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7月13日)下午,有幸收到新星出版社的邀请参加播客“偶然误差”的节目录制(小宇宙APP可收听),节目剪辑完成于昨日上线(7月16日)。话题由上周末登陆院线的话题电影《神探大战》展开。“偶然误差”这档节目的特点是对一个或多个词条的解释展开更深入的话题。于是我们从电影中出现的psychopath这个词开始,聊到了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等相关内容的电影。

以下文字算是对播客的补充,因为还是删减了一些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一下播客的对谈,节目的制作人李秋实准备的材料比较充分,所以我们聊得还算深入。关于港片、银河映像、杜琪峰以及全世界同类题材的电影,都有涉猎,希望这个有点“恐怖”的话题,能让你打起精神来。

01 韦家辉的执念

在录制播客节目的时候,《神探大战》的豆瓣分数是7.1,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降到了7.0。以前我的宽容度顶多能给到7.5分,甚至担心会跌入7分以下,现在看来,的确是有这样的危险。

这是一个拼盘式的电影,是导演韦家辉执念下串联起来的故事。我相信换作杜琪峰来拍,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以及韩国、日本甚至西班牙拍同样的题材也不会是现在这种效果。

这部电影把各种香港历史上的大案融合在一起,节奏很快,倒是符合刘青云扮演的李俊,总是急迫地走在路上。这故事更像是一个能拍到6-8集的剧,挑出其中情节最紧张的几组,删去多余的部分,拼凑成一出显得特别着急的大戏。不过,这也倒是符合短视频快节奏的当下都市生活。

两次所谓的反转,都是靠特别生硬的人物回转拔枪,把身边一起行动的同事击毙来实现的。第一次是杨丽和齐家柱,第二次是林峰扮演的方礼信。李若彤扮演的黄欣,基本上是一个客串性质的角色,只是起到一些戏份的过场作用。

影片中相对精彩的一场戏,也就是李俊带着阿Sa扮演的陈仪回到当年她从屠夫手里逃出来的地方,重新推理出屠夫和魔警都是方礼信。当然,那些李俊抽过的烟,包括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里镜中两张面孔的对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在提醒观众李俊的精神分裂会导致他也是屠夫中的一个。

整部电影,可能只有外在的精神层面是值

神探大战影评解析(影评神探大战)(1)

得肯定的,至少在快60岁的刘青云身上看到了香港电影岁月的痕迹。无论是之前演过《神探》,还是他在香港电影界的辉煌成绩,至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某种逝去的香港精神。如同当年那部《打擂台》,像是给港片又一次打气。只是这次的力度有些偏,且在表现某种情怀上显得过于匆忙了。

02 屠夫案

电影一上来就用大红字把“屠夫案”凸显在银幕上。而且这个案件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真实的屠夫案发生在40年前的1982年,凶手是个不到30岁的男性出租车司机。他经常在雨夜杀害夜归的年轻女子,并录下残害过程。这里就不再赘述,因为其变态行为还不止于此,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自行了解。

在桥下,李俊脑中幻想出来的“雨夜屠夫”,其扮演者还真的是相声演员李菁,我和很多观众一样没敢认,只是觉得很像,结果在演职员表里看到了他的名字。白天,李俊来到海边,跳下去,捞上来一半的浮尸。夜晚,又跳进水渠将另一半尸体找到。在跳下去之前,他也和赶来的西九重案组强调说自己在调查屠夫案。

另一层面,我个人认为这也是对现实案件的某种心理上的补偿。因为在现实案件中,影片中提起的另一个大案“烹尸案”的真实情况是,女儿怀疑母亲杀害了自己的父亲。经过调查,果然是妻子因为丈夫出轨的事情将其残忍杀害,放在锅里蒸后抛尸。但因为她被诊断有精神疾病,所以被判为误杀,并进行无限期的精神治疗。而丈夫的残肢没能全部找到,所以,我个人认为李俊找下半身尸体的行为,也是想在电影中完成一次对尸体完整的复原。

而屠夫案没有终结于此。因为陈仪是这个案件活下来的受害人之一,所以才有了刚才提到的,去还原推理出屠夫是谁的桥段。所以说除了一开始效仿的魔警案,在电影中渗透篇幅最大的就是这个屠夫案。

03 魔警案

谈到“魔警案”,就要提及那个叫徐步高的警察,也就和psychopath挂上钩。现实中,他一共犯有三次重大案件。其一是2001年枪杀警队同事,夺走配枪。其实这已经暴露了一部分线索,因为警察的配枪上是有防抢装置的,一般人是拿不走的,大家已经开始怀疑是警队内部作案。

第二次作案就是抢劫恒生银行,穿着明显的红色外衣,将一名巴基斯坦籍保安击毙。而最重要的,也就是让自己丧生的案件就是5年后的2006年,在凌晨向两名警员开枪,最终自己也被击毙身亡,才让几个悬案有了下落,破获魔警案的人,就是今年7月1日正式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的李家超。

看过《神探大战》的人,会发现电影中开场在黑巷射杀两名警察的戏就是改编自以上提及的第二个案件。只是电影中增加了第四个人,魔警绑架另一名同事枪击另外两名警员,之后伪造现场,看上去像是三个人在枪战中身亡。而留下系鞋带的方式,也是为了之后表现方礼信给陈仪系鞋带时暴露自己,让李俊推理出方礼信是屠夫。

其中现场也展现了现实案件中就有的那把带着胶布的警察配枪。而且不但在黑巷里表现,到了影片接近尾声,也会看到李俊幻想着自己掏出了那把带着黄色胶带的警察配枪,从某种程度也是在暗示李俊的精神分裂,也许也隐藏着魔警的人格。

04《神探》与《魔警》

2007年的《神探》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一年正是入职《看电影|午夜场》工作期间。彼时,我还没有对香港电影有浓烈的兴趣。如之前我在文章里聊到的,当时眼中只有电影大师作品和所谓的文艺片,其他的兴趣都比较淡。我座位旁边的一位同事很喜欢杜琪峰,于是对这部作品大加赞赏。

林家栋扮演的高志伟,其原型正是刚才提到的香港罪案史上有名的魔警徐步高。可以说2006年魔警案破获之后,2007年就拍出了依照角色原型改编的电影。高志伟在林子里将同事枪杀后拿走配枪的设定,可以说也是来自于2001年徐步高犯下的第一个案件。

这部电影中,最有特点的一处就是从刘青云扮演的神探视角观察高志伟,会看到七个不同的人格,而这七种人格分别由七个演员来扮演。而结尾三人互相射杀后到底的场景,更是把换枪的悬疑设计做到了极致。

好的创作者,要看他如何完成“借题发挥”,特别是有真实案件素材的创作,看看主创是如何在这个主题上有更好的发挥。2014年林超贤拍摄的《魔警》就重新塑造了一个魔警形象,由吴彦祖扮演的伟业,身上有着极其偏执的正义感,而他的暴力倾向中,也带有着童年的阴影。正是因为童年时看到父亲被防暴警察挡回来的燃烧瓶烧死,才使得他内心种下了所谓复仇的种子。

这样一个不合群的角色,倒是参考了现实中徐步高的性格。徐步高本人就是从福建来香港生活,少年时也遭遇过冷眼嘲笑和霸凌,所以同学聚会他也不会参加。带着家人投资股票的失败也再次刺激了他。从海外打工回来后,进入警队,由于性格问题,两次升职都被拒绝,这些人生中的不顺都是促成了徐步高走上psychopath之路的原因。

04 精神分裂、多重人格与精神病

节目最后的段落聊了一些同类题材的影视剧,播客里删减了一些内容,这里略作补充。首先提到了希区柯克经典电影《惊魂记》,其英文就是psychopath的词根psycho。片中最精彩的浴室谋杀案里,是男主,也就是精神病患者扮演自己死去的母亲去作案。

这种模仿和扮演,还会让我想起之前提过的电影《本能》。这部电影最后发现的罪犯就是警察内部成员,这名女子曾在大学时迷恋莎朗·斯通扮演的女作家。她不但会戴上假发从形象上模仿,还会按照作家书中描写的谋杀方式作案,并且将自己的身份隐藏得很好,有psychopath的特性。

而关于这个词语,前两年的韩剧《窥探》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核心设定是认为如果一个生命在母亲的子宫里孕育时,就检测出“恶魔”基因,也就是预告你生的孩子有可能是个变态杀人狂,那你还会不会生下Ta。剧中的两个母亲就算是将孩子互换,但命运还是会纠缠那个天生带有恶魔基因的人。

全剧真的是将误导做到了极致,在前半部分极力诱导观众相信片中男主是善良之人,被植入了恶魔的脑子。但到了后半部分又来完全颠覆之前的判断,其实是有恶魔基因的他,植入了善良者的脑子。而善恶同体之人该做出怎样的决定呢,他脑中的邪恶与善良在不断地斗争,一个阻止他杀人,一个却无法抑制作案的冲动,最终结合为去杀害那些同样有罪之人。

而类似于《神探》里表现的多重人格,在关于悬疑或者烧脑的片单里,会经常看到影片《致命ID》的名字。这部电影争论的就是10重人格还是11重人格。但是我个人认为,人格越多其实就越失真,有多少人相信一个人能有如此多的人格特征?而更多的是借用影视的手段达到更精彩的故事呈现而已。《致命ID》就算是自圆其说的典范,后来的电影再玩多重人格就绕不开这部电影的挑战。

最终聊到的《美国精神病人》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例子,因为在故事的最后,影片没有要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答案,到底主角所犯的罪行是真实的还是他幻想的?其实无论是哪种情况,他都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只不过是归类的问题。其实主创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让观众消除那种非得向生活要一个答案的执念,而是将注意力投向更深层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