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底到12月初的几天时间中,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湘江,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终于渡过湘江。然而,承担整个红军后卫任务红五军团的34师并没有顺利过江,34师的将士们结局如何呢?

红五军团是一支英雄的队伍,前身为西北军第25师73旅。1931年12月,73旅旅长董振堂率部在宁都起义,起义队伍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次年,董振堂入党并成为红五军团的军团长。在这个红军长征中,红五军团一直担负着殿后和掩护的危险任务。

湘江战役红34师师长 壮士悲歌红34师(1)

董振堂将军

然而,作为红五军团中的中坚力量,红34师并不是由董振堂起义后的队伍构成,而是由闽西红色武装逐渐发展而来。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霖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全师干部大多是原来红四军的骨干,而战士则全部来源于贫苦的青年农民,因此34师是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战斗力强悍的队伍。

湘江战役红34师师长 壮士悲歌红34师(2)

陈树湘将军

11月26日,军委纵队从道县出发前往湘江渡口,红五军团主力也相继抵达道县以东地区,并接管了红三军团四师的阻击阵地。然而董振堂此时接到了中革军委要求34师坚守原地,除了掩护红八军团,还要担任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军团首长与34师官兵作别时嘱咐道:“全军团期待你们完成任务后迅速过江,要把干部组织好,把战士们安全带回来。”中革军委在命令中特别强调:“万一被敌截断,返回湖南发展游击战争。”由此可见,34师面临的形势多么严峻。

29日,34师在军委纵队后面的文市地区与国军周浑元部展开激战,异常惨烈的阻击一直持续到12月1日。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34师接到了马上渡江的命令。然而为时已晚,34师距离湘江渡口的距离长达七十多公里,而且前往渡口的所有道路都已经被敌人堵死。处于敌人四面包围的34师孤立无援,只能拼死一搏了。

湘江战役红34师师长 壮士悲歌红34师(3)

湘江战役示意图

12月1日夜,34师开始向东突围。师长陈树湘下达两条命令:第一,寻找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突围至湘南打游击;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此时的广大红军指战员除了要忍受桂北冬雨连绵带来的低温,还得挨饿,加之敌人的疯狂追击,形势越来越严重了。34师早已伤亡过半,陈树湘命令100团团长韩伟负责掩护,他则带领师直属队和其他两个团向东猛突。

人数不足一个营的100团在一个叫猫儿园的地方再次遭到敌人包围,战士们打完了子弹只能与敌人肉搏。最终这支队伍剩下三十多人,团长韩伟宣布部队就地解散,潜入群众中,并设法寻找党组织。与此同时,师长陈树湘率领的一百多名官兵在向东突围的过程中由于敌强我弱,始终无法摆脱敌人的包围,最终包括政委程翠霖和参谋长王光直在内的这一百多人全部壮烈牺牲。陈树湘由于腹部中弹在昏迷中被俘,国军道县保安司令将他放在担架上,押往长沙。然而在陈树湘稍微清醒过来时,猛地将肠子从腹部伤口处拉出来扯断。至此,红34师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血战湘江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红34师的阻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央红军,特别是军委纵队的伤亡。全师从师长陈树湘和政委程翠霖到普通红军战士为强渡湘江的成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伟大功勋将永驻湘江,照耀后世。

本文参考文献:王树增《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