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1)

影视剧里的宋代八贤王赵元俨(985~1044)

(一)出身高贵且事母至孝的王爷

赵元俨(985~1044)宋太宗第八子,太宗时期封周王。据《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宋史》记载:八大王"元俨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生母染病,他朝夕净手焚香祷祝神灵保佑,亲躬侍药,忧念母病而不食。

(二)个性鲜明且多才多艺的王爷

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2)

歌舞表演

史书记载,有一次他参加宋真宗举办的宴会,观看歌舞表演,但是艺人的表演让他很不满意,于是,他竟不经过宋真宗的允许,就大声训斥(“颇多言”)艺人,并下令让人鞭打艺人,在场的官员都一脸懵逼,不知道八王爷发什么疯,这让宋真宗很生气。

赵元俨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精于像物,所画鹤竹,雪毛丹顶,传警露之姿;翠叶霜筠,尽含烟之态 。亦尝自朽十六罗汉,令蜀人尹质描染 。棱棱风骨,非常格所及 。意思是八王爷喜好藏书,诗词书画无一不精,是个宋代艺术家。

(三)明哲保身又不甘寂寞的王爷

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3)

北宋章献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宋真宗死后仁宗即位,皇帝年龄尚小,根据真宗的遗嘱由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刘氏是个心肠很硬的四川女人,自尊心和权力欲都特别强。她垂帘听政后,大肆起用后党,对赵氏宗室防范甚严。不难想见,像赵元俨这样德高望重的赵氏宗室,必然是太后刘氏监控的重点对象。赵元俨担心被刘氏猜忌嫉恨而遭遇不测(“恐为太后所忌”),所以采取了装疯卖傻的策略,闭门谢客与外人隔绝,自称谬语有阳狂病(神经病),不再上朝议事。就这么过了十几年,直至刘氏病死,宋仁宗亲政,他才恢复了常人之态。

宋仁宗亲政初年,赵元俨曾对王府翊善王涣说:“西夏王元昊如此猖狂,现今的宰相有什么用。”人们听到这样的话都感到害怕。可以说,赵元俨在政治上仍然是不甘寂寞的。

(四)献谗言报复死去的太后刘娥

宋仁宗生母是李宸妃(刘皇后侍女),养母是刘皇后和杨淑妃。(宋代婴儿夭折率太高,宋真宗怕他养不活)宋真宗死后13岁的宋仁宗赵祯即位。昔日的刘皇后成了刘太后,临朝辅政又掌权后宫,政治能力堪与吕后、武后相提并论,可以说是一个杰出女政治家。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刘太后政治作风硬朗强悍,众人都不敢冒着杀头的危险告诉皇帝他的生母是谁,只能眼睁睁看着仁宗母子不相认。

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4)

北宋宰相吕夷简

天圣九年,仁宗生母李宸妃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本想只以妃子之礼下葬李宸妃,可是宰相吕夷简却上书给刘太后说,“李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异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谓夷简今日不言也!”意思是说仁宗现在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可是在太后百年之后,一定会有人向仁宗禀告实情的,如果仁宗发怒因此怪罪太后家人,那就不是谁可以控制的了,所以应当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那时即便谁要说什么坏话,仁宗也不会拿刘家怎么样的。刘太后认为宰相吕夷简言之有理,于是就下令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宰相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给李宸妃穿皇后装入敛,并使用水银宝箱,将水银注入棺中,保护好她的遗容,还将棺木寄放在奉先寺,刘太后也一一默许了。李宸妃的丧礼因此举行得极为隆重。

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5)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

据《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刘太后驾崩后,宋仁宗果然马上就获悉自己为李宸妃所生,二十多年母子不得相认。一气之下把刘太后任命的朝廷重臣死党,悉数贬出京城,又重新任命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为朝廷大臣,政府班底几乎重新洗牌。据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载: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恐死以非命。"燕王就是宋仁宗的叔叔赵元俨。进言说李氏可能是被毒死的,意思就是刘娥害死了李氏。

刘娥生前其实对赵元俨这位小叔子是很不错的,多次给他加官进爵,还赐予他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等特权。没想到刘娥刚死,他就跳出来要否定刘娥,他是皇帝的亲叔叔,一个闲散王爷,本来用不着依靠检举揭发来巴结皇帝,可他为何要站出来诋毁对他还算不错的刘娥刘太后?原因其实很简单,刘娥执政时期权势滔天,几乎快要做武则天,武则天上位前后可是杀了不少李氏皇族宗亲。因此,赵元俨在刘娥活着的时候虽然不停地被加官进爵,可日子依旧过得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生怕被干掉,怕刘娥耍阴谋诡计,用加官进爵麻痹他这样的宗室,于是整个刘娥执政的十一年当中,赵元俨连王府大门都不敢出,堂堂皇叔被困在宅邸十来年不敢外出,肯定是有滔天恨意的,刘娥死后,他赶紧的跑出来报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赵元俨有政治野心,他想挑拨赵祯和群臣之间的关系,刘娥的亲信遍布朝堂,赵祯刚刚亲政,如果因为仇恨马上清洗刘娥的旧部,极有可能导致动乱,那么赵元俨是否有机会上位?反正上几句谗言也无伤大雅。

不管他是因为想报复刘娥,还是想浑水摸鱼,赵祯起初还真是相信了生母是被刘娥害死的谣言。犹如一个晴天霹雳,仁宗十分悲痛,号啕大哭,甚至下了哀痛诏自责。他十分愤怒自己身为天子却不能保护自己的母亲,不能孝敬自己的母亲,还让母亲含恨而死,至死母子不能相认。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刘太后的错,是刘太后让自己不能尽孝,不能享天伦之乐。于是,他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家的府第。这时宰相吕夷简急忙觐见,劝说仁宗,太后虽然不义,可是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就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虽然刘、杨不是陛下的生母,可是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这种恩情陛下又怎能忘呢??

但是情急之下宋仁宗已经赶到停放李宸妃灵柩的奉先寺,开棺验尸,寻找真相。然而,宋仁宗命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检查开棺一看,发现她面容完好,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还穿了皇后服下葬,帝叹曰:"人言其可信哉!"因此心中芥蒂顿消,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亲属的包围。刘家因此得以保全。后来,赵祯追念刘后的抚育之恩,仍以太后之礼将她安葬。仁宗下旨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章懿,亲临殡仪地方祭告。并且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还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事后赵祯也知道了赵元俨是诬告,可他毕竟是赵祯的亲叔叔,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赵祯也不好拿他治罪,但赵祯却想了另外一个办法惩治赵元俨。你不是诋毁刘娥嘛,我干脆让你家和刘娥的族人联姻。赵祯直接下旨让刘娥的侄子娶赵元俨的女儿,又让赵元俨的儿子娶刘娥的侄女。

在宋朝,如果是士大夫阶层,皇帝是没有这个权力指婚的,除非士大夫家族本身就同意,士大夫也有那个风骨不接受皇帝的圣旨。可赵元俨是皇族宗室,皇族里面不管年纪大小,皇帝都是当然的族长,族长的话你不满意也得听,于是赵元俨诋毁刘娥不成,还要被迫和她的家族联姻结成亲家,只好吃了个哑巴亏,后面也就老老实实了。

(五)高官厚禄富贵一生且威名远播的王爷

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6)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宋真宗御宇时期,皇帝的亲兄弟们,已经有六人去世,所以真宗对仍健在的八弟格外疼爱与珍视,不仅加官进爵,还亲自给赵元俨安排宫殿居住。不过后来,赵元俨惹祸了,他家的侍女纵火,导致宫殿失火,还烧到了皇宫大内。宋真宗下诏“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不过毕竟是兄弟,宋真宗很快就原谅了兄弟,“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

宋仁宗即位后,皇叔赵元俨的地位更加尊崇,垂帘听政的刘太后“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而且享有四项特权,“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宋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是赵元俨揭开了这个秘密,因此仁宗对八叔更加尊重。赵元俨也非常强势,直呼宋仁宗为“老六”,随意取用宫中物品。

怎么评价宋朝八贤王(揭秘宋代真实的八贤王)(7)

号称被封过13个王位的八贤王赵元俨(985~1044)

对此,性格偏软的宋仁宗“不敢言”。不仅宋仁宗怕赵元俨,连契丹人也怕他。欧阳修曾说:“至仁宗即位,独燕王在,以皇叔之亲,特见尊礼,契丹亦畏其名”。元俨不苟言笑,不惧权贵,唯以江山社稷为己任,所以一般趋炎附势之人,都对他畏惧三分。长此以往,八王刚毅庄严之名,便流传开来。富弼曾经出使过契丹,对此契丹的情况更加了解,据他讲燕云十六州地区的小孩夜啼,契丹人就说“八大王来也”,“于是小儿辍啼”。

(六)死后极尽哀荣的王爷

1043年冬,赵元俨病重,宋仁宗非常关心,“亲至卧内,亲手调药”,两人之间还进行了一场密谈,“屏人与语久之”。宋仁宗下诏“赐白金五千两”,赵元俨固辞不受,还说道:“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宋仁宗闻言落泪。第二年正月,八贤王赵元俨病死,宋仁宗非常伤心,“三临其丧”。赠天策上将军、徐兖二州牧、燕王,谥恭肃。诏以元俨墨迹及所为诗分赐宰臣,余藏秘阁。

(七)大宋八贤王的后代轶事

赵元俨子嗣众多,但是夭折率有点高。13个儿子只有允熙、允良、允迪、允初4个存活下来。

①赵允熙,担任过滁州刺史,政绩平平,碌碌无为,平安终老,但是他却是赵元俨几个儿子中算是最给他省事的一个,老老实实的也不惹是生非,其余的三个个个都很奇葩,让八贤王很头疼。

②赵允良,很早就被封了王做了官,可是这个儿子很奇葩,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那就是睡觉,整日整夜的睡觉,简直就是宋代版“睡神”。不知他是不是得了嗜睡症,不然一个正常人整天不做事,整天睡觉算怎么回事,而且上行下效,他宫里的人看到主人都天天睡觉,也跟着效仿,于是偌大一个宫里竟不闻一丝声响,当时沦为民间的笑柄谈资。

③赵允迪,他公然在宫里调戏优伶(男的),搞同性恋。夫妻生活不和谐,他的夫人守活寡,一气之下直接在皇帝面前把他告了,从此皇帝就不准他上朝参与政事,夫人也出家为道姑。

④赵元俨最小的儿子允初当时没怎么混账,他原来也是每天按时打卡上朝,但就是从来不发表意见,沉默寡言。他把他父亲明哲保身这一套都学会了,后来索性连朝也不上,每天就在家里参禅悟道了。

(八)宋新社追评:

据《宋人轶事汇编》说:"太宗第八子赵元俨,名闻外夷。燕冀小儿夜啼,其家必警之曰:'八大王来也。'其畏之如此。"

在宋仁宗时代,赵元俨又享受到了古代个别超级勋臣(如萧何、曹操等)所能享受到的殊遇——赞拜不名、诏书不名、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在赵宋帝国宗室中,赵元俨是一位真正的“贤”王,他的“贤”,体现在孝顺、庄重、寡欲、才高四个方面。

赵元俨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虽然做过献谗言报复死人的不堪之举,也干过宴会上怒斥鞭笞女艺人的疯狂举动,但是总体来说,八王爷还是很有才能的宋代宗室,对宋朝统治做出了自己应有贡献。据《庐陵归田录》所载,虽然元俨“遗言一二事”,但是却是“皆切于理”。贤明之才称颂海内外,家国之念还是有的,关心国际局势和民间疾苦,出镇四方,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助力宋仁宗稳定朝局,平衡官场动荡,以至于这位真正“八贤王”的个人品德才能和所处政治环境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累计享有王号最多的宗室。

后世文人牵强附会,说八贤王有宋真宗御赐的“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锏。“狸猫换太子”又艺术加工出场救火,"八贤王"这个虚构人物不仅增加了"杨家将"、"包青天"等故事的戏剧性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心理要求。

理性看历史,感性看艺术。我是公子权,欢迎大家分享大宋有趣有料的故事。

参考资料:

1、《宋史》;

2、《续资治通鉴长编》;

3、《宋会要辑稿》;

4.、《欧阳修全集》;

5、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你觉得八贤王赵元俨诬告章献太后的初衷是? 单选

0人 0%

不知道

0人 0%

关心侄子,揭露真相

0人 0%

自己的政治野心,浑水摸鱼

0人 0%

无伤大雅,有枣没枣打三竿

0人 0%

装疯卖傻11年,报复太后刘娥

0人 0%

清洗刘娥旧部死党,借机上位

0人 0%

开棺验尸,民意汹汹,居心不良

宋新社,一个专门写宋代历史旧闻的报社。热爱宋史的90后公子权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以一隅房屋作报社(租的,可贵了),为您解读宋代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为历史人物的行为作出注脚,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是作者个人观点,谢谢大家的阅读。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原创首发#!欢迎转载!欢迎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