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体黑色、大眼、呆萌的北京雨燕,也被老北京人亲切地叫作“楼燕儿”北京雨燕,这种世界上极少以城市名字命名的野生鸟类,每年2月从非洲南部启程,跨越山川湖泊、荒漠戈壁,连续不停歇地飞抵北京一万六千公里的迁徙路线,恰巧与“丝绸之路”的路线重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正阳门下里面的老爷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正阳门下里面的老爷子(正阳门城楼上的)

正阳门下里面的老爷子

通体黑色、大眼、呆萌的北京雨燕,也被老北京人亲切地叫作“楼燕儿”。北京雨燕,这种世界上极少以城市名字命名的野生鸟类,每年2月从非洲南部启程,跨越山川湖泊、荒漠戈壁,连续不停歇地飞抵北京。一万六千公里的迁徙路线,恰巧与“丝绸之路”的路线重合。

作为正阳门管理处的吉祥物,北京雨燕与北京正阳门有着不解之缘。带着如何留下北京雨燕的疑问,我们邀请到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与网友们一起分享北京雨燕在正阳门的传奇故事。

正阳门城楼上几百年来都飞着北京雨燕。很多人以为北京雨燕和平常生活中看的家燕是一种,其实完全不一样。公元前1046年前后,周朝灭了商朝之后,在房山琉璃河建了燕国。当时为什么叫“燕国”,而不叫“鹰国”“老虎国”呢?有人说:因为这个国家背靠燕山。那么问题又来了,这座山为什么叫“燕山”呢?我们认为是因为当时山里燕子很多。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年的北京雨燕就生活在燕山脚下。还有一个佐证,在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上,有一种铭文叫“玄鸟”,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玄鸟就是黑色的鸟。目前来看,符合玄鸟体貌特征的飞禽只有北京雨燕。对飞翔的崇拜,是全世界人类的梦想。北京雨燕飞得又高又远、通体黑色,符合人类的图腾崇拜。

正阳门管理处围绕“北京雨燕”主题做了很多活动,例如夏令营、博物馆课程和博物馆研学。很多中小学生到正阳门来听北京雨燕的故事。我们就把北京雨燕的历史文化、它作为城市标识及对城市生态的意义讲给孩子们听,还由此引申出“雨燕精神”。雨燕是一种迁徙的候鸟,它们每年4月份来到北京,7月底8月初离开,好多人都不知道它们居然要从北京飞一万六千多公里到达非洲南部。雨燕迁徙的这条路线从“零”( 中国公路零公里点)出发,穿京津冀,沿“一带一路”飞到南部非洲。“一带一路”对于亚欧大陆来讲,是一条政治、文化、宗教的通道。那么雨燕为什么会沿着这条路迁徙呢?候鸟终生只在两地之间迁徙,一地是它的原产地,这个物种就是从这个地方反演出来的,另一地是它的栖息地,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生儿育女的地方。

但是雨燕迁徙这么远,太辛苦了,它为什么一定要从北京飞到非洲呢?现在的基因学证明了全世界的人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雨燕当年也是跟着人类一步一步迁徙到中国的。但它每年都要回去看看,这就是“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雨燕精神。雨燕每年回来时,真的是各找各家,不会错。所以说它们“不忘初心”。

从去年开始,正阳门管理处就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开展“博物馆过大年”活动,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展览是“阿呆的欢喜”。展览的形式很传统,但讲述一个很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叫“阿呆”。后来发现正阳门四层的一窝雨燕和故事的主人公的精神很像,就给他们一个取名叫阿呆,另一个叫欢喜。阿呆家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只小雨燕被窝里的尼龙绳缠住了腿,当把它抢救下来时,左腿已经坏死了。经过截肢手术和逐渐恢复,后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强哥,还特地组织了很多孩子一起放飞。

现在,雨燕中的“强哥”已经成为小伙伴们的好朋友,今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问:“强哥回来了没有”。我觉得,强哥一直就没有走,它一直在我们心里。强哥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有正能量的影响力,也是他们的情感寄托。有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了,家长就告诉他:“你看强哥多坚强,雨燕多坚强。”孩子就真能忍住眼泪。为此还专门拍了一个专题片,把刚上幼儿园、小学的孩子和雨燕的故事结合起来,希望孩子们从中能学会雨燕这种“顽强拼搏、不忘初心”的精神,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张璋 刘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