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状元的才能没有状元的命(为什么有状元徒弟)(1)

作者/韩树杰

今天是教师节,写一写跟教师相关的话题。

老话说的好,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傅。

大概是说,学生的成就和本领可能超过老师,达到老师无法企及的高度。当然也可以有另外一层意思,状元(有成就和本领的学生)不去做老师。

这句话经不起较真。现实中状元做老师的比比皆是。同时,老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教师行也有许多状元。

重点不在这里。

徒弟比老师强,其实没什么奇怪,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发展规律。

正常情况下,从大跨度视野看,人类在持续的发展进步(或者叫进化),已知的人类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除非有导致全人类大衰退的事件发生,例如科幻电影中毁灭性的灾难或战争。

俗话说的好,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还有一句叫: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生也有涯,人类的进步就像一场接力。

教育的目的,是成长和进步,是站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开拓新的疆域,达到新的高度。

因此,在我看来,教育的意义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将人类历史长河中已取得的文明成果总结成体系,高效率快速的传递给后辈,而不需要他们再去随机无序的重新经验、发现和总结;

另一方面,在于启发后辈自主创新的思维和探索开拓的精神,从而实现“站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上层楼,开拓新的疆域,达到新的高度”的目的。

老话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不能把“传道”理解为启发自主创新的思维与探索开拓的精神,则如此为师并不完备。

所以,希望每个学生成长,希望每个学生都比自己强,都能踩在自己知识技能经验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这是老师这份职业的使命、愿景、初心和归宿。

老师倾囊相授、殷切期望,但能够实现怎样的成就,仅仅靠老师还不够,还要靠自己。

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虽弟子三千,贤者却只有七十二。

教育是老师的事,学习确是自己的事。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意志努力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个人成就的因素,除了教育的传承,个性的发挥(聪明和努力,努力更为重要),当然还离不开老天赏饭(机遇和时势——天时地利人和运气)。

老天爷赏饭这一点,有人看出了积极进取、奋进有为,有人看成了听天由命、消极无为。

后辈超越前辈,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整个社会系统性的基础和条件。

20年前你买套房,什么都没干,20年后房价涨了20倍。为什么?

20年前你生活在农村,连房子都不用买,后来变成了郊区,再后来拆迁了,一夜暴富。为什么?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了77岁。为什么?

国外权威研究,120年前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为161.0厘米,女性为150.2厘米,1996年出生的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71.8厘米,女性为159.7厘米。中国人近100年平均长高了10厘米。为什么?

在2000年,我国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还只有10家,而美国、日本的上榜企业分别为179家、107家。到2010年,上榜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已经增至54家。2020年,中国上榜企业124家,而美国则为121一家。为什么?

仅仅是因为你自己够聪明、够努力、本事够大吗?

因为,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经济在成长、国家在复兴、生活在改善、全国人民在努力。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水大鱼大,时势造英雄。

当然,还有句老话,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时势与个人努力和能力是分不开的。

每个人先天、后天,多有不同。时运不同,际遇不同。我们能做的不是攀比,而是积极向上。

教育侧重系统性和被动式,而学习确是主动的、终身的、随时随地的,可以面向一切人、事、物的。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附-10句老话的出处:

黄国祥等《英雄大八义》五十二回:“可别小瞧我的徒弟,常言道:‘有状元徒弟,可没有状元师父。’莫要说我 的徒弟年纪幼小,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宋朝的刘斧《青琐高议》原文:“我闻古人之诗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唐代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增广贤文》劝学篇: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