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出自毛泽东的诗句。吕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因为毛泽东这句诗而出名,当然也是因为他受人称赞的“大事不糊涂”。

吕端大事不糊涂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1)

吕端(公元935~1000年)

北宋太宗雍熙年间的宰相,字易直,幽州安次(今北京西)人。吕端的祖、父辈都是当时官阶不低的官员。吕端20多岁以父荫补官,可以说是“官二代”或“官三代”。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后,吕端历任成都知府、蔡州知州、枢密直学士,后官至宰相。

毛泽东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缘于公元995年即太宗至道元年的一段史实。

太宗赵光义欲立吕端为相,而当时吕蒙正为当朝宰相。宋太宗和吕商量,吕蒙正说,吕端为人糊涂,不能为相。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2)

宋太宗回答:“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并在一次皇宫宴会上作《钓鱼诗》说:“欲饵金钩深未达,石番溪须问钓鱼人。”以表明自己决意让吕端为相的想法。

几天之后,吕蒙正不得不交出相位,让位于吕端。吕端在任上果然为官持重,识大体,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己的主张,常常让宋太宗“犹恨任用之晚”。

曾是真糊涂,痛改前非

吕蒙正说吕端为人糊涂,宋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且不说他们说的糊涂是何种,但是吕端也确是糊涂过,也就是这次糊涂给他敲响了警钟,萦绕心头,使其不再犯。

雍熙元年,宋太宗的二儿子魏王赵廷美有位府亲找到当时在魏王手下为官的吕端,希望他能利用关系帮助他们私贩些竹木以获取利益。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3)

吕端原本就与魏王不错,又是魏王的属下,碍于面子就答应了,给这些人开了一次绿灯。

按大宋律,私贩竹木属严重违法行为。此事不久东窗事发,遂牵扯出吕端。吕端被贬到商州司马参军,继又移至汝州,复为太常丞、判寺事,不久,又让他出任蔡州(今河南驻马店)知州。

吕知州上任之初,由于蔡州多年来历经战乱,加上天灾和虫祸,早已是人烟稀少,百业凋敝,成片成片的田园荒芜无主。

看到这种情况,吕端奏请皇上,经批准,他从山西的晋、云、朔(今山西临汾、大同、朔县)招募农耕,向蔡州移民,给他们分土地,建园舍,同时又积极妥善地解决移民和当地百姓发生的矛盾,使之和睦相处,一同发展生产。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4)

短短两年,便使当地恢复了生机,百姓安居乐业,凋敝的蔡州又成了远近闻名的粮仓。

胸怀大志的吕端,虽然被贬蔡州,却能痛定思痛,知错就改,处处严于律己,勤政不辍。

无论官绅豪吏、贩夫走卒,一律同等相看,还常常解民纠纷于乡里,劝农耕种于田圃,闲暇之时,还以和农人在田边村头酌酒相谈为乐。

小事装糊涂,不较名利

功名富贵是世人孜孜以求的东西,也是最容易斤斤计较的,吕端却表现了一种淡然的态度。

也正是由于他对这些人们通常关注的官位高低、金钱多少等问题的漠然,才留下了“糊涂”的说法。

公元995年,吕端被宋太宗提升为宰相。对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吕端并没有觉得有多了不起,他想的是如何调动全体臣僚的积极性,为此不惜放下手中权力和让出位置。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5)

当时和他具有同样声望的还有一位名臣寇准,办事很干练,很有才能,但是性子有些刚烈。

吕端担心自己当了宰相后寇准心中会不平衡,如果耍起脾气来,朝政会受到影响,于是就请太宗下了另一道命令,让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并一同到政事堂中议事,得到了太宗的批准,也平和了寇准的情绪。

后来,太宗又下诏说:“朝中大事要先交给吕端处理,然后再上报给我。”

但吕端遇事总是与寇准一起商量,从不专断。过了一段时间,吕端又主动把相位让给了寇准,自己去当参知政事。

有几人能理解他这样“糊涂”的举动呢?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6)

有一年,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太宗从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位子上换下来,去当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虽然是平调,但实际权力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是吕端在中间使坏。

于是,李惟清趁吕端有病在家休息,没有上朝的机会告了吕端一个恶状。

事情传到吕端耳中后,吕端不以为然,既没有去对皇帝表白,也没有去找李惟清算账,而是淡淡地说:“我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直,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又怕什么风言风语?”

这种不与人计较的坦然心态也被人认为是“糊涂”。

就在吕端刚刚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时候,有次他在朝上从文武百官前面经过,一个小官由于平时听多了吕端“糊涂”的传闻,对他很不服气,以很不屑的口吻来了一句:“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

吕端的随行人员觉得很不礼貌,要问那个人的姓名,看看是干什么的。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7)

吕端制止说:“不要问,你问了他就得说,我知道了,对这种公然侮辱我的人便会不能忘记。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肯定是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涉及他到他的事,在我手里,对做到公正也就有影响了。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

这种君子不念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举动,对吕端来说是一种自我修养的高尚境界,在世人眼中也是“糊涂”。

吕端的“糊涂”,还在于他的不置产业。他不仅为官清廉,从来没有过贪污受贿之事,就是应得的那份俸禄也常常分出一些周济别人。

以至于后来吕端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竟因生活困难,没钱结婚,只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8)

真宗皇帝知道这个事情后,很受感动,从皇宫的开支中支出了五百万钱把房产赎了回来,另外又赏了不少金银和丝绸,替吕家还清了旧账。

以宰相之尊,而后人贫困至此,在常人的眼里又是多么“糊涂”!

吕端这种对个人利益淡然处之的“糊涂”,是多么的可贵,多么的值得后人学习,难怪他的“糊涂”要受到后人的称赞了。

大事不糊涂的到底是吕瑞还是吕端(官场小事装糊涂)(9)

吕端一生经历了三代帝王,为国家呕尽心血,鞠躬尽瘁,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也几乎没有受到政治冲击,这种经历在封建王朝中是不多见的。

这与他在大局、大节问题上毫不糊涂,但在事关个人利益的问题上却能“糊涂”了事的人生修养和智慧是分不开的,与他一生一心报国、公而忘私、体恤民众、忠贞勇敢、清正廉洁的官德品质是相联系的。

这些就是他留给后来人的珍贵启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