫琼,殊不知,还有一位常被国人忽略的昔日华裔巨星----周采芹,值得更多人来了解。
2019年5月周采芹的自传《上海的女儿》被拍成电影在纽约上映,同年七月,在国内公映,并入选第72届戛纳电影节“跃动她影”单元,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和APA电影节。
85岁的周采芹,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这个激情和桀傲的个性所创造的充满传奇的生活经历让全世界为之折服,他们被这位名叫“周采芹”的老太太的魅力深深感染。
陈苗导演和周采芹
那周采芹是谁呢?
周采芹,上海人,1936年出生,是中国京剧大师周信芳和上海社交名媛裘丽琳之女,16岁那年,她带着母亲给她准备的50套衣服和一个大钻戒去了英国学戏剧,成为第一个在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这样的第一,在她以后的生命中,还有很多个:
第一个考上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的中国学生,也是皇家戏剧学院的第一名中国院士;
第一个登上英国伦敦西区舞台主演的中国演员;
第一个在英国出版中英文唱片的中国歌手,其中英文版的“第二春”一曲曾在亚洲连续两年上榜首;
第一位华裔邦女郎,也是唯一一个两度出演邦女郎的明星;
第一个被提名英国最佳电视演员的中国演员;
第一个改革开放后请回来的戏剧专家。
周采芹的一生,跌宕起伏,她的一生比她出演过的任何角色都传奇。26岁红极英美,享尽富贵繁华视财富如粪土;40岁投资失利,又一无所有,被送进精神病院受尽屈辱。她经历几次失败婚姻,但她的女性魅力却让大亨迷恋终身。她享尽人间富贵,也受尽人间苦楚。
02 出生在戏箱中的孩子
周采芹的父亲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母亲裘丽琳生在富商家庭,生活富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在周采芹出生的那个年代,社会上对戏子有很大的偏见,母亲的家人并不接受周信芳,但倔强的母亲坚持自我,跟周信芳私奔了。在周采芹还是几个月大的婴儿时就跟着戏班子坐遍了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似乎预示着她后来动荡流离的人生。
可以说,周采芹在艺术上的辉煌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周采芹的父亲是个戏痴,全身心扑在戏剧上,母亲则是个接受过西方思想、精明的女子。对于周采芹来说,父亲像灯塔,在精神上指引她,父亲对艺术的狂热为周采芹后来追求戏剧艺术埋下了种子,而母亲的远见和勇气则为周采芹日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创造了可能。
左数第五个是周采芹
采芹小的时候,母亲裘丽琳就对她说:“别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样,就指望着嫁妆,它只会像磨盘一样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识,这样你就能轻装前进,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早年在一家人生活艰难,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母亲始终没有把最后的财富箱子打开,她说这些钱是留给孩子们的。解放后,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周采芹的母亲把几个孩子陆续都送到了英美等国家。
16岁那年,她考入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学习,临行前父亲送了她《文天祥》的剧本,并对她说“不要忘记你是中国人”,母亲送她一块欧米伽金表,这两件物品成为周采芹在海外的精神支持。
在戏剧学院的生活并不顺利,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迷茫不确定的未来、随处可遇的偏见和歧视……被同学嘲笑永远不可能得到演出机会,因为伦敦的舞台上不需要一张东方人的脸。
但她的内心笃定,她在心里说道,“我们走着瞧。”
03 凭借努力,成为海内外炙手可热的影视明星
在写了上百封自荐信后,她终于等到了一个电话,主持一场京剧节目。
后来,她又争取到了出演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里的女主角苏丝黄,这部剧让周采芹在英国名声大躁。周采芹成了首位登上伦敦西区并担任主演的中国演员,厚重的假睫毛,浓密的黑发,高开叉的旗袍成了伦敦西区的时尚。
苏丝黄剧照
这部剧很成功,在百老汇演了三年,红了三年,挂有“采芹”名字的灯箱广告在伦敦西区剧院闪烁了三年。周采芹甚至被杂志评选为年度女性,年度最佳着装,那时楼下的街道挤满了她的粉丝,人们呼喊、攒动,仰望着她。
但作为一个演员,周采芹得到的角色基本是模式化的,她扮演的都是西方人眼里的中国娃娃:艳丽,暴露,软弱,屈辱。因为在60年代的西方人眼里,亚洲人不是妓女就是奴仆,你要想在欧美生存下去,只能接受这样的角色,如果不接受马上就没有工作了。
另外,一些电影工作者会觉得女演员软弱而对她们动手动脚,有些人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然而周采芹不单不忍,还会一耳光甩过去,她的立场是不倚靠姿色换取工作。她说:“我不需要忍受这些也能一步步地走出来……我有我的分量,我不是一堆谁都能碰、谁都能动两下的肉。我妈妈告诉我,我是最好的女孩,所以我从来不会低声下气。”
在欧美闯荡几年后,周采芹的经济稳定,就不再接受此类角色。她说:“许多女人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有优势的,是有选择的,还总以为自己是个弱者,这是很大的遗憾。”拒绝成为弱者,是周采芹彪悍人生的开启。而后她又出演007系列电影,成为首位华裔邦女郎,比杨紫琼出演的《明日帝国》,早了整整30年。
年轻时的周采芹
周采芹继承了父亲的表演天赋和母亲的优雅气质,从伦敦西区到纽约百老汇,几乎红遍了整个西方世界。
她唱著名歌曲《第二春》,从英伦红回亚洲。英国工党领袖乔纳森以和她恋爱为荣,名媛伊丽莎白和她成为挚交。她活跃在媒体的头版,与众多上流人士参加数不清的宴会,拳王阿里成为她的座上宾。连他的朋友也在笑谈她怎样伸出手来给了阿里一拳。
正如李小龙重新诠释了“中国男人”的内涵一样,周采芹重塑了“中国女人”的写法。在抵达伦敦的若干后,她作为中国女人的代表站在了这个世界流行的中心,让傲慢的大英帝国媒体为这个中国女人灯光闪烁,改变着世界人对中国女人的印象。
04 上帝是公平的,有多少荣耀就有多少苦涩
在周采芹大红大紫时,她收到了远在家乡的双亲双双去世的消息。父母一直都是周采芹的精神支柱,尽管他们远隔千里。可现在他们都走了,周采芹赖以生存的目标被永远地夺走了,她精神一度萎靡。
加上投资房地产失败,英国经济大衰退,周采芹破产了。事业与亲情的双重打击让这个曾在异乡获得成功的年轻女人受到了最狠毒的摧残。她在公寓里服下大量的安眠药自杀,后虽被救回了一条命,却也因此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黑暗中躺了漫长的17天后,她才渐渐恢复了生活的勇气。
她看到了母亲送她的手表,也想起了母亲的嘱托。她决定重振旗鼓,开始她对命运反抗。
她弃掉了所有的光环,拒绝了弟弟的的帮助,从零开始。去应聘最普通的打字员,她从没和打字员同事们说过,她们谈论的娱乐明星都曾是自己的朋友。因为她已经不会被声名所禁锢,她超越了名声。
在做过无数工作后,她决定重返校园,钻研舞台剧,她去哈佛上夜课,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到塔夫茨大学进修硕士,穿着从二手服装店淘来的三块钱的大衣和一块半的塑料靴子参加试镜,在一场场的舞台上磨砺锋芒。
她还在剑桥剧社度过了三年苦行僧般的演员生活,对命运永不停止的反抗,终于让她进入了另一个领域,在《奥瑞斯特亚》和《红字》里演女主角,重新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1981年,在海外漂泊近30年的周采芹回到了祖国,在中央戏剧学院任教。当年巩俐考入中戏学习时,巩俐的老师就是周采芹的学生。而巩俐也一直把周采芹当作她的偶像。
1993年,57岁的周采芹参演好莱坞历史上第一部全亚裔主演的电影《喜福会》,事业重新起步。此后,她又出演过电影《艺伎回忆录》《神盾局特工》《惊天魔盗团2》《实习医生格蕾》《红楼梦》等诸多作品。
05 对爱洒脱, 自由独立
周采芹曾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在二十岁的花季年纪嫁给了香港海归章先生,婚后两人有个儿子,她以为她可以像父母亲那样与丈夫恩爱一生,白头偕老。
婚后才发现,外表儒雅的丈夫其实专制,暴躁,他百般阻拦,强求周采芹在家相夫教子,可周采芹从来不是循规蹈矩的传统女子,她拒绝成为男性的附庸,渴望打拼出自己的一番演艺事业。可专制暴躁的。丈夫对采芹而言,无疑是面临被掠夺人生的黑暗。她毅然决然地结束了第一场婚姻,至此,两人分道扬镳。
第二任丈夫是才华横溢的导演,在浮躁的演艺圈里,太多人空洞无知,知识分子的魅力她无法拒绝,两人从最初的互相成就到彼此欣赏,志同道合。可这段婚姻并不圆满,持续三年便结束了。
周采芹在婚姻出现问题时,曾问过母亲,母亲告诉她,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活得开心,成年人做什么决定不重要,重要的是负得起责任。也正是母亲的开明,让周采芹心里一片明镜,26岁之后,她便不再结婚。
对周采芹来说,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远不如随心所欲,取悦自己来得快乐。她甜美温顺的外表下,是一颗难以被驯服的心。她拒绝成为别人的附庸,她只想做回自己,一个真实的周采芹。
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一只豹,你看,豹子都是喜欢独来独往的。”
如今,85岁的周采芹依然活跃在片声,与艺术交融是她的信条,也是她力所能及的唯一。
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周采芹无疑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展现了一个中国女性的平凡和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