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内部讽刺”相声的代表者不独有何迟老师,还有就是王鸣录先生他生于1938年天津,由于家庭生活所迫,十二岁上小学五年级时中辍了学业一九四九年拜张嘉利为师,学习相声表演一九五四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相声队后来因为历史的原因,他所在的演出团体被解散,改为天津工艺纸制品厂,他当了工人七十年代后期调入天津市曲艺团王鸣录自一九五八年开始从事相声创作活动,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借钱》,以后又创作出《理发》、《不自觉》等段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相声主角与配角?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相声主角与配角(相声作家二)

相声主角与配角

说到“内部讽刺”相声的代表者不独有何迟老师,还有就是王鸣录先生。他生于1938年天津,由于家庭生活所迫,十二岁上小学五年级时中辍了学业。一九四九年拜张嘉利为师,学习相声表演。一九五四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相声队。后来因为历史的原因,他所在的演出团体被解散,改为天津工艺纸制品厂,他当了工人。七十年代后期调入天津市曲艺团。王鸣录自一九五八年开始从事相声创作活动,他的第一篇作品是《借钱》,以后又创作出《理发》、《不自觉》等段子。

七十、八十年代他的创作激情犹如火山一样爆发,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和谁对着干》、《不正之风》、《教训》、《皆大欢喜》、《石厂长》、《道德法庭》、《聊天》等。并出版《皆大欢喜》、《聊天》两部相声集,共收入他创作的相声作品三十一篇。如今,他塑造的“万能胶”、“徐姐”、“坐地泡”、“白活蛋”等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面对社会各种问题的诞生,相声如何以它有力的鞭子驱散阳光下的黑暗,如何对种种时弊和陋习提出尖锐的批评,这的确是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相声义不容辞的责任。由相声演员成为相声作家的王鸣录,在坚持相声的讽刺功能,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坚持塑造不同人物类型方面,做得成绩出色。他以冷静思考的态度,观察涓涓的生活细流,辨析每一滴水珠的杂质。

《跟谁对着干》讽刺饮食行业的官商作风,那种消极、冷漠、粗暴的服务态度,它形象地告诉人们:一切极“左”口号,都以背离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惰性又往往需要以“革命”口号为盾牌。

《不正之风》讽刺“走后门”的现象。那个以“路子野”闻名的生活蛀虫,以“关系户”的漂亮外壳保护自己;“职务”被当做了“特权”,正常关系变成了相互利用。

《教训》里那个青年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社会的责任,也有家庭的原因。世俗的生活环境,庸俗的宠爱方式,未经改造的半封建式家庭关系,都影响着青年一代身心的发展。《一对沙发》嘲笑了青年人大办婚事而带来的家庭生活悲剧,着意抨击青年男女一时难以抗拒的习惯势力。《大家研究》写计划生育不当而造成的人口问题。作者对曾经毫无遏制的人口增长焦虑不安。“人挨人、人挤人、人碰人”的生活,几乎撑破了社会空间。王鸣录对生活的观察是敏锐的,注意发现一种倾向后面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调整工资是党对人民生活的直接关怀,但这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却可能带来一些人的不快;老工人退休由子女顶替,这是解决当前青年就业的一个办法,却也会由此产生种种弊端。

《争》即描写调资时有些单位紧张的人事关系、鄙俗的心理状态。那种被四部电影片名:《至爱亲朋》——《沉默的人》——《原形毕露》——《生死搏斗》所概括的某些单位的调级过程,生动地揭示了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触及了我们工资制度的某些弊端。《有买有卖》批评了退休时卖“缺额”以职当权、由权生钱的市侩哲学。对于某些制度环节和基层领导的不正之风,作者也是敢于触及的。《石厂长》指出: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往往因一些“石棉瓦”式的中间环节的“隔热”、“绝缘”,而被降温、变形。

《一把不在家》描绘了头头多、层次多,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作风。处理死人丧葬这样的些许小事,尚且以“一把不在家”为由来回扯皮,何谈处理其它大事!这可能是“一把手”家长作风的影响,也可能是干部职责范围不清的表现。王鸣录对生活的洞察相当广泛,这也造就了他成为在相声界创作甚丰的多产作家。

从纵的方面安排好矛盾发展过程,是王鸣录作品的一个特点。由于容量所限,一段相声当然不能从容不迫地展示所有矛盾及其过程,只能截取生活的一点、一面,以便淋漓尽致地揭露、评价。而这一点、一面又不是孤立、静止的,它应该注进时代的脚步、历史的趋势,从而表明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跟谁对着干》中的豆腐店服务员,虽然作者着重批评了他服务态度的恶劣,但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在经过教育之后可喜的转变。《不正之风》中的“万能胶”,也在生活逻辑的无情惩罚下,最后落了个尴尬狼狈、焦头烂额的下场。特别在构思上值得一提的是《一对沙发》。主人公为买沙发而偷钱的行为,以及社会法庭的公正审判,都是在虚拟的梦境里发生的。这就把可能发生的危险前途以及作者的直接看法,巧妙地表现为假定性矛盾。在情节中写出矛盾发展的趋势,可以避免因丑态展览而形成的自然主义态度。也可以避免脱离形象的抽象说教。而在横的方面写好人物关系、写好群像以抑制、对比反面人物的丑恶行径,也是极其重要的。王鸣录并没有把人民群众视为浑浑噩噩的芸芸众生,而是有理想有希望的一代人。他的反面人物总是与周围的环境相矛盾,并由此而时时发生喜剧效果。

《满院春》讽刺一个受极“左”思潮影响的“造反派”,在新的政治形势和经济政策面前不满意、不习惯,其实是触动了他那狭隘、鄙俗的自私神经。作者没有把他一棍子打死,而是热情地规劝。他的几家邻居体现了社会风貌,给他送来了温暖的春风。由于把人物放在情节和关系中展现,因此,王鸣录的作品有许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教训》中的“坐地泡”,《石厂长》中的“石棉瓦”,《财神爷》中的“财神爷”等,都具有一定典型概括性。尤其是《不正之风》中的“万能胶”,更是轰动一时,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万能胶”是一个利用私人关系大搞不正之风的反面典型。他全凭一张嘴买空卖空,请看他是如何“拿肉头,换料头,拿料头换馃头”的:

乙 什么关系户?

甲 她穿的那条针织涤纶裤是我给办的,连工带料才六块钱,多便宜。

乙 噢,我明白了,说了半天你是卖布的。

甲 卖布干什么!我不卖布

乙 那,那个针织涤纶……

甲 咱有路子,布铺小赵跟我是关系户,卖着卖着布想起我来了,甩块料头,当等外品处理给我啦

乙 你拿它就换馃头了。

甲 嗳,小赵那料头能白给我吗,他那大油我给办的,四斤多连肉票都没要。

乙 怎么?

甲 甩的,当肉头处理的……。

就是凭着这种“关系户”,“万能胶”成了粘住各种行当的“粘合剂”。他能把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办进城里,能够给公社书记帮办喜事、调动汽车,甚至连殡仪馆、火葬场他都有“路子”。请看他如何用“火化车”去接新娘子,既办喜事又办丧事的:

甲 我有办法了,不是一点来车烧我二姨老爷吗,我跟火葬车说说,接趟新娘不得了吗。

乙 不行,火化车上有字。

甲 我叫辆新车,还没喷字的那个。

乙 那也不行,把新娘跟死人搁一块儿?

甲 新式火化车,死人在后头一盖盖儿,谁也看不出来。

乙 他还真能对付。

甲 这趟路线好啊,我二姨老爷在金刚桥那儿住,新娘在小王庄安定桥,新郎小李在北洋桥,这仨桥多顺脚

乙 噢,我明白了,你打算是金刚桥装你二姨老爷,然后小王庄接新娘,到北洋桥让新娘下来再上火化场。

甲 先跟司机商量商量,司机认识我:“万能胶,又是你的事,这个月你够忙,好家伙,烧十五个啦!平均两天一个,今儿烧的这是谁?”“这是我二姨老爷。”“前天那个呢?”“老舅母”,“啾,还都是娘家人。”“不,您哪,全是关系户,今天您还得帮个忙。”“没说的,没说的!”“咱这车在小王庄那儿停一下。”“啾,哪有家属?”“不,接趟新娘。”司机一听:“你吃错药了,我拉死人,带着新娘?“我说您多帮忙,多……”我回头一看,我二姨老爷桌子上放着一条凤凰过滤咀的烟。我说:“您多帮忙,多帮忙。”“别弄这个……”(学装烟动作)

乙 装起来了。

甲 怎么样,一下子叫我给粘住了。

后面惊、恐、悲、喜交集的场面就不言而喻了。王鸣录的相声生活气息较浓,剧场效果也好,这和他演员出身、熟悉舞台的历史有关。但也有一些作品比较平庸,笑料趣味略嫌低级。和王鸣录同期专业从事相声创作的还有王存立,他的作品《滥竽充数》等也是“内部讽刺”类型,具有一定思想和艺术质量。王鸣录的作品多数为高英培和范振玉两位演员立于舞台。高英培为著名捧哏艺术家赵佩茹的徒弟。艺术功底瓷实,表演风格火爆。尤其擅长表现天津市民生活。人们所熟悉的《钓鱼》小段即是他的拿手节目。随着舞台演出的积累,他在艺术上有长足进步。语言节奏和舞台气氛与时代需求及观众心理吻合。很受京津一带观众欢迎。王鸣录作品中的一些形象如“坐地泡”、“万能胶”、“石棉瓦”等,在他演出时也多所创造和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