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元年》主要描述的是鲁僖公元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五件事,一是诸侯联军救援邢国,并帮助邢国人在夷仪筑城。二是楚国人征伐郑国,诸侯联军在荦地结盟。三是鲁军在偃地打败邾国人。四是季友率军在郦地打败莒国人,鲁僖公赏赐他费邑及汶阳的田地。五是鲁庄公夫人哀姜的尸体从齐国运来,准备安葬在鲁国。

《僖公二年》主要描述的是鲁僖公二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五件事,一是诸侯联军帮助卫国在楚丘筑城。二是晋国向虞国借路,借口是要去征伐虢国,虞君贪图良马和珠宝而答应了。三是江地、黄地人归服了齐国,齐桓公与他们在贯地结盟。四是虢公不顾下阳的灭亡仍在桑田打败了戎国人。五是楚国人征伐郑国,囚禁了郑国的聃伯。

《僖公三年》主要描述的是鲁僖公三年发生的故事。主要记述了五件事,一是鲁国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二是诸侯在阳谷会盟,谋划征伐楚国。三是齐国想插手结盟之事,然后季友到齐国监督结盟过程。四是楚国人征伐郑国,郑文公想要求和,遭到大臣反对。五是楚国人征伐郑国。

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22讲(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十二讲)(1)

僖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弒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救邢,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孰亡之?盖狄灭之。曷为不言狄灭之?为桓公讳也。曷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曷为先言次而后言救?君也。君则其称师何?不与诸侯专封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封也。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夏六月,邢迁于陈仪。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齐师、宋师、曹师城邢。此一事也,曷为复言齐师、宋师、曹师?不复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夷者何?齐地也。齐地则其言齐人以归何?夫人薨于夷,则齐人以归。夫人薨于夷,则齐人曷为以归?桓公召而缢杀之。楚人伐郑。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九月,公败邾娄师于缨。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犁,获莒挐。莒挐者何?莒大夫也。莒无大夫,此何以书?大季子之获也。何大乎季子之获?季子治内难以正,御外难以正。其御外难以正奈何?公子庆父弒闵公,走而之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纳,却反舍于汶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请。季子曰:“公子不可以入,入则杀矣!”奚斯不忍反命于庆父,自南涘,北面而哭。庆父闻之曰:“嘻!此奚斯之声也,诺已。”曰:“吾不得入矣!”于是抗辀经而死。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矣!”以求赂乎鲁。鲁人不与,为是兴师而伐鲁,季子待之以偏战。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夫人何以不称姜氏?贬。曷为贬?与弒公也。然则曷为不于弒焉贬?贬必于重者,莫重乎其以丧至也。

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22讲(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十二讲)(2)

【译】鲁僖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为什么不说鲁僖公即位?继承被杀的国君,儿子是不说即位的。僖公不是闵公的儿子,为什么称他“儿子”呢?因为在国君面前臣和儿子是一样的。齐国军队、宋国军队和曹国军队驻扎在聂北这个地方,为了救援邢国。救援是不说驻扎的,这里为什么说驻扎呢?因为事情来不及了。来不及是什么意思?邢国已经灭亡了。是谁灭了刑国?大概是狄人灭了它。为什么不说狄人灭了邢国呢?为了替齐桓公避讳。为什么要替齐桓公避讳?因为上面没有贤明的天子,下面没有诸侯之长,天下的诸侯有相互吞并的事,齐桓公不能救援,那么他会感到很耻辱。为什么要先说驻扎,后说救援呢?因为是各国国君在亲自指挥。既然是国君在指挥,那为什么要称军队呢?因为不赞成诸侯自专,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为什么不赞成呢?实际上是赞成的,只是文辞上不能说赞成。文辞上为什么不能说赞成呢?从诸侯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不能自专,不能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的。既然从诸侯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不能自专,不能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的,那么这里为什么说实际上赞成这种做法呢?因为上面没有贤明的天子,下面没有诸侯之长,天下的诸侯有相互吞并的事,有力量救援他们的,去救援他们是允许的。夏天,六月,邢国迁移到陈仪这个地方。迁移是什么意思?是符合他们的意愿。迁移他们是什么意思?是不符合他们的意愿。齐国军队、宋国军队、曹国军队共同建设邢国都城。这是一件事,为什么又说齐国军队、宋国军队、曹国军队呢?不再说一遍各国军队,那就不能知道他们是在做同一件事。秋天,七月,戊辰这天,鲁庄公夫人姜氏死在夷这个地方。齐国人把她的遗体带回去了。夷是什么地方?是齐国的地名。既然是齐国的地名,这里为什么说齐国人把她的遗体带回去呢?夫人姜氏死在夷这个地方,当然是齐国人把她的遗体带回去。夫人死在夷这个地方,为什么当然是齐国人把她的遗体带回去?因为是齐桓公把她召回去勒死的。楚国军队攻打郑国。八月,鲁僖公在这个地方与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会晤。九月,鲁僖公在缨这个地方打败了邾娄国的军队。冬天,十月,壬午这天,公子友率领军队在犁这个地方打败了莒国军队,并俘获莒。莒挐是什么人?是莒国大夫。莒国没有大夫,这里为什么这样写呢?是为了扩大公子友的俘获影响。为什么要扩大公子友的俘获影响呢?因为公子友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治理内乱,也能用正确的方法抵御外侮。他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来抵御外侮呢?公子庆父弑杀鲁闵公后,逃跑到莒国,莒国人把他赶出去。他又准备逃到齐国,齐国人也不接纳,他只好返回来住在汶水岸边。他派公子奚斯回到鲁国都城请求饶恕。公子友说:“公子庆父不能回来,回来就杀了他!”公子奚斯不忍心回去向庆父复命,就在汶水南岸向北面大哭。公子庆父听到哭声,就长叹道:“唉!这就是公子奚斯的哭声啊,我的一切都完了!”他又说:“我再也不能回鲁国了”于是就在小车的车辕上吊死了。莒国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对鲁僖公说:“我们已经抓到您的逆贼了!”并以此向鲁国索取报酬,鲁国人不给。为了这事,莒国就出动军队进攻鲁国。公子友用约定好时间地点、不相欺诈的作战方式来对待莒国的军队。十二月,丁已这天,鲁庄公夫人的遗体从齐国运回来。夫人为什么不称姜氏呢?为了贬低她。为什么要贬低她?因为她参与了刺杀闵公的罪恶。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在弑杀的时候贬低她呢?因为贬低必须在重要的时候,没有什么比把她的遗体运回国时更重要了。

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22讲(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十二讲)(3)

僖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孰城?城卫也。曷为不言城卫?灭也。孰灭之?盖狄灭之。曷为不言狄灭之?为桓公讳也。曷为为桓公讳?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也。然则孰城之?桓公城之。曷为不言桓公城之?不与诸侯专封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侯之义,不得专封。诸侯之义不得专封,则其曰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相灭亡者,力能救之,则救之可也。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哀姜者何?庄公之夫人也。虞师、晋师灭夏阳。虞,微国也,曷为序乎大国之上?使虞首恶也。曷为使虞首恶?虞受赂,假灭国者道以取亡焉。其受赂奈何?献公朝诸大夫而问焉,曰:“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其意也何?”诸大夫有进对者曰:“寝不安与其诸侍御有不在侧者与?”献公不应。荀息进曰:“虞郭见与?”献公揖而进之,遂与之入而谋曰:“吾欲攻郭,则虞救之,攻虞则郭救之,如之何?愿与子虑之。”荀息对曰:“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献公曰:“然则奈何?”荀息曰:“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则宝出之内藏,藏之外府;马出之内厩,系之外厩尔,君何丧焉?”献公曰:“诺。虽然,宫之奇存焉,如之何?”荀息曰:“宫之奇知则知矣!虽然,虞公贪而好宝,见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于是终以往,虞公见宝许诺。宫之奇果谏:“记曰:‘唇亡则齿寒。’虞、郭之相救,非相为赐,则晋今日取郭,而明日虞从而亡尔。君请勿许也。”虞公不从其言,终假之道以取郭。还,四年,反取虞。虞公抱宝牵马而至。荀息见曰:“臣之谋何如?”献公曰:“子之谋则已行矣,宝则吾宝也,虽然,吾马之齿亦已长矣!”盖戏之也。夏阳者何?郭之邑也。曷为不系于郭?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泽。江人、黄人者何?远国之辞也。远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宋至尔?大国言齐、宋,远国言江、黄,则以其余为莫敢不至也。冬十月,不雨。何以书?记异也。楚人侵郑。

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22讲(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十二讲)(4)

【译】鲁僖公二年,春天,周历正月,在卫国楚丘这个地方筑城。为谁筑城?为卫国筑城。为什么不说为卫国筑城呢?因为卫国灭亡了。谁灭了卫国?大概是狄人灭了卫国。为什么不说狄人灭了卫国呢?这是为了替齐桓公避讳。为什么替齐桓公避讳?因为上面没有贤明的天子,下面没有一方诸侯之长,天下的诸侯有互相吞并的现象,齐桓公不能救援,那么他会感到很耻辱。既然这样,那么是谁替卫国筑城呢?是齐桓公替卫国筑城。为什么不说齐桓公为卫国筑城呢?因为不赞成诸侯自专,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为什么不赞成呢?实际上是赞成的,但文字上不能说赞成。文字上为什么不能说赞成呢?因为从诸侯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不能自专,不能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的。既然从诸侯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不能自专,不能随意封给别人土地或称号的,那么这里说实际土赞成这种做法是什么意思?因为上无贤明的天子,下无一方诸侯之长,天下的诸侯有相互吞并的事,有力量救援他们的,去救援他们是允许的。夏天,五月,辛巳这天,安葬鲁国国君夫人哀姜。哀姜是什么人?是鲁庄公的夫人。虞国军队和晋国军队灭了夏阳。虞国是很小的国家,为什么把它排在大国之上呢?为了使虞国成为灭夏阳的首恶。为什么要使虞国成为首恶呢?虞国接受贿赂,借道路给灭亡别国的侵略者而自取灭亡。虞国怎样接受贿赂呢?晋献公有一天在朝廷上召见大夫们,并问他们:“我每天夜里都睡不着觉,是什么意思呢?”大夫中有人上前回答说:“国君睡不安稳,恐怕是侍妾中有心爱的人不在身边吧?”献公不吭声。大夫荀息走上前说:“国君心里是不是在想着虞国和郭国呢?”晋献公向荀息作了一揖,并召他上前来,接着又和他走进内殿谋划。献公说:“我想攻打郭国,虞国就会去救它;攻打虞国,郭国也会去救它。怎么办才好呢?很想和先生研究这件事。”荀息回答说:“国君如果能用我的计谋,那么今天夺取了郭国,明天就能夺取虞国了,您还有什么忧虑呢?”献公说:“那么该怎么做呢?”荀息说:“请带上屈产的宝马和垂棘的白璧到虞国去一趟,这两个国家就一定可以得到了。这样做,宝贝只是从内库拿出来,收藏在外库里;良马不过从内厩牵出来,系在外厩罢了,您会有什么损失呢?”献公说:“好!虽然这样,但是虞国贤臣宫之奇还在呀,怎么办呢?”荀息说:“宫之奇聪明确实聪明,虽然这样,但是虞公却很贪婪,并十分喜爱宝物,一看见这些宝贝,必定不会听从宫之奇的规劝,请依旧带上宝马白璧前去。”就这样,依旧带上宝马白璧去了。虞公看见这些宝物,对晋国的要求满口答应。宫之奇果然规劝虞公说:“史书上说‘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国和郭国是相互救助的关系,不是相互恩惠的关系,假如晋国今天夺取了郭国,那么明天虞国就跟着灭亡了,请国君千万不要答应晋国的借道的要求。”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话,终于借道路给晋国,让它夺取了郭国。晋国夺取郭国回来,过了四年,又返回去夺取了虞国。虞公抱着白璧牵着宝马来到晋国,荀息看见了说:“我的计谋好不好?”献公说:“你的计谋是已经实现了,宝贝还是我的宝贝,只是我的宝马年岁又长了几年。”大概这是戏谑荀息吧。夏阳是什么地方?是郭国的一座城邑,为什么不说是郭国的城邑呢?是把它当成一个国家。为什么把它当成一个国家呢?因为有国君在那里。秋天,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在贯泽这个地方盟会。“江人”“黄人”是什么意思?这是表示远方国家的语言。远方的国家来参加盟会,那么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为什么只说齐国宋国来盟会呢?因为大国只要说到齐国宋国,远方的国家只要说到江国黄国,那么其他各国就没有敢不参加盟会的了。冬天,十月,不下雨。为什么记载这件事?记载怪异现象。

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22讲(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十二讲)(5)

僖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何以书?记异也。徐人取舒。其言取之何?易也。六月雨。其言六月雨何?上雨而不甚也。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此大会也,曷为末言尔?桓公曰:“无障谷,无贮粟,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冬,公子友如齐莅盟。莅盟者何?往盟乎彼也。其言来盟者何?来盟于我也。楚人伐郑。

【译】鲁禧公三年,春天,周历正月,没有下雨。夏天,四月,没有下雨。为什么记载这事?记载怪异现象。徐国军队夺“取”了舒国。这里说“取”是什么意思?是说太容易了。六月,下雨了。这里说六月下雨了是什么意思?六月以前各个月也下了一点雨,但不很大。秋天,齐侯,宋公、江人、黄人在齐国阳谷这个地方聚会。这是一次大聚会,不知为什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在会上,齐桓公提出:“不要阻断河谷,不要囤积粮食,不要把应当立为世子的嫡长子换掉,不要把侍妾当作妻子。”冬天,公子友到齐国“莅盟”。“莅盟”是什么意思?就是到那里去参加盟会。那么说“来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我国来参加盟会。楚国军队攻打郑国。

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22讲(国学经典之春秋公羊传第十二讲)(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