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经典片段人生 王志文的演绎人生(1)

王志文

王志文:反差的代名词。

个人认为中国男演员里极其罕有的“千面人”,稳健的表演节奏中包含千变万化的细微处理方式,能结合自身独有气质和非凡表演功底将任何角色演到真正入木三分的地步,在不同阶段的诸多影视著作里都上演了精彩绝伦的演出,塑造了多个中国影视史上经久不衰的角色。

如果你喜欢小鲜肉,认为演员精致白皙的脸庞是撑起一部影视作品观感的支柱,你可能会觉得王老师没什么——年轻时就具有特色的两个大眼袋,精瘦甚至略有驼背的麻杆身材,日趋饱满的脸颊和渐渐黝黑的肤色。单看外表,其实很难和帅这个字沾边。

不过一定会有人和我有同感,王老师的帅,在骨子里。你也可以理解为,气质上的帅。

这应该也是男演员最难突破的难关。

据本人母亲回忆,王志文老师二十多年前曾于本人家乡拍摄作品(不知道是哪部了,应该不是《刑警本色》就是《黑冰》),某日家父前去剧组下榻的酒店处理一些业务事宜,在楼道内与王老师迎面相遇。家父归家后欣喜地向全家汇报:“今天居然看到王志文本人了,那气质,一看就不是凡人”。虽然二十年后家父已然完全忘了这件事,但作为儿子的我在观看王老师的作品时,与他的直观感受是相同的——气质卓绝。

这种气质我很难做具体的分析,但总体差不多可以总结为:自信、自若、直接。自信、自若是男人稳重的体现,而直接,又是演员可贵的精神。

王志文经典片段人生 王志文的演绎人生(2)

忘记哪位导演说过一句话:全世界好的演员都是性格很直的人。这样的演员演戏一心想要做到接近完美的诠释,很少迂回、很少回避,一定是直接面对各种状况。

《过把瘾》里方言用头撞玻璃那段,《荆轲刺秦王》嫪毐城门楼上独木桥脱衣服那段(个人认为是王老师性格的直接体现),《最长一枪》里身穿20斤大衣拍戏,等等等等,无不展现了王老师对于演出的精益求精。你可以说,王老师的演技首先源自于他对表演这项事业的热爱。

而事实上,演员最核心的天赋里,除了外表,更重要在于:对作品的理解、表情、肢体、台词功底。台词功底里,声音条件又是占据很大比重。

这几样,王老师全都具备。

据说当年王老师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后才得知,学校老师其实是看中他的文字功底(当年高考文化课最高的二人之一,其中语文分数颇高),想培养他当表演课老师。

从中其实不难看出,王志文老师在当年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经展现出自己对于文字、艺术具有一些独特见解,并且获得了电影学院老师的青睐。

《过把瘾》开创了王志文“随意潇洒派”的表演风格。

从角色性格上来说,方言并不是个老于世故的情场高手,他有点小小的腼腆害羞,是个二十多岁在文化馆上班的人,父母没记错的话还是老师(根据住学校分的大教室推断的)。但他的话语间还必须要透露着一丝自命不凡,经常耍贫嘴、开玩笑。王老师诠释的时候,在一些需要“耍贫嘴、活泼劲儿、耍无赖的”场景中其实使用了不少所谓的“京片子”,突出了都市青年的热血洒脱(要知道王老师本身是正宗上海人,可以说是兼收并蓄京沪两地风韵了),而当他需要深情地表现内心深处的责任感与对杜梅深切的爱时,你几乎听不到任何“京片子”。咬字也更加轻柔、平缓。这就是——京沪风格的随意切换。这样的风格带来的效果就是:外冷内热的方言被演活了。

再看《黑冰》。首先那段多年挥之不去的“冰毒,又称甲基苯丙胺……”的个人朗诵,是王老师极具特点声音的完美体现,试问有多少演员敢直接配音一段要在每集开头播放的片头独白?王劲松老师曾经也说过,王志文的台词好到不用看画面。

王志文经典片段人生 王志文的演绎人生(3)

再有,据说《黑冰》开拍后,王志文老师总觉得哪里不对,集合了所有编剧人员开了一个礼拜的会,终于讨论出来——大毒枭郭小鹏不应该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应当是一个有超高境界、超高水平,但却有坏人命运的坏人。

他参与秘密制毒、勾结政府官员,利用所有关系,甚至自己的秘书(情人)。但他打高尔夫、野外射击、打猎;他博古通今、出口成章、不同凡响;他为母亲洗脚、为身世伤感、为爱人倾心、为兄弟费心……

这样多种矛盾的集中体现,结合王志文“亦正亦邪”的诠释,开拓了人们对“坏人”的理解。

就像《黑冰》最后那段个人巅峰演技——这是一个自信到死的坏人,他泰然自若,风度翩翩,甚至签字的时候还不忘在乎自己的尊严:男人摇手表、推汽车、甩钢笔时最尴尬。

王老师对于作品理解的高度极高。当他站在别人达不到的高度上时,你自然会感觉到,从那样的高度出发,他的任何表演都会是非同凡响的。

王志文经典片段人生 王志文的演绎人生(4)

再看《青瓷》、《手机》,中年王老师更是进入化境。

个人认为王老师天生擅长饰演具有正反两面的人物——极致的正与极致的反。

或者说,王老师的演出,总有“深陷迷途后的自省”这样的内核。他演严守一,台上表现,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活像真正的主持人,待人和蔼、如沐春风,一到联合费老骗老婆的时候,那种“无所不用其极”的嘴脸便露了出来,口吐各种谎言面不改色心不跳。

他演张仲平,与张国立对弈满是“棋逢高手”的言外之意,肆意微笑的脸庞只需凝固片刻便可杀机四伏,沉默的关口满是较量与思考的碰撞。

在徐艺面前,他尽力扮演一个好家乡的角色,“恨铁不成钢”在各种摇头晃脑的厉声训斥与大呼小叫中流露。

在妻子与小三间,他来回斡旋,时而油嘴滑舌、温柔体贴,时而木讷迟钝、鬼鬼祟祟,演出了“贼眼”,却没有贼胆。

他的表演,还带有一定的知识分子气息和浓浓的生活气息。比如《天道》里精通人事、晓达伦理的丁元英(此片境界过高),又如《大丈夫》里老奸巨猾的大学教授欧阳剑——完美诠释了人在应对不同关系时的不同处理方式,(这片子人物还真不少)可谓收放自如,拿捏到位。

这就是王志文,在演一个角色的同时,你能看到一副皮囊之下的多种人格。

王志文经典片段人生 王志文的演绎人生(5)

或许到今天,王老师接戏越来越看重剧本深度和剧组团队,但我仍然坚信,有王老师的剧一定十分精彩。因为他就是品质的保障。

这是什么样的演技?

永远在正确的场合带来最正确表演的演技——沉静时如水,欢笑时肆意,奸诈时老辣,温馨时动人。

这是让你看了之后有所思考、回味无穷的演技。这演技里,包含了深刻的理解,生活的阅历,还有对艺术的热爱,对生命的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