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

张之洞于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八国联军入侵时,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1909年)病卒,赠太保,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

张之洞

张之洞兴学育才思想及实践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张之洞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强调以通读史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具体的举措主要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机构,以湖北的经心书院和四川尊经书院为代表。

重视西学

在继续主张改革传统教育的同时,张之洞开始认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并着手试办以“西学”为主的新式学堂,书院改革以两湖书院为代表,开办的新式学堂以工艺学堂、自强学堂为代表。

张之洞精通儒学和经学,主张“通经致用”和“经世致用”。

改革教育

甲午战争后,张之洞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近代教育思想,并认识到建立新学制的重要性。担任湖广总督之后,张之洞在湖北大规模兴办新式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和国民教育。这些新式教育活动使其教育强国的构想在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张之洞为配合振兴实业,在湖北发展实业教育。其中较有成效的是创办了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农业和工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张之洞的经济近代化构想中,农业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兴办湖北工业。他认为,中国士人囿于传统观念不屑于学习“工艺”,而一般的工匠又没有文化知识,缺乏具有理科理论知识的人才,因此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探寻其原因;对于引进的机器,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这是中国人才匮乏,工业落后的重要原因。所以,要发展新式教育就要有两类人才——工程师和技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将工艺学堂改办于原江汉书院故址,打算办成一所高等学堂。使工艺学堂教学取得一定成效,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制造各种实用的新式机器。

第三,张之洞重视基础师范教育。他认识到发展教育在于普及国民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又在于普及小学。普及小学则需要大量合格的教员,这是发展小学的先决条件,查各国中小学教员都取材于师范学堂,故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

修筑铁路

督办铁路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十分重视兴建铁路,他认为:“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西洋富强,尤根于此。”他所建议并监修的芦汉铁路,自光绪二十四年兴建,到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完成,命名为京汉铁路。

书法

张之洞工书,书法苏轼,深负盛名。其也擅“米体”,笔力遒劲,俊迈豪放,跌宕有致。张之洞曾向张佩纶私授“书诀”,称“即于两字求之,结体求丰,用笔求润”,自然丰润,笔意开展,便是他书体常见风格。

张之洞书法: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6)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7)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8)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9)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0)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1)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2)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3)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4)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5)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6)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7)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8)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19)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0)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1)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2)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3)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4)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5)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6)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7)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8)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29)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0)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1)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2)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3)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4)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5)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6)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7)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8)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39)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0)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1)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2)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3)

张之洞祖籍:河北省南皮县景观图片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4)

南皮县城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5)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6)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7)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8)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49)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0)

南皮县香涛公园张之洞塑像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1)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2)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3)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4)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5)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始,到清未止,沿用了1300多年。科举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在古代社会是最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该成语的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自隋唐创立科举考试以来,读书做官就成了天下士子求取功名的一条正途。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三百年间,产生过百万名以上举人,十万名以上进士,七百多名文武状元。“状元”一词,在唐代曾称为“状头”。殿试录取后放榜,位居榜首者就是“状头”。直到明代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也是最荣耀的一场考试。按清朝规例,殿试之后,新科进士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立于百官之后候旨。皇上驾临太和殿,宣读考取进士的名次,称作传胪或胪传,其实就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这种方式成于宋代,明清时最为隆重。如此隆重的典礼,传出的佳话很多,怪事也不少。

以清代为例,读书人在县级考秀才。在省级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全国(会试)考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笫三名称“探花”。其余叫“进士”,前三名保送进翰林院,其他进士须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进入翰林院和状元是同一待遇。在清朝做大臣、宰相,进士出身还不行,须翰林出身。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四喜“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指称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6)

张之洞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7)

古代金榜名题大全(金榜题名赏析)(58)

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和点赞。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