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行太保戴宗在水浒传中,出场次数是仅次于主角宋江的存在,虽然戴宗的武力值不怎么样,但施耐庵老先生却赐予了他“神行术”,能日行800里!要知道吕布的赤兔马,也只能做到千里奔行,所以戴宗的这双腿可了不得,蔡九知府求他送书信、梁山泊求他送书信、宋江求他送书信,典型的一个人垄断了水浒中的“快递”行业。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1)

戴宗的插画

今日话题:解密戴宗的“神行术”到底是什么,为何能做到日行800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戴宗的太保非同一般

提到太保两个字,相信很多书友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古代辅佐皇亲国戚的文官,在朝堂里也是仅次于太师太傅的存在,可以说地位不低,走出去也倍有面子。

《尚书·召诰》: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

晋朝那会,太保算是一块金字招牌,跟太傅与太师合称“三公”,太师那可是皇帝的老师,而太傅教导的也是准皇帝,所以太保的含金量还蛮高的。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2)

晋朝太保是教育太子的

可到了宋朝时期,太保的含义就变味了,这点从戴宗与宋江刚相识那会,也能看出来些端倪。话说宋江被关进了大牢,然后就有节级找他索要钱财,此人便是戴宗!节级是干什么的?那就是古代看守大牢的小兵,而戴宗顶多算是个牢头,因此和“教导皇族”八竿子打不着。

《书斋夜话》卷一: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师”字亦即是“尸”字。

从这段话不难理解出,戴宗的太保是宋代老百姓,对于巫师的统称,毕竟当时属于封建社会,包括当时的作者,对于鬼神之论也颇为相信,否则哪来的九天玄女赠天书、崔府君托梦等事情。而戴宗的术法跟入云龙公孙胜的道法还不一样,人家呼风唤雨的,靠的是法术。而戴宗所靠的其实乃是“请神”、“巫术”。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3)

宋朝太保是巫师称呼的一种

原著中提到过“湖南一路节级都称呼做院长”,而戴宗又被称之为戴院长,所以他应该与湖南有关联,著名的“湘西赶尸术”就在湖南一带,结合封建社会的思想,戴宗的术法也就有迹可循了,毕竟“师人”中的“师”字乃是“尸”的谐音。

戴宗的甲马又是何物

水浒中提到过,戴宗每次出行,腿上都会拴两个甲马,一天的时间内能行走500里,而要是遇到了特别着急的事,就拴4个甲马,能日行800里。曾经也有书友问过笔者,说戴宗的甲马到底是什么东西?为啥还带增幅的效果?要是拴一摞能不能比孙猴子还快?其实戴宗的甲马,就是宋朝巫师祭祀用的“纸马”。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4)

云南的甲马纸

《浪迹续谈》卷七:在纸上画神佛之像,祭祀之后再烧掉,这种纸叫“甲马”。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讲述过,其女儿有一次病危,于是家里人按照当时的习俗,就烧了一张甲马,等到纪汝佶睁开眼的时候,第一句话便是道出了自己的马“瘸了”,家里人定睛一看不可咋的,因为当时疏忽,将马蹄给整花了。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5)

甲马木刻印版

而甲马起源于唐朝,水浒传又是宋朝的事,因此戴宗使用甲马做“神行法”也还说得过去。不过纵观整部水浒,戴宗最多也就能驾驭四个甲马,有些美中不足;如果带人一起走的话,俩人就得均分,譬如带杨林出行那次;既然水浒传中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也就不难理解,戴宗其实是可以借鬼神之力的,甲马或许就是召唤马的魂魄附体呢?

戴宗身上疑点重重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因吃鱼闹了肚子,在病好之后打算找戴宗聊会,询问众人的时候,得知戴宗本身并没有自己的房子,而是长期居住在城隍庙间壁观音庵里;戴宗缺钱花吗?通过之前叙说的行事手段看,此人并不缺银子,至少跟宋江当押司的时候有的一拼。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6)

城隍庙

继而帮助蔡九知府送书信那会,在客栈里休息时,把身上的甲马解下来后,又取出数陌金纸烧送。什么是陌金纸?

《误入桃源》第三折:今日当村众父老在我家赛牛王社,烧一陌纸,祈保各家平安。

《长生殿·神诉》:仙官可怜见波,小神官卑地苦,接待不周,特带得一陌黄钱在此,送上仙官,望在娘娘 前方便咱。

也就是说陌金纸,便是古代祭祀用的纸钱,干啥用的?那是孝敬鬼神使得。而戴宗每次做完“神行术”,都要烧不少纸钱,也就说得通了。至于他为何没有自己的房子,应该也是将银子都用在了“正地方”。否则为啥崔府君,只给戴宗托梦?肯定是私底下有联系,城隍庙不正是最好的证据嘛,宋江还能在九天玄女庙获赠3卷天书呢。

神行太保戴宗怎么死的(解密神行太保戴宗)(7)

宋江剧照

结语

通过上述的观点不难得出,戴宗虽然在水浒传中,看似没啥真本领,实则隐藏的还挺深。纵然是宋江这位星主,也最多得了3卷天书,而戴宗可是会“请神”“通灵”的存在。为何一直低调的只吃斋,不乱花钱,也不彰显太多手段,那是因为有“高人”指点!崔府君托梦的事,戴宗也与宋江说了,可显然宋公明没听懂。

参考资料:《水浒传》《误入桃源》《长生殿·神诉》《浪迹续谈》《书斋夜话》《尚书·召诰》

文章作者:文史潇湘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