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魏时丁廙写的《蔡伯喈女赋》和曹丕的《蔡伯喈女赋序》记载了蔡邕之女蔡琰,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为文姬)的故事,描述了一个才女的悲凉故事,南北朝南朝刘宋时期范晔将其事录入《后汉书》,之后历代有才女蔡文姬之事流传,相传《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所写。

蔡文姬历史上真实情况(文姬归汉是假的)(1)

然而,令人怀疑的是陈寿的《三国志》中竟然没有一丝关于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的记载,要知道陈寿可是西晋是的历史学家,距离纷乱的三国不过几十年而已,而写《后汉书》的范晔是三国后近200年的人了,且以陈寿编写《三国志》取材精审、良史实录的态度,显然比范晔的《后汉书》更有可信度。

蔡文姬历史上真实情况(文姬归汉是假的)(2)

那么《三国志》为什么没有关于蔡文姬的记载?

“文姬归汉”的故事被历朝历代所称赞传颂,以陈寿的眼光不可能会漏掉这件事,因此更大的可能是蔡文姬和她的那些故事并不真实,“文姬归汉”并不存在,甚至连蔡文姬这个人都不存在,至于《蔡伯喈女赋》和《蔡伯喈女赋序》更大的可能是喜欢拟古和作伪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刘宋、齐、梁、陈)文人假借丁廙和曹丕之名所作的,范晔不明就里录入《后汉书》中流传后世。

蔡文姬历史上真实情况(文姬归汉是假的)(3)

另外,《后汉书》中关于蔡文姬的记载也经不起推敲考证。

首先,蔡文姬之事记载于《后汉书·董祀妻传》中,可在《蔡邕传》中却无丝毫记载,这就说不过去了。

蔡文姬历史上真实情况(文姬归汉是假的)(4)

其次,《后汉书·董祀妻传》称:“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意思是曹操心痛好友蔡邕没有子嗣,所以才花费重金把蔡文姬赎回来继承蔡邕香火的。但是据《晋书》记载蔡邕至少是有一子一女(名字不详)的,其中的《晋书·后妃传》:“(景献皇后)母陈留蔡氏,汉中郎将邕之女也”;《晋书》:“祜当讨吴贼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诏封袭关内侯,邑三百户。”羊祜把伐吴的功劳让给舅舅的儿子蔡袭,即蔡邕的孙子。

蔡文姬历史上真实情况(文姬归汉是假的)(5)

因此,《后汉书》中曹操以蔡邕绝嗣为由赎回蔡文姬的说法就是不可靠的。

综上,我认为蔡文姬很可能是不存在的,至少“文姬归汉”这件事是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