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一名博主,最近曝料自己一位朋友一年前在B站面试纪录片岗位时与HR的对话;

B站的HR问这位求职者:你平时会发弹幕、发评论这些吗?

求职者称:不会,不喜欢在网上和人吵架。

HR回应:“那你就不是我们的核心用户;

你的纪录片的idea都很好,很有人文关怀,但你知道我们的核心用户都是什么人吗?

生活里的Loser(失败者)。

你的纪录片内容很好,很有人文关怀,但和我们的目标观众不太相符。”

最终,求职者没有获得这个岗位;

大概HR觉得求职者不了解核心用心的需求。

b站说核心用户都是loser(我们的核心用户都是生活中的loser)(1)

信息曝料之后,网上哗然;

网友们自然是对那句“生活中的loser”颇感震惊;

一个体现积极生活,吃,喝,玩,乐,学习,成长于一体的媒体平台,怎么核心用户全是些loser?

B站平台也马上做出回应:

对该事件中的面试官言论非常气愤;

经内部调查,该面试官去年底已被劝退,会吸取教训加强管理,感谢监督!

b站说核心用户都是loser(我们的核心用户都是生活中的loser)(2)

(2)

一个平台的主要支撑资源来自一群生活中的loser, 这确实很难以想象;

这样的平台能走多远?

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句话并没毛病;

它只是一句正确的错话。

说的是事实,只是不该这么说;

要考虑影响,要考虑恰当性。

一个流量媒体平台需要两大核心资源;

一个,是能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生产者;

也就是每天几更的文章作者,视频作者,想法作者,问答的作者。

另一个就是随时随地能在平台上留言,评论,点赞,转发,收藏的内容观众;

有好内容,也要有人观看,阅读,有人时刻关注,回应;

两者合而为一,形成一个流量闭环;

平台促成了资源对接,才有存在的必要性。

可每天谁有那么多时间,一天到晚留言,评论,点赞,转发,关注呢?

每天有固定工作的人,有主业要忙的人,上网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天天来做这个;

能有大把时间浏览,观看,给予回应的人,除了不上学的学生,再就是不工作的成年人。

学生不上课,不读书,或者成年人无所事事,失业,有时间没事干;

或愤世嫉俗,或抱怨不满,或对现实不甘;

这不就是妥妥的loser吗?

b站说核心用户都是loser(我们的核心用户都是生活中的loser)(3)

当然,也不绝对;

有时间没事干的人群也包括退休人群,以及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群;

对于这类人群来说,还是财力,物力,人力兼具,绝非loser;

但无论怎么说,loser是平台核心用户里的重要构成;

这么理解没毛病。

(3)

其实就是loser,但是话不能这么说;

成功和失败只是相对的;

没有loser,哪来的成功者呢?

所以,社会要感谢这些loser,才能让成功者凸显;

而且loser也是可以改变的,说不定抓住一个机会,人生翻盘走向成功了呢?

话虽然不错,但是人群很奇怪;

一旦主动把某个东西放在loser位置上,似乎都是带着有色眼镜的;

全变成了负能量。

一个大流量平台的核心用户全是loser;

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个平台都是loser,是灰暗的;

主动承认loser,去拒绝一位求职者;

就显得不妥当了。

B站HR的失误不在于说了loser,而在于不恰当的说了loser;

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份,事件背景,社会效应。

b站说核心用户都是loser(我们的核心用户都是生活中的loser)(4)

(4)

所以,人有时候坦诚,也不能太坦诚;

太心无城府或者漫不经心,就容易说错话,办错事。

而至于劝退这位HR,实属没有必要;

企业感到气愤,但愿是真气愤,不是装个腔调出来;

平台的核心用户里就是包含了一群被时代抛弃的人;

需要一个出口来表达自己,需要一个渠道寻找归属感;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难道还不能说吗?

把自己的核心用户维护好,服务好,为企业创造价值;

你管他是成功者还是loser?

满足用户的需要,获得长期企业竞争力;

Loser 只是个中性存在;

不要带偏见;

也无需卑微自惭;

商业的世界里不需要皇帝的新装。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