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当时御史台附近种植大量柏树,有大量乌鸦栖息其上,所以御史台当时也被称之为乌台。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时,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给皇上呈上一份“谢表”,苏轼当时写了《湖州谢上表》,他作为一个大文豪,其中多少参杂了自己的情绪,其中写道:

"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

意思是:臣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皇上知道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所以让臣到湖州任职。

乌台诗案关于苏轼的小故事(苏轼的乌台诗案)(1)

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接连上章弹劾苏轼。弹劾的导火索正是上表中的这两句话。认为苏轼是攻击朝政,反对新法。此时的宋神宗,恰好正需要杀鸡儆猴,自然打算着重处置苏轼。刚刚调任为湖州知州仅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逮捕,随后押往京城。

当时朝中分为两派

保守派:反对变法(以苏轼、司马光为主)

新政派:坚持变法(以王安石为主)

因为苏轼的案子,双方对立,对于怎么处置苏轼,双方激烈争论。新政派坚持处死苏轼。王安石因为惜才,欣赏苏轼的才华,上书皇帝从轻处罚。最后皇帝将苏轼贬黜到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的这个案子,其实原本只是文人简单地发发牢骚,但因为涉及到了一些政治问题,加上恰好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所以才被人借题发挥,最后闹大。

苏轼一个大文豪,我们都学过他的诗,学诗的时候都会提到创作背景,苏轼一生坎坷,三起三落,前期的诗集比较大气磅礴,充满力量,后期的诗情绪低落,这都和他命运的起起伏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