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元代杂曲《锦云堂暗定连环计》中说她是任昂之女,字红昌,为山西一村姑,早年其事迹大多出现在说书话本当中,最后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整理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形象,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闭月”。

貂禅是三国时期吗(貂禅-古代四大美女之)(1)

  史实性  在结集史传与民间故事于一身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形象非常脍炙人口。正史之中只有吕布和董卓侍婢私通的纪录而已,并未记录该婢女姓名。  据《三国志·吕布传》提及“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1],史书并未记录侍婢之姓名。清人平步青的戏曲考证书《小栖霞说稗》中提到:唐《开元占经》卷三十三曾提及:“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2],清代文学家梁章钜撰写的笔记小说《浪迹续谈》卷六亦提到《汉书通志》记载“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3]若此记载为真,则刁蝉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但是,《汉书通志》一书早已亡佚,现存的《开元占经》注无此条,因此,“刁蝉”与“貂蝉”之是否同一人已不可考,“刁蝉”是否为其本名也已不可考。  《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后成为义女,长得美貌动人,方二八年华(十六岁),深有报国之心,知悉王允对于董卓的乱政深感无助,于是便献出自己来对付乱臣贼子。貂蝉以美人计同时获得董卓与吕布二人的眷恋,令本以父子相称的二人产生嫌隙,后来更成功挑动吕布与王允合作,刺杀董卓。[4][5]  吕布逃离长安后,小说对于貂蝉的叙述已经绝无仅有。唯第十六回提到吕布妻室时交代了吕布“后娶貂蝉为妾”以及“貂蝉亦无所出(子女)”。第十九回时,吕布正与曹操交战,吕布谋士陈宫劝吕布带轻兵亲截曹军粮道,吕布狐疑未决,便以此计问于妻妾,貂蝉却建议吕布“勿轻身自出”,于是吕布便决志死守孤城,不作他计,日夜与妻子严氏及貂蝉饮酒解愁,士气败坏,将领离心,最后吕布灭于曹操之手。自此之后貂蝉便在《三国演义》中销声匿迹。  貂蝉故里之争  2011年4月28日,甘肃省临洮县正式对外宣布,已成功注册“貂蝉”和“貂蝉故里”共78个类别商标,甘肃临洮、山西忻州、陕西米脂三省四地的貂蝉故里之争暂告一段落。  戏剧  民间的戏剧对貂蝉的故事作一点延伸,并常常提到关羽,在《关公月下释貂蝉》中,貂蝉就被关羽释放,最后不知所终。而《关公蒙面斩貂蝉》就借姜太公蒙面斩妲己为蓝本并道出红颜祸水,关羽害怕其倾国倾城之貌会为天下带来大乱。明剧《关公与貂蝉》,貂蝉成为关羽之妾。  提及貂蝉之人物形象演出的历代文学、戏曲作品,依出品时代概分为宋元与明清等朝代:  宋元时期的文本  佚本: 金院本《刺董卓》、元无名氏杂剧《董卓戏貂蝉》、《白门楼斩吕布》、《夺戟》。  残本:宋元戏文《貂蝉女》、《王允连环说(记)》  存本:元无名氏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计》、《关云长单刀劈四寇》、元刊《三国志平话》卷上“王允用计诛董卓”、《三国志大全戏文》“黄(王)允夫妇桑园同乐”、“吕布自叹英雄”、“貂蝉见吕布”、“洞房花烛”、“关羽斩貂蝉”。  明清时期的文本  佚本:元明间杂剧《关公月下释貂蝉》、《关大王月下斩貂蝉》、明杂剧《女豪杰》(诸葛味水)  存本: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卷二“司徒王允说貂蝉”、“凤仪亭布戏貂蝉”、“王允授计诛董卓”;弹词《三国志玉玺传》卷二、三;明传奇《连环记》(王济)。  貂蝉之名并不见于史鉴。《后汉书?吕布传》有这么一段记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尝小失意,卓拔手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私通,益不自安。”从这一记载里,可以看到貂蝉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与吕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国演义》“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发出来的。在这里,“侍婢”仅仅是一个被污辱与被损害者,谈不上什么品格。后来,经过人民群众和许多艺术家的创造,这一“侍婢”才变成光彩夺目的貂蝉女形象。  也有学者认为貂蝉实有其人的,梁章钜就是一个代表。在《归田琐记》中,他说:“貂蝉事,隐据《吕布传》,虽其名不见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虚。”而到了 《小栖霞说稗》,他则肯定“是蝉固实有其人”。  三国英雄的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就开始进入民间,貂蝉故事的流传也是比较早的。元代杂剧中貂蝉戏已经形成一个系列,《锦云堂暗定连环记》、《夺戟》、《关公月下斩貂蝉》等搬演的都是貂蝉的故事。在《锦云堂》剧中,貂蝉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红昌,灵帝时选入宫中,掌貂蝉冠,故名“貂蝉”。后来皇帝把她赐予了并州刺史丁建阳,建阳将其配给了义子吕布。在黄巾之乱中,貂蝉与吕布相失,而为王允所得。貂蝉后来在花园烧香,祷?吕布,为王允发觉,因此密议,订出连环记。在宋元讲史中,貂蝉也是吕布之妻,失散后流落到王允府中。《白门楼》和《斩貂蝉》的故事,则明显看出封建落后意识的影响。白门楼吕布被擒本来是咎由自取,然该戏却要让貂蝉对吕布的失败负责,居然让她在受到痛骂之后被处死。《关公月下斩貂蝉》则写吕布失败后,曹操别有用心地将貂蝉送给了刘备,为了不蹈董草、吕布的覆辙,关羽竟将她斩于月下。连董卓、吕布的覆亡也要貂蝉负责,头脑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剑云撰《论斩貂蝉》专辨其事:  “貂蝉无可责之罪,吕布亦非可责貂蝉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蝉远甚,貂蝉不骂吕布足矣,布有何辞责骂貂蝉乎?若关公者,熟读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践命,志在沼吴,与貂蝉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辙也。关公不责西施,而乃月下斩貂蝉?余敢谓关公圣人,必不为此杀风景事!”说得可谓痛快。  自今日视之“女人祸水”论固然冬烘可恶,“女人救国”论亦不足为训。故貂蝉的结局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个难于处理的问题。罗贯中固然把貂蝉写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后他与吕布“夫唱妇随”,就变得平庸起来,下邳鏖兵她与严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吕布的后腿,前后判若两人。《三国演义》电视剧在董卓被诛后让貂蝉悄然隐去——“貂蝉已随清风去”,这一奇女子的命运到底如何?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这也许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沉鱼”西施 → “落雁”王昭君 → “羞花”杨贵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