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王朝政治并不排斥女人当国王、皇帝,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是被人称颂的政治家。中国不同,男尊女卑的社会格局下,女人稍微强势一些,就会招来“母鸡打鸣”的讽刺。“女主当国”更被视为国家没落的征兆,所以泱泱五千年中国历史,只有过一个女皇帝,她就是山西文水人武则天(624—705)。

武则天面首三千的真实故事(历史人物武则天)(1)

“则天”并不是她的名字,是她的尊号“则天大圣皇后”的简称,她的本名非常柔美,叫“媚”。她的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作为对功臣的一种笼络和恩宠,14岁的时候,武则天进入皇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低等嫔妃。12年后,李世民去世,依照王朝的惯例,她们这些没有子嗣的嫔妃将在深宫或寺院中度过余生。但武则天把握住机会,趁太子李治陪侍重病的李世民时,让李治喜欢上了自己。出家为尼6年后,李治把她接回皇宫。

皇帝的女人很多,为了争宠,宫廷斗争之血腥和残酷难以想象,为了构陷敌人,武则天甚至扼死了自己尚在襁褓的女儿。靠着这种冷血,武则天当上了皇后,但她的政治野心远不止此,李治因头晕不能处理朝政,她便主动承担起朝堂重任,与李治并称“二圣”。

李治死后,武则天开始为当皇帝筹备谋划,终于在67岁那年登基成为皇帝,给自己改名为“曌”,意思是自己像日月一样,凌驾于天空之上。

武则天面首三千的真实故事(历史人物武则天)(2)

作为妻子和母亲,武则天也许并不称职,但作为皇帝,却可以用杰出来形容——她知人善用,提拔了很多贤臣治理天下,号称“君子满朝”;她改革科举制度,让大批寒门出身的人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她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政策则比较宽容。因此,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年增长率为0.721%。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

风光了一辈子的武则天,死前的遗愿却是做回“则天大圣皇后”,主动要求和丈夫唐高宗李治合葬,死后墓碑上却不著一字。与其说“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倒不如说她终究难逃男权附属品的地位。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样的结局,是悲哀,也是无奈!

,