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简称“冀”,与河南省相对应,河北省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县级任丘市来说,人口超90万,为河北省辖县级市,由沧州市代管。任丘市地处东经115°56′—116°26′,北纬38°33′—38°57′,位于河北省中部,白洋淀东岸。东与文安县、大城县相连,南与河间市毗邻,西与安新县、高阳县交界,北与雄县接壤。在汉末三国时期,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就出自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一带。

河北省各市区县人口(河北省一县级市)(1)

首先,任丘市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处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和渤海西岸滨海平原之间的河流冲积平原与湖淀淤积的平原交错地带,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缓斜,海拔高度由11米(辛中驿镇培里村)降至4.5米(于村乡苏庄村),平均坡降1/5800。任丘全境呈岗、坡、洼、淀分布的典型低平原地貌,洼地星罗棋布,狭长带状岗地穿插其间。岗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东部,面积22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1.9%,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海拔多在8米以上。任丘市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大陆性气候显著,大陆度65.2,干燥度1.33,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就任丘市的历史来说,夏商时期,该地区属古冀州之地。

河北省各市区县人口(河北省一县级市)(2)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今河北省任丘市一带属鄚国,为燕国附庸,属幽州域。春秋期间,鄚仍为燕国附庸,属冀州。战国时期,鄚为燕、赵之附庸。秦朝,设鄚县,属上谷郡,今沧州市任丘市一带属之。西汉时期,今任丘境内有鄚县、阿陵县、高郭县三县,均属幽州涿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为防海口,此地遂名“任丘”。 东汉时,鄚县属冀州河间国所辖。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后,归属曹操。在东汉末年,张郃(?-231年),字俊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河北省各市区县人口(河北省一县级市)(3)

东汉末年,张郃曾参加平定黄巾起义,归属袁绍后,因为击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公元200年,张郃参加官渡之战,被曹洪击退,随后投降曹操,授偏将军。后来,张郃跟随曹操攻河北,跟随张辽定淮南,跟随夏侯渊平凉州,跟随曹操夺汉中,屡建战功。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郃进攻益州,迁徙民众到汉中,后被蜀将张飞击败。接任荡寇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跟随夏侯渊进入汉中定军山迎战刘备。夏侯渊战死沙场,张郃代理主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登基称帝,张郃迁左将军,受封鄚县侯。在此基础上,张郃跟随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又随夏侯尚围攻江陵。太和二年(228年),张郃转为右将军,随曹真抵御诸葛亮北伐。在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战,大破蜀国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迁征西车骑将军。三国曹魏时期,鄚县属冀州河间国。魏景元三年(262年),河间改国为郡,鄚县属之。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河间复郡为国,辖鄚县,今县级任丘市一带属之。

河北省各市区县人口(河北省一县级市)(4)

最后,隋朝初年,废任丘县,设鄚县,属河间郡。唐贞观元年(627年),鄚县改属瀛州。景云二年(711年),于鄚县置鄚州,将原瀛州的鄚县、任丘、文安、清苑和幽州的归义等五县划入。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又省鄚县入任丘。彼时,任丘县属河北东路莫州文安郡。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河间郡为河间府,任丘为河间府下辖。清沿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为避孔子讳,将“任丘县”改为“任邱县”。 1986年5月,撤销任丘县,设立任丘市(县级),由沧州市代管。如今,县级任丘市总面积达101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90.5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县级任丘市,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