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学设计南乐县千口镇初级中学 仇永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诫子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诫子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诫子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南乐县千口镇初级中学 仇永辉

一、教材分析:

《诫子书》 是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 言简意赅,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诫子书》。

2、疏通文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

3、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四、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5、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对联,猜人物:读下面的对联,猜猜写的是哪位名人?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千古良相诸葛亮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导。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4、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

5、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借助课下注释,理解重要实词的意义,并自主翻译全文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卡

3、小组展示:

每组选出一位学生代表上台,点出重要实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4. 教师讲解

针对学生的展示,教师纠正错误并做适当补充讲解。

(四)研读,赏析文章:

1、集体探究:

(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静" 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立志、惜时)

A、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3)从议论文的结构来看,找出文章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 无以广才,非志 / 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 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齐背。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写成一篇小短文,1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修身 正(静)反(躁)

《诫子书》 治学

惜时

《诫子书》教学反思

南乐县千口镇初级中学 仇永辉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采用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联系现实实际写体会,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 ,我是按照" 生读— — 生悟— — 生思" 的 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堂中都以" 生" 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利 ,学生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逐层深入,从"基础"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但由于"导"的不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 赏"出亮点," 赏"出水平,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不够到位。 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 疑",然后解疑,相信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讨论,有时都没有给学生自己考虑的时间就讨论,这样浪费了很多有价值的 时间 ;另外 ,有些问题确实不值得小组讨论,而我不合时机的运用小组讨论,出现了课堂"懒散"的局面,如: 让学生讨论课文译文, 这就属于"画蛇添足",多余之举。

在今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会不断摸索 ,让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