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起床,起床床。 起床,起床,起床床。 起床,起床,起床床。 起床,起床,起床床。 别做一只小懒虫,懒虫肥胖胖。 小朋友,别赖床,快快穿衣裳。
……
清晨,六时四十分,快乐起床歌急促而不容置疑的声音响起。这是我为外孙女、外孙子特意设置的“小爱音箱”音乐闹钟。只要保证电力供应,“小爱音箱”就会恪尽职守,准时无误地为你服务。
应声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拂来,⼀丝丝清新、淡雅的芬芳⽓味进入鼻息,让人不由得神清气爽,乐处清闲堪一唱。
两个孩子,大的上小学二年级,小的上幼儿园小班。与成年人上班一样,都有时间要求,迟到是不可想象的。
及至孩子起床、洗漱,吃过简单而不乏营养的早餐,先送外孙女到学校。现在的小学生负担很重,说是减负,可书包里的书籍用品仍旧鼓鼓囊囊,死沉死沉的。我一肩帮外孙女背着书包,一手拉着外孙女的手,下电梯,出小区,行走在大街上。
街区已经萌动春的气息。柳树舒展着染⻩着绿的嫩叶枝条,在微微的春⻛中曼妙地拂来拂去,好似⼀群群⾝着绿装的仙⼥在翩翩起舞。夹杂在路边的桃树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绽出丝丝的花蕊,也有的迫不及待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不胜收。⼀阵阵清⾹扑⿐⽽来,馋得我忍不住⼤⼝⼤口地吸⽓。
送孩子的队伍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远的动用各式车辆,近的徒步伴行。没有闲庭信步,只有步履匆匆。都在与时赛跑,这最为忙碌的早晨,可谓常见的风景。好在我家离学校也就不到500米,加上等红绿灯也大约10分钟可达。看着孩子鱼贯进入学生专用通道,便放心折身返家。外孙子已经在宝姥的细心照料下,吃饱喝足,穿戴停当,等待我送他去幼儿园。再次牵手,下电梯,出小区,来到大街上。这次要稍微远一些了,约1000米左右的路途。与外孙女的小学共一条街,对过,再向前延伸。之所以如此选择,是未雨绸缪,若人手不够时,一人也可兼顾同时接送两个孩子。拉着外孙子的手,迎着朝阳,一路向东。到幼儿园门口,孩子有时自己进去,有时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非得让我陪他上楼。疫情防控,需扫码、登记,不是太方便。
幼儿园大门外一侧,有家早餐店,一对中年夫妇多年经营,店面不大,七八张桌子而已。这个点早已过就餐高峰,时常三五个食客罢了,犹喜这宽松的就餐环境。什么油条、老豆腐,灌饼、丸子汤等品种应有尽有,选择余地也大,干净卫生。我叫一份喜爱的小米干饭,土豆丝,外加一个鸡蛋汤。八块钱足以饱腹。
一路西行。行过半程,一座门楣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公园进入眼帘。名“玉湖”是也,倒也名副其实。这是本市市民最引以为傲的消闲好去处。乍暖还寒的时节,公园的花儿已早早苏醒。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香气,桃花、杏花以及不知名的什么花儿开始竞相绽放,群芳吐艳,成为今春的第一道靓丽景观。空气很清新,园里丛林密布,树木参天,藤草交翠,望若屏障,树木,草坪,小桥,湖水,亭台楼榭相映成趣,加之蜿蜒的人行步道,环境清新优雅,周围一片郁郁葱葱,景色十分优美。站在公园的堤岸,柳树依依,湖风习习,顿感凉爽惬意。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要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要用最美好的诗句来赞美它……可惜啊,我这美好的愿望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只能以秃笔粗略地描绘于此。
来此,一为观景,二为健步走。与人们五花八门的健身方式不同,我笃信管住嘴,迈开腿。业已坚持了许多年。主要觉得此简便易行,不受时间、环境、场地、健身器材的限制。过去,每天专门找时间去走路,现在,囿于接送两个宝贝上下学,上下幼儿园,一来一去十二趟,我精确计算过,仅此一日即差不多十七、八华里。这体能消耗量足以替代专门的健步走。倒也一举两得,可以空出有效时间干点我自己喜欢的事。
出公园,先不回家,另有任务,该去间隔一条马路的我另一住宅看看寓居于此的已达耄耋之年的母亲。父亲与母亲相伴六十九年之久,父亲去秋走后,“高空凛冽寒风吹, 地面冰冷溪水流。”母亲的孤寂无庸赘述。但丰腴的物质代替不了精神的空虚寥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回家看望母亲就成为我的日常,主旨就是陪她说说话。母亲一辈子爱干净,自理能力也很强,偌大的家室拾掇得纤尘不染。甚至连楼道也顾及,佝偻着腰从居住的二楼一直清扫至楼外,我劝她,你这么大年龄,这不是你该干的活。劝也无用。这是母亲自己的修为。寓居我这里的母亲百般好,唯一的不好是没有说话的人,这是离巢寓居城市子女家里老人们共有的通病。陪聊既需要真情,更需要找对话题。话不投机半句多嘛。老人嘛,爱怀旧,尤其对老乡邻的事感兴趣。细碎到人家的吃喝拉撒,乐此不疲,如数家珍。而这,对久居城市的我来说,其实与母亲毫无疑问又处在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与精神世界里,因此对母亲的话题必须要沉得下心来,去认真对话,而且不能让她感觉到你在虚与委蛇。还得适当就此挑起新的话题,以便让母亲感觉到津津有味。脱离开老巢,没有了同龄人的交流融汇,母亲的寂寞难耐具有普遍性。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孝道。清明在即,这次的话题围绕父亲的新坟安排展开,母亲说也要一同回去祭奠。话题贴心接地气,母亲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话聊适可而止。回到家里。雷打不动拿起书本,这是一日中最遂心的事了。电视一般是不看的,一来怕影响孩子的心智和视力,二来说句自损的话,千年的老龟修成精,对现在制作质量不高的电视内容也提不起什么兴趣。更何况那什么抗日神剧,现代城市白领丽人那伪作的脱离大众的生活再现,已经难以撼动这颗历经寒风酷雨刀枪不入的心。与其跳来跳去频繁换台累手,不如索性看几页书,倒也更能多几分哲思在脑。这里没有故作高深的悬念与“炫耀”,每个人的消闲范式不同,譬如有人喜欢搓麻,有人爱好钓鱼,老头打太极,大妈痴迷广场舞,没有共同模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日看的是一本中国随笔精选集。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选编。不敢说篇篇精品,但其内在质量与启迪作用无需置疑。此时看到的篇名为《孔子的孝与柏拉图的爱》,在对中西文明进行比较。孝与爱最大的区别是,孝是描述和强调一种纵式人间的关系,而爱则是描述和强调一种横式的人间关系。该文多少有一些文化反省的意味。中国赶上了一个大时代,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但是,我们能否创造文化奇迹?能否把经济增长转化为有质量的全民的幸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建立一个以横向、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秩序和感情生活。而这种心理秩序和感情生活,也最终会成为我们理想的政治、社会制度的基石。人到一定岁月,就会少一些功利性的浮躁,多一些岁月般的沉淀,尽管总会留下些许酸酸楚楚的味道!
看书到浓时,时近正午,不得不掩卷起身,去接外孙女下学回家。根据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各地有午餐进校园的便民措施。外孙女所在的小学囿于各种限制,尚未施行。因此一日三餐要在家里。小学门外长达数百米的等待区业已人满为患。熟识的借机聊天,不熟悉的各行其是,或眼巴巴地观察先出来的班级,或百无聊赖地低头看手机,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外孙女终于出来了,兴高采烈拉着我直奔小超市。她曾经与我有过约定,每周必当有两次给她购买小零食,今天又到了兑现福利的日子。小零食可以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我可不愿给孩子成年之后带来物质匮乏的苦涩回忆,像我等五零后六零后这般。家里已经预备好丰盛可口的饭菜,这是宝姥根据外孙女的口味和要求精心烹制的。外孙子中午不回家,在幼儿园用午餐。饭后,督促外孙女温习一下功课,或者做几页演算题,就可以放任她看一会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两点准时下楼送她去学校。回家后已过睡子午觉的时间,此时上床,浏览手机信息,今日头条,或刷刷抖音,不过不会过于沉迷其中,仅少许而已。更主要的是继续与书为伍。每到三时半,必须拉窗帘,开始“午睡”,四时半闹钟响起,该到了去接外孙子下园的时间。外孙子只要不参加延时服务,一般五点前后下园,因此要早一点去等待。如若延时服务,则在六时接,拉着他顺路去接六时二十分放学的外孙女下学,正好两全其美。一天十二趟的接送,不是在路上,就是在路上,非常的琐碎,不多赘述。
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儿童游戏中常寓有深刻的思想。小区楼下就是游乐场,孩子放学,下园,第一要务就是陪他们玩耍,说是陪玩,孩子们各自有自己的玩伴,有自己独有的“社交”行为。做家长的在一旁看着点就行了,对其危险举止,不时提醒几句。这是平时。赶上今天有饭局,于是欣欣然赴约去了,孩子的照拂任务则由其他家人代劳了。
“饭局"这一词汇始于宋代,"局"字是引用下棋中的术语,而后导出"情势"和"处境"的含义,"饭"与"局"组合起来则意为通过吃饭的形式而达到某种改变情势的目的。其实,早于这个词汇出现之前,很早的历史时期,把“吃饭”与各种目的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已经是人们心知肚明并善于运用的事了。不单单是饱腹,不饿肚子这么单纯。饭局之学问高深莫测,据说有“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各有著名的饭局予以佐证。这里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我要说的是,我一般参加的饭局,从严格意义是说,属于“友谊学”“学科”。
退休之后,饭局就成为我日常社交的主要阵地。叫“局”,总给人一种某些不可告人之目的之嫌,我们一般不用,文雅些的,我们叫“聚餐”,口语化的,我们叫“坐坐”。有人说,只有经历了春天,才能领略到百花的芳香,只有体验过朋友的情谊,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妙。我们聚餐者性情相投,三观一致,或约定俗成。最低也经过二十多年之上的岁月淬炼,皆为在工作中结识、相知或是有共同的人生历程凝结成的互不设防的情谊所系。不是有句话嘛: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醇。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功利性目的,这样的饭局最舒心畅意,每次我都会欣然赴约,满怀期待“组局”。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老友们就应多一些相聚,少一些间隙。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抚今追昔,感慨良多;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歌颂庆幸我们赶上了这个社会变迁的大时代,抒发着我们不老的雄心壮志与世间情怀……最真最善的情谊,最美最亮的天空,一切都是不错的选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聚,都成为了我们此生最美的回忆。
挥手作别,趁着星光璀璨的夜幕回家。夜已静,人已寐。一片静谧祥和中。睡前照例翻几页书,不管文章长短,必须把一篇完整看完。以免下次接续时支离破碎,留不下整体印象。这晚翻的是一篇散文集,同样为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选编,文章的题目是《辛亥画卷展开了后半幅》,其中所描述的波澜壮阔,风雨飘摇之镜像,不由得让人掩卷深思,深信正义就是决胜的力量,公理必将胜过暴力,五千年历史空前未有的使命,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历史文化的延续,生活方式的自由和后世子孙的滋长而奋斗,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过了十一时,犹精神,没有丝毫睡意,唯有自我警示:你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了,没有多少能量储存,早已过了熬夜的年龄。于是,强制性地闭灯、假寐。不过好在睡眠质量一向好,不过几分钟就会进入梦乡,这算是上苍对我最大的犒赏吧……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