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一位很有意思的魏国名将“于禁”,于禁字文则,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一位将军,作战勇猛而且公私分明深受曹操的信任,在各种大小战役中都是以身作责,不是在前线冲锋就是在后方掩护,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曹操在五子良将中最放心的一位,曾评价其“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更是将能够先斩后奏的“假节钺”赐给了于禁,让其能在军中毫无顾忌地整治军队,这足以可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但就是这么一个任谁看上去都前途一片光明的将军最后的结局却可以说是悲剧式收尾。

曹魏五子良将排名(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1)

于禁一生战绩赫赫,很少有败绩,先是跟随鲍信讨伐‘黄巾之乱’,后来跟随曹操于禁也是用自己的能力赢得了曹操的欣赏与信任,每次出征必是军中最重要的先锋角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跟随曹操讨伐吕布以及剿灭黄巾之乱,而后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于禁也是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成为了曹魏唯一一位得到“假节钺”的武将,但是他应该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行军生涯会结束在关羽的手中,或者也可以说是天灾之下。

曹魏五子良将排名(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2)

于禁平生最后一场战役就是“襄樊之战”也就是我们现在聊起三国常常说的“荆州争夺战”,这场战役可谓是三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节点,蜀魏两国在这场战役中接连受损,先是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紧接着便是关羽败走麦城,父子二人皆身死,这场战役最大的赢家就是东吴,最大的输家则是蜀汉不仅丢了荆州大将关羽也殒命于此战,孙刘联盟也于此战正式崩解。

曹魏五子良将排名(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3)

于禁在襄樊之战中败得很冤枉,他率领三万兵马驰援樊城本来纵使不敌关羽也能瓦解樊城之危,但就是偏偏遇到了几十年也难得一见的‘水灾’,大家可能在演义中看到的是关羽“修堤蓄水,水淹七军”,但在正史《三国志》以及《后汉书》中均记载此为自然灾害,并不是关羽故意为之。在于禁意识到局势已无法挽回之时他面临的选择有两个。一,决不投降,宁可身死也不让名节受污;二,降于关羽保全残部,让水灾中活下来的弟兄们能免于一死。

很多人瞧不起于禁选择了第二种,说他愧对了曹操的信任,但是分析一下我们可能就理解他了,于禁就算不投降和庞德一样宁死不屈名节虽可保全但是后续的影响会怎么样?可以预见的最现实的就是七军全灭,关羽水淹七军得天助之,古代信神,流传到魏军必然使全军上下士气大衰,人人皆惧,后续的行军打仗会怎么样可就不好说了,投降则是两害取其轻,失了名节但形式上是于禁投降总好过给关羽一份‘神威’,曹操怎么想的不清楚,但是在得知于禁投降后曾说过:“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曹魏五子良将排名(历史上的曹魏五子良将)(4)

后来的于禁先是在蜀汉被囚禁而后流落到东吴,东吴向曹魏称臣后于禁也被遣返回了曹魏,在《三国志》记载当时的于禁“须发皓白,形容憔悴。”那时曹操已死曹丕称帝,在于禁回去后曹丕封他做了一个“安远将军”的虚职,让他出使东吴,在走之前于禁去拜祭曹操,结果曹丕命人在墙上画上了“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用以嘲讽于禁,于禁看到之后羞愧难当不久后就得病去世,一代名将最终落得了这么个下场也是让人唏嘘不已。

关于于禁就说到这里,大家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